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跟着疯了 (第1/1页)
招收的女工在经过了为期七天的培训后正式上岗,崔妍按照李文武的吩咐将她们分为了两班倒。 一般来说,在光线不好的晚上是几乎不会进行这种细致的cao作——一天晚上所织出的那点布还不够油灯消耗的。 可在这个皇家纺织厂清河县第一分厂中,数十根牛油大烛将车间内照射的是如同白昼一般。 遍布四周的琉璃镜将这些光线折射之后,简直就是纤毫毕现,根本找不到任何一处死角。 这样一来,就把夜间做工变成了现实。 看着一百名女工两人一组cao作着一台新型织布机,纺好的纱线如雪花般飞出,李文武笑了。 招手喊来了工厂的管事——这也是应李文武要求,从宫中纺织局派出来的一名老宫女,技术熟练,而且对于管理也很擅长。 “张嬷嬷,以后这里就劳烦你了。” “可不敢当殿下如此吩咐。”张嬷嬷一张脸都笑成花了,“娘娘和殿下您把这么重要的工坊交给老奴,奴婢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把它给照顾好啊!” “张嬷嬷,话帮忙这么说。你也知道本王以后还是要返回京师的,这里自然不能久留。以后有什么事还要麻烦张嬷嬷你多看、多听以及多问。” “本王在这里做主了,每年这个第一分厂的利润里,有你百分之一的好处。” “哎哟,这这这,这让奴婢说什么好?” 张嬷嬷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说道:“殿下您放心,老奴一定照顾好这个工坊,不会让娘娘和王爷您cao心的。” “既然如此,那本王就多谢了!” 看着扭着腰肢,逐渐走远的张嬷嬷,崔妍皱着眉头问道:“王爷,您不会真的给张嬷嬷百分之一的利润作为回报吧?” “这个自然是真的了,为什么阿九你会觉得本王是在骗人呢?” “因为,因为……”崔妍犹豫了一下,“因为她是宫奴啊,怎么可以这样对待?” “你啊,还是没有脱离旧思想。”李文武笑道,“我知道她是宫奴,不过她在这个位置上能表现的很好,这就够了。”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我用人只看是否合适,不看他的出身。而且你不是一直也很反对这样做吗?” “妾身以前那是,那是……” “别不好意思,我没觉得你做错了。你那样想其实没什么问题,只是想的还不够全面而已。” “不够……全面?” “没错,这个话说起来可就长了,回去我和你慢慢说。” 带着崔妍回到了住处——其实就是原本的清河县衙,原本理想的住处应该是崔氏本家,不过那里已经被王君廓给毁掉了。 “阿九,本王告诉你,如果一个女人想要独立自主,她最起码要能做到的就是经济独立!” “经济独立?” “没错,如果一个女人连饭都吃不上,那还谈什么自立自强?” “王爷说的有道理。” “这个古时候呢,最早其实不是以男人为主的,而是女人说的算。” “还有这样的事?” “对啊,那时候被称作母系社会,男女之间的地位和现在就是掉了个个。” “那到了什么时候,才变成了男人做主呢?” “就是男人掌握了绝大多数的生产技能以及生产材料后,才逐渐变成这样的。” “因为比如打猎之类的危险事情,以及耕田这样的繁重劳动,女人是无法胜任,只能依靠男人。” “所以逐渐的看变成了男人做主的社会,而女人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了。” “还是王爷您看的长远,妾身以前考虑的问题现在想起来,还是太幼稚了。” “这不能说你是幼稚,而是因为你的目光有局限性,位于现在这个时代,让你无法看到更加长远的事情。” “而现在的这种情况,就会造成很多的麻烦,最重要的就是占大唐几乎一半人口的女性只能待在家里。所以本王要做的就是,解放劳动力,让更多的女性出来做工,逐渐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 “王爷,可是如果您真的要这么做的话,那会遇到的阻力可是不会小啊。” 崔妍听了李文武的话,明显意动了,只不过她还是有着很大的顾虑。 “所以啊,我就先把清河崔氏给灭了。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总好过在那些已经成型的画作上涂抹修改。” 崔妍一双美目眨啊眨的,胸腹极速起伏,过了好半天才跪伏在地:“王爷,妾身虽然不知道您这样做究竟还有着什么样的深意。可妾身愿意追随您,与您一起完成这件伟大的事业!” 李文武伸手将她揽入怀中,柔声说道:“想不到,本王随便的打了个劫,居然劫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同志。” “同志?” 崔妍还是第一次听说过这个词。 “就是志同道合,所以称为同志。” “好古怪的称呼,不过王爷嘴里总能蹦出这样的词来。” ……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很快就到了土豆第一次成熟的时候。 在这一天,李文武特意穿上了自己的朝服,带着刚刚成立不久的清河郡大小官吏,来到了地头田间。 这是土豆这种高产作物在大唐的第一次小规模试种,这收货的日子自然是重中之重。 不仅是李文武等官员打扮的十分正式,就连地头间都摆上了香案。 香案上插着二尺长的香烛,猪牛羊等贡品摆满了一桌子。 特意从长安赶来的钦天监监正眼看着已经到了吉时,于是大声喊道:“吉时已到,请秦王殿下上香。” 李文武点燃香烛,插到香炉里,然后又念起了祭文——这是念给神农听的,感谢老祖宗保佑大唐风调雨顺。 然后,就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收获环节。 这第一锄头自然是要由李文武这个大总管来挖,当他一锄头刨出了一根土豆茎叶,然后用力的拔出了下面的根茎时,几乎所有人都疯了。 不止是那些官员,就连依然半信不疑的百姓们也跟着疯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