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三章 历史定格! (第3/3页)
,机组运行需要稳定可靠。 深夜,各个生产小组严阵以待,坚守岗位,他们深深明白自己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全都尽心尽力,没有半点偷jianian耍滑之举。 余华和设计组全体成员也待在实验场,没有离开半步。 象征着高污染的工业废气涌向夜空,污染着周边环境,工业废水进入连同白洋淀的蓄水池,污染水质,毒死鱼虾,而象征着金钱和希望的高纯度硫酸,则源源不断涌向储存罐。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首次实验试生产第1个小时,凌晨4点,余氏七塔原型机满负荷运行11小时,状态可靠,各压力表和参数一切正常,各个生产小组已经熟悉整个生产模式,熟练度提升,由此增加生产效率,当前每小时流量约为089吨,实际产量率上升到971,超过指标线。 余氏七塔研发项目第十九天,首次实验试生产进程过半。 “呼……”林婉左手端着笔记本,右手详细记录每小时的流量数据,忙完过后,身形微微摇晃,感觉头晕目眩,赶紧用手撑住桌子。 “有没有事?瑾瑜。”余华见此,上前一步,询问道。 “没事,就是有些头晕,眼皮子在打架。”林婉摇了摇头,语气充满疲惫之意,轻声说道。 不止是林婉疲惫,作为设计组成员的方玉和周远,全都露出疲惫姿态。 “从昨天早上五点到现在,已经二十三个小时了,要不你们先去睡一下,等过段时间我再叫你们。”余华轻声说道。 “不用,我还撑得住,这是余氏七塔最重要的时刻,我不能睡。”林婉摇头说道。 方玉和周远纷纷点头。 “好吧,还剩十二个小时,我们已经看见胜利的曙光了,加油。”感受到三人的态度,余华也不再劝阻,加油鼓劲。 无论是从生理角度,还是从心理角度,大家都已到达极限,即将濒临崩溃。 这么多天以来,众人几乎没有睡一个好觉,基本只睡四五个小时,便会开始新一轮的工作,方玉途中更是来了一次月事,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在实验场奔波,即便余华劝阻也没用。 而这一切,只为了成功。 还剩十二小时,胜利已经就在前方。 “加油。”三人互相对视,眼中露出坚定之色,齐齐点头。 …… 时间犹如流沙般不断消逝,一个又一个小时过去,转瞬,第十九天下午三点半,距离试生产开始已经过去二十三小时三十分钟,距离采集实际日产量数据,还剩最后三十分钟。 下午时分的阳光,炽热且毒辣,仿佛要把人烤熟。 实验场内,所有项目参与人员全部到场,儒雅男人和刘微立于指挥台,一双双蕴含不同色彩的眼睛,全都放在正在稳定生产硫酸的余氏七塔原型机之上。 作为组长的余华站在最前方,身后则是三位设计组成员。 “采集流量参数。”随着手表分针精准归零,时针指向四点整,余华头脑保持清明,金色数学符号释放冰凉之意缓解大脑疲倦,整个人深呼吸一口气,下达新的命令。 调度员立即挥舞旗帜,传达指令,另一边待在末端的生产小组立即执行,采集新一轮的流量计数据,送到指挥台。 这是最后一份流量数据,记载着第二十四小时的流量数据。 余华接过新采集的数据信息,而后将过去二十三小时的每小时流量数据加在一起进行计算,得到二十四小时硫酸产量和产量变化趋势,再将其制成一份简单的数据可视化草图。 数据可视化草图,可以让人更为直观的了解整个数据信息。 场中,安安静静。 所有人默默等待,心中紧张万分,大气都不敢喘。 合格,还是不合格? 过了三分钟,余华拿起一张记录二十四小时硫酸产量数据的纸张,转过身,面朝众人。 “余氏七塔原型机首次实验试生产数据如下:二十四小时硫酸实际产量:11吨,每小时产量为088吨,与设计产量之比为96,符合试生产指标要求。” “各位同志们,我们,成功了!” 言语之中满是郑重之意,余华向现场所有人公布试生产的最终结果和实际产量。 试生产通过,实际产量合格。 轰! 顷刻间,整个实验场经过短暂的平静,立马陷入轰动之中,所有人激动万分,心中积蓄已久的情绪似如决堤般涌出,他们,做到了。 “好啊,好,太好了!” 立于最前端的儒雅男人抬起双手,迅速鼓掌,为站在指挥台前的余华送上掌声,接连说了几个好:“这是一个胜利,技术领域的胜利,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歼灭敌人一个师,不,应当是一个军!” 成功了! 历时十九天,凝聚余华心血和二百多汗水的结晶——余氏七塔项目,正式宣告成功。 有了余氏七塔技术,经济基础薄弱和发展水平落后的根据地区域,将注入一针强心剂。 仅从经济效益方面讲,基于余氏七塔技术的硫酸工业,每年就能产生数百万银元乃至上千万银元的收益,更别说硫酸在军工领域和钢铁冶炼领域的重要作用。 听到余华公布的最终结果,强撑了整整三十多个小时的林婉三人,脸上纷纷露出舒心的笑容,热烈鼓掌。 掌声如同潮水般热烈,所有人全都为实验结果和余氏七塔缔造者余华,送上由衷的掌声。 余华面含微笑,坦然收下这份来自于这些先驱者们的掌声,他有资格接受这份掌声,因为,是他把五十年代才会出现的新型七塔装置,带到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前夕。 坦然,受之! “砰!”不远处,隶属于儒雅男人的随行人员,举起手中的照相机,找准角度,按下快门。 画面定格,黑白照片之中,蔚蓝天空和实验场、余氏七塔为背景,立于指挥台上的余华,满脸微笑,前方则是热烈鼓掌的儒雅男人、刘微、设计组成员和项目工人群体。 这一刻,历史定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