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章 李世民大胜,薛举阵亡! (第2/4页)
可这怎么就死了呢? “老师,薛举病情不是好转了吗?” 学生们真是有种倒霉透顶的心情。 还以为薛举受到病魔折磨,可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这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 这更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可结果,薛举就死了? 难道,又因为病情? 不是听说薛举是被神医救治好的吗? …… 一时间,一个又一个困惑不已的念头,也是萦绕在学生们的脑海里。 “薛举的死因,可跟病情无关。他是战死沙场的。” 张国飞开口说道,“更加准确来说,他是被李世民伏击,然后惨死的。” “居然是这么一回事!” 众位学生脸庞上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倒是叶笑也是一脸神情错愕。 历史果然还是出现了略微的偏差。 在学生们的要求下。 张国飞也是对李世民展开观察。 倒是要看一看。 李世民究竟是如何伏击薛举,以致于薛举落得一个惨死的下场。 【文字观察李世民,消耗1红晶】 【李世民再度挂帅出征】 【李世民伏击薛举】 【李世民击败薛举】 很简单的三行文字观察,也是叫人一眼能够看出来。 李世民真胜了薛举,先败后胜! 果然了得! “打从一开始,李世民就不可能会败给薛举,全部都是被那些猪队友害的。” 学生们也是为李世民鸣不平起来。 瞧着他们这样一副表现,张国飞却也哭笑不得。 【视频观察李世民,消耗10红晶】 【李世民的神来之笔!】 “什么神来之笔?这什么鬼?” 学生们满脸错愕,也是默默思考起来,只是思考好一阵后,还是没有想出什么来。 倒是张国飞出言提醒道,“或许,这神来之笔是在表示李世民的计谋!” “李世民计谋神来之笔,有这样夸张吧?” 尽管李世民在学生们眼中,始终都是一副有勇有谋的表现,可若是用神来之笔来形容李世民的计谋,那属实有些不合适。 但是,全民系统既然给出这“神来之笔”,那么这一回李世民的计策绝对尤为不凡。 【视频播放】 一进入众位学生眼帘,就是一男一女。 年轻的李世民,貌美的长孙无垢。 两人就如同一对璧人,真是让人羡慕。 不对,在长孙无垢的怀中还抱有一位婴儿。 “观音婢,这孩子长得跟我可真像。” “恩。这是我们的孩子。” 夫妻俩说起了悄悄话来,对于眼前的婴儿也都流露出宠溺的眼神。 “观音婢,你说父皇将我们的孩儿,取名为承乾这有什么含义呢?” 忽然间,李世民眯了眯双眸,眼眸中悄然无息地闪烁过了一缕异样的眼神。 “二郎,因为我们的孩儿出生在承乾殿,所以就叫做李承乾。也表示了父皇希望未来我们的孩儿有出息……” 长孙无垢抿嘴一笑,慢慢地解释起李承乾名字的来意。 “不对!不对!” 谁知,李世民却是连连摇头。 “这解释很合情合理啊?” 倒是学生们,没有觉得什么不对的。 在承乾殿出生,又因为姓李,取名李承乾这很合适啊! “二郎,妾身说错了吗?” 长孙无垢美丽又富有韵味的脸蛋上,露出几分不理解的表情。 “恩,观音婢你错了。父皇将我们的孩儿,取名为承乾。这是可是隐含有一层深意。承乾,承乾,继承皇位,总领乾坤!这是要让我们的孩儿承继大统啊!” 说话间,李世民脸庞上露出一副很兴奋的表情。 儿子都要承继大统。 那么,他这一位做老爹的,莫不是也可能…… 一下子,李世民的心中冒出来了曾经所不敢想象的野心。 “二郎,莫要魔怔了。” 长孙无垢也注意到了李世民的不对劲,分明就是被这权力迷失了心智。 “难道,观音婢我说错了吗?” 李世民反问了句。 “二郎,若我们的孩儿承乾是承继大统之意,那么你大哥的儿子承宗呢?是不是承继宗庙?你三弟的儿子承业,是不是承继大业?” 长孙无垢轻哼一声,“二郎,不要被权力迷失了自我。” 不得不说,长孙无垢这一番怒怼李世民的话,也是让李世民整个人脑袋瓜清醒了不少。 “恩,观音婢你说得对。” 李世民一脸神情惭愧。 “我丢!真看不出来,这一位美若天仙的李世民妻子怼起人来这么狠!不是说古代都是妻子对于丈夫的话言听计从吗?” “这位长孙无垢真就是一位奇女子!” “权力太可怕了,瞧瞧像李世民这样的人物,都差点鬼迷心窍起来!” “长孙无垢这就是一位贤内助!” …… 学生们赞扬起长孙无垢的表现,三言两语就让李世民脑子清醒了。 真是有些不凡! 之后。 李世民准备挂帅出征。 长孙无垢却也是将那一块刻有李世民三个字的玉佩,重新交到了李世民手中。 “观音婢,你这是……” 李世民一脸不解。 “二郎,这可是你自幼所携带的玉佩。妾身觉得它能够护佑你的安全,所以你要带在身上。” 长孙无垢语气郑重其事说起话来。 李世民倒也不是一个矫情之人,也是默默点头。 武德元年,八月。 李世民正式挂帅出征! 并且,再度集结十万唐军出征! “又是十万唐军!李世民这是要一雪前耻啊!” 学生们感叹不已,只是他们总觉得十万唐军这样的数目,可能不够具体,可能实际唐军人数也就几万。 对外声称十万唐军,这能够起到吓唬人的作用! 火速进军! 庞大的唐军队伍如同一条黑色长龙,蔓延无数里。 不过短短数日间的功夫。 李世民再度率军抵达高墌城。 比起当初,高墌城却是冷清了不多。 第一时间,他就让士兵们镇守高墌城。 同时,他在议事堂里召见众位将领们。 这些将领们,却是有一部分人上一回也来过这高墌城。 上一回的惨败,他们可都还历历在目。 所以,抵达议事堂后,这些将领们老实安分许多。 可绝对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他们很明白。 若真想赢得胜利,就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听从秦王安排。 若上一回,他们听从秦王不出兵,也不至于落得那么一个惨败的下场。 将领们效率飞快,齐聚一堂。 “不知道,秦王,接下来我等该怎么做?” 不少将领声音洪亮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