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风骤雨却疏_第二章:周王两家定亲,朝局风云变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周王两家定亲,朝局风云变幻 (第3/4页)

帝才认出那人的模样,神情变得异常惊恐、彷惶。

    “啊!——”老皇帝一下子喊出声来,坐将起来,惊魂未定。喘着大气,浑身大汗淋漓,双目呆滞,透着一股焦躁不安的情绪。

    “陛下,您这是怎么了?”王公公听到叫喊声,赶紧进来查看。一边用手抚着老皇帝的后背,一边询问道。

    老皇帝缓了好一阵儿,才慢慢稳住心神。“朕没事,刚才做了个噩梦。”

    “是不是龙体欠安,老奴这就宣太医过来诊脉。”

    “无妨,不用惊动太医了,让御膳房煮些安神的吃食即可。”

    “是,老奴马上去安排。”

    老皇帝从榻上下来,挪步至书案前,拿起案台上卷起的一段黄娟布,端详着圣旨上的内容。正欲思索间,殿外忽然响起一阵诡异的铃声。

    老皇帝听到铃声,顷刻间变得暴躁魔怔起来,气愤地将手中提前拟好的圣旨撕成两半,丢弃在地。然后老皇帝似乎舒服了一些,就又回到塌上继续安睡。

    王公公端着一碗莲子羹进来,见陛下已经就寝,便拉好幔帐,随手捡起地上那两截黄娟布,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养居殿。他将那道残破的圣旨,扔进火盆中烧毁,身影最后没入夜色之中。

    王政希在府中腌蹇了两日,决定收拾好心情,继续上朝处理公务。和之前不同的是,他头上的发簪,换成了那支碧玉簪。

    这几日,婉灵跑到了自家庄园上,跟着家奴们下地春耕。整个周家,唯独只有婉灵这么做,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她化身一个假小子,混迹于沟壑之间。

    这件事她只告诉过大哥一人。大哥曾取笑她是那水田里的田螺,于是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田螺姑娘’。

    婉灵不以为意,每年春耕时节,只要她有时间,都会到庄上去帮忙,和家奴们混得很熟。但家奴们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只知道是个假小子,行踪不定,见首不见尾,很是神秘。

    婉灵扛着锄头,头戴草帽,身着农夫常服,裤腿挽得老高,光脚踩在田垄上,活脱脱一个泥腿子。

    “哟,这不是田螺姑娘嘛,又来下地帮忙啦。”田中一老伯抬头望见婉灵,张口喊道。

    “老伯,我又来了。”说着,婉灵噗通一声跳进水田里,蹚着走到老伯身前。

    “哎呀,你可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啊,除了春种秋收下来帮忙,其余时候连个影子都找不到。莫非你是那天上的神仙,专门下来救助苦难百姓的?”老伯眯缝着眼睛调侃道。

    “诶,您说对了,我就是天上下来的神仙,法号‘田螺仙姑’。只要有我在,保证大伙年年顺利,日日有盼头。”婉灵竖起大拇指,指着自己的鼻子自夸道。

    “哈哈哈哈......”家奴们哄堂大笑,笑声震得田里的牛蛙都被吓得跳进杂草中躲了起来。

    红日三竿,听得远处传来钟声,家奴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走出田地,向饭堂聚拢。

    这些家奴们,都是世代的奴籍。士族对家奴们的管理非常严苛,不仅人头数目皆登记造册,且家奴们的全部财产都归士族所有,是士族的私有财产,是不允许私自离开庄园的。

    婉灵不能亲自前去领饭,就让同龄的阿城帮忙去领。反正典头只管核对姓名人数,却是不会去管家奴们到底吃多少碗的。

    自从婉灵到庄上体察之后,家奴们的伙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记得第一次跟家奴们一起吃饭,婉灵看着破碗里的窝窝头和几条咸菜,就一状子告到了周蒙生那儿。

    周蒙生虽然不知道是谁告的状,但竟然出乎意料地惩罚了管理庄园的典长,理由是:“怎么能让士兵饿着肚子上阵杀敌呢?”这个举措,当时在族人中引起了不小的sao动。

    从那以后,典长不敢再虐待家奴们,乖乖地给提升伙食。家奴们见吃食大有长进,体力自然与以往大不相同,下地干活的积极性愈发高涨。周氏一族的产量开始逐年递增,族人尝到了甜头,也就没人去追究这做法究竟合不合乎礼法了。

    而家奴们自此能够吃饱,不再忍受饥饿之苦,就都不再想着逃离摆脱奴籍了。

    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婉灵又瞄上了家奴们的衣着。以往家奴们所穿衣物,都是用自己辛苦种来的粮食换取的,各色不一。为了节省用度,家奴们往往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大的穿完给小的穿。破了就自己用针线缝补,真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呐。

    最要命的是冬天,每人只能领到一件棉服。不敢洗不敢坏,硬是这样扛过一冬。婉灵觉得家奴们有这样的精神面貌,非常不符合周蒙生所说的’军容军纪‘,于是又把状子告到了父亲那里。

    父亲望着满眼的破衣烂衫,筚路蓝缕,自己的强迫症也犯了起来,当即勒令典长必须安排专人给家奴们制作统一的工作服,按工种分发给家奴们。一年四季的衣服种类都不能少,钱不够,可以直接从卖粮食赚取的利润中拨付。

    就这样,家奴们终于穿上了体面的衣服,开始尝到吃饱穿暖的美好日子,在其他士族家奴们眼中,他们算得上是富农了,都羡慕不已。家奴们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待遇,不敢浪费一丝一毫,对周家感激涕零,发誓要报答周家的宽厚。

    婉灵独自坐在田垄上,端着饭碗拼命扒着筷子,一阵狼吞虎咽。身上的衣服早就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泛起一层白渍。脸上糊着一层灰,双脚沾满泥土。吃完了用袖子擦擦油嘴,就躺在田垄上,翘着二郎腿,草帽一盖,呼呼睡去。

    王政希正在尚书台中批阅公文,一位宦官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卷黄娟布,来在堂上。

    “圣旨到~”

    一干大臣闻声赶紧起身跪拜,聆听颁旨。

    “中夏而厥,应天顺时,受兹明命。王政希德才兼备,乃国之栋梁。皇室贵女三公主李氏,恭谨谦冲,贤良淑惠。今特赐三公主下嫁王政希为妻,望二人永结连理,同修共好。雍睿三十八年,三月十一日。“

    王政希愣在一处,迟迟未肯起身接旨。旁边的大臣私下用手推了几下,这才回过神来。接过圣旨,王政希始终不肯相信自己的耳朵,打开圣旨反复确认。

    王公公走近前来,对王政希说道:“恭喜王大人,能与皇家联姻,实在是王氏一族的荣耀。还请王大人善自珍重,好自为之。”回身一甩手中的拂尘,王公公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尚书台。

    大臣们都围上来向王政希道喜,他却魂不守舍地盯着‘三公主’几个字发呆。

    回府路上,王政希耳边始终萦绕着王公公说的那句话,不觉冷汗直冒。

    “这那里是一个宦官该说的话,分明是皇室中人借此敲打我,不要辜负圣恩。”

    可王政希实在想不明白,那日在猎宫前,陛下分明已同意他与婉灵的婚事,为何短短数日就变卦了呢?王政希心中疑虑重重,步伐沉重。

    “难道是父亲在背后捣鬼?可陛下明显不是轻易失信之人,就算父亲求动皇后娘娘,只要陛下坚持,谁人能逆转圣意?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一定要查个清楚明白。”

    回到府中,王政希分析推敲了一番,想到或许可以进宫去问问这位素未谋面的公主殿下。

    “让我娶一个不认识的女子,简直是不可理喻。”

    打定主意,王政希躺在塌上,取下发髻上的那支碧玉簪,自言自语道:“灵儿,若是你,你会怎么做?”

    王丞相见儿子这几天安静本分,按时上下班,便放下心来,着手cao办三公主与儿子的婚事。而皇后娘娘那边,即将有新的动作。

    宁王李宏暄闲来无事,在庭院中摆了文房四宝,让清宁坐在池边,为她画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