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二章 第一次庭议 (第1/2页)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隆唐笔下文学”查找最新章节! “殿下所说,倒也是个办法,只是囚犯、俘虏数量毕竟有限,而且他们也需要吃饭,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高顺闻言微微一笑:“还能怎么解决,养着呗,只要不想杀他们,就得给他们饭吃,还不如让他们干活。” “……” 魏长贤觉得自己问了一个白痴问题,闭上嘴不在说话。 阳休之继续问道:“那如果这些人也不够了怎么办?” 高顺看了看西方,沉声道:“那就只能去招聘了,这些活虽然累,但却有饭吃,只要管理得当,不会有什么危险。 到时候防止突厥的袭扰,外围要派军队驻守,囚犯、俘虏只给饭吃,百姓要给着工钱。” 四人闻言交换了一下眼色,觉得也不是不行,虽然修长城苦了一点,但也总比饿死强。 后世那么太平,也有不少建筑工人,如果没有这些人,城市也不可能建起来。 随着商业的复苏,其实工人阶级已经出现了,要不是官府把控,估计要比现在更多。 毕竟农业才是根本,土地不能荒废,现在没有什么优良作物,粮食储备也不足,还是要以农业为主。 “最后一个问题,殿下之前说要负责运输,要知道运输也是费时费力的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魏长贤早就想问了,而高顺正等着他呢。 几个人回到议事厅,坐下后高顺取出一张地图,道:“你们看,如今我国贯穿南北,若是走路有上山里。 陆地运输需要大量的车马,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成本的确太高。 可如果开凿一条运河,联通南北,从水路运输,则要方便许多,更加节省人力物力!” 几人看着地图,上面是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的邗沟,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阶段,连接了各大水系。 又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几人在佩服高顺魄力的同时,又深深的担忧。 一个长城还可以接受,但这运河好像就没必要了吧? “殿下,修建长城的人工、材料可以解决,可这开凿运河的人又从哪里来呢?” 这是关键的问题,高顺也没什么好办法,如果真要开凿运河,只能征劳役。 “随着经济的发展,南北通航势在必行,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战争需求,都需要运河。 将来我们迟早要面对突厥,那么战争的粮食从哪来,光靠北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南方的支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高顺从这一刻起,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对付突厥了,千百年来游牧民族一直威胁着中原。 修建长城只是治标不治本,但还不能不修,否则突厥会更加肆无忌惮,让齐国永无宁日。 而想彻底解决,那就要打败他,就像当年汉武帝一样,这就需要人力物力。 “殿下,臣觉得长城可修,但运河不可开,若殿下不想效法始皇帝,还请三思。” 魏长贤心直口快,直接把想法说了出来,高顺虽然心中有些别扭,可也没有反驳。 毕竟有些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就像当年的秦始皇,当世之人觉得他残暴,可后世之人却得了他的蒙荫。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栽树可以,还需要考虑有没有那个实力,运河看样子暂时无法开凿。 “运河暂时可以不开,但长城必须修,水泥和砖都可以就地取材,然后进行烧制,你们研究一下拿出个章程来。” 四人共同点头,高顺再次开口道:“应天书院是由孤主持,计划中还有几座书院,你们也都找一找合适的人选,都尽快修建起来。” 接下来几人就高顺之前提出的事情展开讨论,然后用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可行。 第一次内阁会议,最终通过了五项决议,否定了两项决议。 通过的五项是: 修建长城、组建书院、打造海船、岭南自治、移民辽东。 被否定的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