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挖过来 (第1/1页)
李建成指着李文武说道:“儿臣刚刚看文武他出口成章,不如您就命他现在再作一首诗如何?” “文武啊,你文采斐然,就是比起昔日的曹植也是不遑多让。昔日曹子建七步成诗,你索性就来个五步成诗,被史家记录了,也算是这武德九年的一段佳话,你看如何?” 五步成诗? 还拿我比成了曹植,我说太子你这也太瞧得起我了吧? 李文武客气道:“太子殿下,文武不敢提文采二字,只是听过父王酒后随口所念的诗,胡乱记了几句而已。” “没关系,那你也可以念一下二弟所做的诗嘛。大家觉得如何?” “没错,太子殿下说的在理。” “文武小郎君,你就不要客气了。” “来人,快点取文房四宝来,老夫要誊抄下来。” 开口的都是东宫一系的官员,而作为东宫洗马的魏征却没有开口。 看着太极殿里的大臣们众口一词,李文武也没办法了,就连李渊也是频频点头,他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哦对了,总不能胡乱念一首。文武,你就以外面的大雪为题,来一首吧。” 李世民倏地起身:“太子,这未免太难为人了吧?” 李文武却说道:“父王,无妨。您前日才做的那一首沁园春·雪,儿子就觉得颇为应景。” 李世民:“……” 我怎么老是酒后作诗啊,而且没一个能记住的。 李文武瞧了李建成一眼:“区区一首诗词,还用什么五步?太子殿下且听好了。” 众人都屏住了呼吸,就等他念诗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文,略输文采;魏武隋宗,稍逊风sao。 一代天骄,诸葛孔明,北望中原又一年。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得已,李文武把这首教员的千古绝句稍作修改,给拿了出来。 太极殿内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好诗词,好诗词!” “秦王,请受臣一拜。” “秦王真是心怀天下,胸襟广阔,从他所做的诗词中就能看的出来。” 众人对于李世民的赞誉已经达到了顶点——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看来秦王才是最合适的接班人啊。 很多大臣看待李世民的眼光都不一样了,充满了热切,恨不得现在就把李渊给推翻了,推举李世民登基。 李建成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没削了李世民的威风,反而让他的影响力在朝堂内更进一步。 他眼珠转了转,对着李渊说道:“父皇,二弟的诗词做的好,文武念的也好。既然文武现在已经成年,而且还是白身,您不如就封他一个郡王吧?我看可以封为宜都郡王,父皇您觉得呢?” “嗯,也好。文武,朕刚刚说要赏你,自然不会食言。朕今日就封你为宜都郡王,谢恩吧。” 李渊这话说完,太极殿内顿时一静,然后迅速又恢复了正常。 而百官此时看着李文武的眼神已经有些不对劲了。 李文武下意识的感觉有些不对劲,这时候李世民突然起身说道:“文武,还不赶快谢谢父皇?” 李文武跪下谢恩:“臣多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可能是觉得自己这样做有点亏心,李渊把那个舞剑的少女也赐予了李文武,算是安慰他一下了。 做完了这一切,李渊摆了摆手:“接着奏乐,接着舞,今日朕与百官共享这大唐盛世。” …… 一直到了晚上,李文武才随着李世民和长孙无垢回到了王府之中。 这一路上李世民和长孙无垢一句话都没说,反而是李承乾和李泰两个臭小子反而面露幸灾乐祸之色。 “父王,母亲,你们这是怎么了?” “李文武,皇祖父赏了你本王不用的王号,你居然还如此沾沾自喜?哼,没见识就是没见识。” “四弟,你可不要这样说,他原来一个白身,一步登天封了郡王,已经该偷着乐了,你又何必这样说呢?” 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两个你一言我一语的,把李文武给损了个够呛。 李文武拍拍脑袋,这才想起来,宜都郡王是李泰刚出生的时候李渊给他的加封。 过了没几年就晋封卫王了,而现在居然转过头来,把宜都郡王的王号给了自己? 这老头子打的是什么主意? 李文武虽然一时之间想不出来,不过他也知道李渊和李承乾肯定是没安好心。 长孙无垢瞪了两个儿子一眼,劝慰道:“文武,你不要气馁。父皇他虽然只封了你一个郡王,等日后你年纪大了,还可以依靠军功……” 李文武这个时候已经想清楚了,苦笑着对她说道:“母亲,儿子不是在乎这个。他封的亲王还是郡王对儿子来说就有如过眼云烟一般。” “只是,他特意封儿子宜都郡王,这是为了挑起我秦王府内部的不和啊。” 长孙无垢悚然一惊:“想不到,父皇和太子居然打着这样的算盘,这也太……” “母亲请放心。”李文武正色说道,“他们的诡计是不会得逞的。” “嗯?你计将安出?” 李文武笑了笑:“儿子是这样想的,今日皇帝虽然只封了我一个郡王爵位,而且还是……” “不过,皇帝所做的这些事,都被百官看在了眼里,哪怕是东宫一系的官员,对此也都有些不满。皇帝以自己的喜好分封爵位,虽然他心情好了,可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父王,今日儿子幸不辱命,为您争得了脸面。您也要抓紧这个有利时机,将那些中间派和墙头草派都拉拢过来啊。” 玄武门事变能没有最好还是没有,因为对于李世民来说,这绝对是他的一个污点。 后世的人才不会管你李世民受了多大的委屈,多少次差点被害死,人家只看到了你杀兄杀弟,逼宫逼迫父亲退位。 那李建成依仗的绝大部分是文官系的,正好借着今天的风头,把这些东宫的基石给他挖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