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九章 金融雏形 (第1/2页)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隆唐笔下文学”查找最新章节! 几年的时间,真的有很多变化,幽州的行宫已经建好,赵氏也被接了过去。 高长恭的妃子虽然离开,可宫里却依旧热闹,随着高顺的孩子长大,也多了一分生气。 “运河的事儿要重视,正好趁机治理一下水患,这件事就由房彦谦负责,抓紧开始。” 房彦谦就是齐州人,明白高顺这是在照顾他,立刻行礼致谢:“臣,谢过陛下。” 高顺看了看其他大臣,见他们没有什么要说的,开口道:“以上两件事无需cao之过急,先由内阁拟个章程,让后让朕看看。 近几年我国虽然太平,可却不能忘了目标,朕得到消息,尉迟迥病逝,其子尉迟顺接替了太守的位置。 杨坚想要借这个机会拉拢尉迟家,司马消难亦是失去了野心,隋国已经消除了内患,随时会像我朝发难!” 这几年来,高顺无时无刻不在等待时机,突厥内战分裂,沙钵可汗并没有像历史上一样进攻隋朝,而是继续保持友好。 明显是齐国的出现,改变了历史,现在中原一分为二,突厥当然乐于见到这局面。 哪怕是突厥帝国分裂,可东突厥依旧十分强大,沙钵可汗在坐稳位子后,曾多次进攻东北。 有高长恭在,自然不用担心守卫问题,随着一座座城池拔地而起,东突厥最终只能放弃。 所以突厥与齐国敌对,自然与隋国交好,双方又有过和亲,对此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当初高顺的慷慨激昂,只是为了拒绝突厥使者,此时人们的观念还没有那么清晰,不觉得和亲有什么不对。 没有了宋元的耻辱,百姓们不会理解高顺的想法,况且齐国还有不少鲜卑人,本身就是胡人。 但高顺的王者气质,已经越来越明显,身上唯我独尊的霸气,让人甘愿臣服。 …… 隋国,长安城。 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隋国也是今非昔比,大街上可见西域各国的商人,这都得益于高顺的远见。 杨坚这几年一直在追赶齐国,无论高顺做什么,他都会进行调查,觉得对国家有好处就开始模仿。 高顺重视商业,他也鼓励商业,虽然关陇大地土地贫瘠,却同样有许多特产。 而且隋国控制着巴蜀大地,这里可是天府之国,有了蜀地,隋国也是快速地发展着。 皇宫中,杨坚召见了几位心腹大臣。 “诸位,据齐国的探子传回来的情报,高广敬在修完长城后,有意开凿一条大运河。 这条大运河贯穿南北,从幽州到杭州,一定会动用不少人力物力,这是我国的一次机会!” 高颎等人闻言沉默,他们听懂了杨坚的意思,杨坚这是要和齐国开战,彻底觉出胜负。 “陛下,据臣所知,齐国虽然修建了长城,却也在东北地区开垦了大量的土地,以填补粮食用度。 而大运河的开凿,齐国也有自己的办法,这个办法既不会伤及根本,也不会引起民怨……” 杨坚皱了皱眉,在他的认识里,这种大型工程不可能不劳民伤财,齐国是怎么做到的? “什么办法?” “给钱。” 高颎一句话,让现场的人都有些错愕,十数万劳工劳作,那得给多少钱啊,齐国哪有那么多钱啊? 高颎见众人不解,继续解释道:“齐国所谓的钱,并不是指铜钱,而是包括了金、银和一种叫交子的银票。 齐国这两年大量开采金银,并且推行为货币,一两银子就是一贯铜钱,而一两金子可以兑换十两银子。 他们还在各州治所开了钱庄,利用交子可以兑换金银,不但方便携带,还十分安全。” 高颎说道这里,从怀里拿出一张纸,上面的图案复杂,花纹繁琐,还有一百两的字样。 “这就是齐国的交子,民间叫它钱票,也叫银票,齐国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