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风骤雨却疏_第四章:王氏特免诛连,周王难续前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王氏特免诛连,周王难续前缘 (第4/4页)

了,便让大夫将包好的几包草药交到他手上。自己垫付了医药费,起身离开医馆。

    韩子文拿了药包,赶紧跟将上去。

    “药费和诊费都已经付过了,怎么还跟着我?”

    “你到底是谁?我这鼻子怎么了?”

    “你鼻梁骨被打断了。”

    “什么?!我、我的鼻子...就这样被你给打断了?你得补偿我!”

    “嘿,我说你是不是脑子有坑啊,你没事儿盯着老子瞧,我还没让你赔偿呢。”

    “看个人也有罪呀,被打了还有理,真是奇葩。”

    “嘿嘿,你说对了,我就是奇葩,你能拿我怎样?”

    “我......你......唉~看在同是家奴的份上,我不跟你计较了。”

    “哎呀,那我真是谢谢您啦。晚上睡觉记得千万别翻身,否则鼻子就断了。”婉灵嘲弄完对方,就鬼脸般地溜走了。

    “你给我站住!”韩子文追了整整半条街,最后还是让婉灵给甩掉了,气得他蹲在地上,喘着大气。

    “我今天是出门没看黄历吗?怎么会遇到这么无赖的人呐,还是个女的。”

    信王府中,夜深人静,凄凄惨惨戚戚。

    七公主殿下跪在棺木前,红肿着一双杏眼,默默添了一抔黍稷。公主跟信王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得知贵妃娘娘的死讯,心中犹如天塌地陷,如梦魇般痛苦。哥哥不知因何事出城去了,一连数日杳无音信,只剩兰瑾一人在府中,不食不饮,披麻守孝。

    听说自己的母亲是因为周王两家而死,公主十分悲痛不解,为何太皇太后会这样冷酷无情。她不懂什么夺嫡凶险、党争阀斗,只知道父母俱全、无忧无虑,自己才会开心快乐。她不明白父皇一直都很宠爱母亲,为什么一朝获罪,连个怜惜叹惋的人都没有。这后宫女子的风光,到底是真是假,孰对孰错,兰瑾一时分不清楚、想不明白。

    心中唯一惦念的,是那个憨头憨脑的周桓贞。原本认为自己身为公主,只要是她想要的,就没有理由得不到。但是现在自己已经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公主,而是罪妇之女,又有何颜去见那心爱之人。

    遥想曾经的美好岁月,兰瑾望着远处的飞檐楼阁、雕梁画栋,留恋过去与哥哥一起嬉戏胡闹的日子,怀念那些跟母亲还有其他皇子公子们的点滴时光。

    信王日夜兼程,终于赶到了夔关。出了夔关,便是西蜀地界。李宏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路引,守卫查看无误,便放他出关。

    到达樊都之前,会经过一个叫广成的驿站,在此处换马后,可直达都城樊都。

    李宏忍放缓马步,在一处凉亭前下马,独步走上亭内。亭中有两人在此等候,其中一人,便是此前为皇后下蛊的那位术士。站在他身旁的这位,花鬓长髯,眉眼尖利,望之不似良人。

    “在下信王李宏忍,见过国师。”

    “在下在此等候多时,恭迎殿下到此,共商大事。”

    国师将李宏忍请至席间跪坐,斟上一杯清茶,各自酌饮。

    “殿下风尘仆仆,一路辛苦,在下特奉上清茶一杯,为殿下接风洗尘。”

    “国师不必客套,本王孤身冒险前来与国师相见,就是希望古蜀皇室能助本王一臂之力。待大仇得报,本王自会答谢,双手奉上建宁一城。”

    “在下自然知道殿下的诚意,故而代蜀王前来与殿下交换。请问殿下有几成把握,能够顺利起兵?”

    “本王府兵一千,计划先暗中控制禁军,使其无法阻拦府兵。封锁城门,然后率兵攻进皇宫之中,威逼皇帝退位,幽禁太皇太后。自此京城在本王掌中,如探囊取物。”

    “那周家大营就在城北不远处,周府又在京城之中,殿下不怕他们走漏风声?”

    “这个本王早有预谋,控制禁军、封锁城门之后,便派人灭掉周家满门,还有那王氏一族。届时城门紧闭,人员不得出入,江陵大营那边自然察觉不到。即使是察觉了,也来不及了。”

    “很好,既然殿下心志坚定,计划周密,那在下就奏请蜀王,以五月十五日为约定,发兵东进。”

    “好!国师爽快,期待双方合作愉快。”

    目送信王殿下骑马远去,慕容凉这才开口问道:”师父,您当真相信那信王会不惜借兵复仇?”

    “不妨事,我已在茶杯上下了蛊毒,他要想活命,就必须听命于我们。”

    “还是师父想得周到。”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宁王已经能够下地走动了。在清宁的挽扶下,二人张罗下人收拾了东西,驱车返回王府修养。

    修养期间,宁王也没闲着,着手草拟新的人才选拔制度。既然是绕开周王两家,那就要有绝对的公开、公平、公正,凡是年满18岁者,皆可参加由吏部举办的汇试考试。

    优胜者则进入殿试,由丞相亲自主考,分科录用。前三名优秀者,由陛下亲自定夺官衔职位,成为执掌中书省的掌典官员。只效忠陛下一人,朝中九卿均无缘置喙其权力,近乎皇帝的私人专属服务机构。

    掌典之人,有权向陛下谏言,日常负责下达皇帝旨意,可自由来往于百官之间,参与朝中机要秘事,比大臣离皇帝距离更近。

    但对于掌典之人,宁王也是有防备,以免日久逐渐坐大,难以掣肘。于是规定掌典之人,只有行事权,没有生杀夺予大权,兵权更是半点都不能碰。虽有实权,只行实事,不予特权恩赦。一旦违逆龙颜,犯法作乱,即时夺职下狱,问罪处斩。

    当然,朝中丞相及言官对掌典之人拥有检举弹劾之权,弹劾一经证实有效,皇帝可依法处置掌典,避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威胁。

    老皇帝看过宁王送上来的详细条陈,字字贴心,龙心大悦。马上将册立太子的诏书重新拟定,由礼部尚书择日颁布。

    可是宁王的伤势并未痊愈,册封太子的典礼怎么也要延期至五月份了。听到兰陵宫的宦官前来禀报此事,宁王稳如垂钓,事情发展都在他意料之中,稳步推进。

    为避免出现疏漏,宁王特意打听了远在长沙的青王,还有京城的信王他们最近的动向。长沙王本来就是个没有主见的废柴,如今没了母妃和王家势力,自然不用多虑。倒是信王,这几日的状态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打听的下人来报说,信王这半个月都在府中治丧守孝,闭门谢客。按照以往信王的脾性,怎可能变得这么安静。为保万全,宁王继续派人跟踪信王和七公主的行踪。

    七公主在府中办理完母亲的丧事后,决定到母亲陵前守孝三年。一日忽然收到信王的传信,说让他回府一趟,有好事情要告知与她。公主因悲痛过度而五内俱灭,哪还有什么心情,磨蹭了好一阵儿,才回到府中。

    原来是信王不知何时回京了。离京的这段时间,府中找了一位与王爷相貌相像的人,在府中冒名顶替,以迷惑众人。等他回京了,立马向老皇帝启奏,说七公主心仪周家大公子已久,求老皇帝下旨赐婚。

    众所周知,周家大公子早就娶了王氏小姐,成婚已有三年。老皇帝觉得信王这个做法有失偏颇,打算宣七公主进宫问个明白。若真是公主心意,也不好驳回,再找周家商量此事便是。

    公主听罢,不由得喜上眉梢,可转念想起自己现在的处境,低头不语,手里用力搓着纱巾。

    信王看出meimei的心事,安慰道:“meimei,既然父皇有意问你情意,你只管如实回答,其余的都包在哥哥身上。”

    “那...好吧,有劳哥哥费心了。”

    “哈哈哈.....这都是哥哥应该做的。”

    信王见兰瑾默许了,会心一笑,心想这第一步总算是成了。有了meimei这颗棋子,周家便会不攻自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