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二章 名传天下,甄家敲打【4200+超大杯】 (第1/2页)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春闱意气发第一百零二章名传天下,甄家敲打【4200 超大杯】“十月二十八,新军协同宁波水师,征剿大鼻子岛倭寇。” “不慎遭遇上万倭寇伏击,展开激烈大战。” 南京兵部尚书许伦看着手中的战报,眉头紧锁。 “新军将士及宁波水师浴血奋战一日夜,歼灭倭寇八千余!” “斩获首级近七千,余者葬身大海及山火无算!” “焚毁倭寇舰船二十余艘,缴获倭寇船舰十艘,兵器五千余。” 看到这里,许伦不由舒展眉头,拍桉叫道: “好个冯稼轩!真是吓了我一跳!” “搞了半天,竟是这等大捷!” 忍住激动的心情,他再往下看。 “为此,两军亦付出惨痛代价,新军伤亡两千余,折损过半。” “宁波水师亦是损失惨重,伤亡百余将士,被毁战船二十艘。” 再下面就是具体明细,许伦扫了几眼就放下战报,感慨道: “倒也惨烈,不过比起战果,这点损失也算不得什么!” 说到这里,他微微摇头,又高声道: “来人啊!让职方清吏司的人过来!” 片刻后,职方清吏司主事过来求见。 许伦将手中战报递给他,笑着道: “你派人去一趟象山那边,核验此次大捷战功!” “谨遵部堂大人之命!” “等等!” 主事刚一转身,许伦又叫住他,道: “顺便把上次的人头赏带过去,也算为这位冯稼轩道个喜。” “属下明白!” 这件事以极快的速度传遍江南。 多年的倭寇之忧,终于看到了解决的希望。 不少士人都为之振奋。 整个江南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此事。 不少百姓都放起了鞭炮。 犹如过年一般喜庆。 “唯愿海波平”的冯稼轩之名,再次响彻大江南北。 “三千灭一万”的彪炳战绩,更是传遍大魏! 甚至台州、温州等,长期受到倭寇袭扰的地方。 都开始有人供奉冯渊的长生牌位。 一是为恩人祈福。 二也是盼望他能再接再励! 最好一鼓作气,把倭寇灭绝。 起码也要保佑当地,不再受到倭寇侵扰。 当事人冯一博,回来之后在象山小院住了一宿。 和尤家姐妹缱绻缠绵一日夜。 心情得到释放,才又赶回新军大营坐镇。 也就只有尤家姐妹能陪他胡来。 一般良家女子,怕都很难接受这样的作践。 冯一博连番cao劳,勐子和狗子也忙的不可开交、 毕竟上报了两千战损。 等冯一博一回大营,勐子就带人出去招兵。 要先补齐兵额。 狗子更是压根没回来。 他正带着凭空损失的两千人,押解着几个倭寇头领。 去往另外的倭寇老巢清缴。 岛上获救的匠人有会倭语的,当日便协助审讯倭寇。 得知大鼻子岛上,竟是十余股倭寇汇聚。 冯一博第一反应,就是被剿灭的其他倭寇。 此时老巢正自空虚。 正好俘获了几个倭寇首领,可以废物利用一下。 可惜的是,只有三个。 大刑伺候下,也只得到五个倭寇的老巢位置。 狗子就带着两千新军,由解救的工匠们cao船。 前往这些倭寇老巢进行清缴。 新军两战两捷,早已打出了信心。 就算岛上还有倭寇驻守,强攻过去也丝毫不惧。 这些“损失”的新军,之后会暂时驻守大鼻子岛。 等候冯一博的下一步指示。 被解救人员,也可以选择是否留在岛上。 工匠们大多先被征入新军,教导兵士们cao船和修船。 等教会之后,可以加入新军,也可以选择回乡。 而解救的四百可怜女子,经过问询。 绝大多数都想要留下。 因为她们多是在屠杀中幸存,亲人大多死绝。 就算还有亲人的,怕也要顾及名声。 回去可能更没有活路。 留在大鼻子岛上,可以勉强充当辅兵,帮新军做些杂事。 还可以在岛上帮忙耕种,至少自给自足问题不大。 毕竟一场山火之下,岛上土地也算肥沃。 岛的北部还有一座澹水湖,平日供给澹水也不成问题。 而且有植被的地方,地下一定有澹水。 这也是倭寇能在岛上生存的原因。 为此,冯一博还特地交代,驻守将士不得sao扰留下的女子。 若有两情相悦的,可在岛上结为夫妇。 但若有人强迫,一律军法处置! 这一日,冯一博正在大营之中。 门岗来报,有客到访。 “恭喜啊!一博!” 周俊和王至善带了几个周围府县的文官,相携而至。 还带来了一些乡绅们的心意,过来劳军。 周俊一见面就当先笑着恭喜,又道: “有了这次大捷,江南必能能消停不少!” 冯一博笑着摆手,王至善也跟着道: “恐怕一博不久就要高升,我们也是提前来给你道喜了!” “虽此次剿灭了大股倭寇,确实值得庆祝。” 原本还笑吟吟的冯一博,闻言却不知想到什么。 忽地脸上一垮,叹道: “但这次新军损失严重,我还真的是喜不起来啊!” 做戏做全套,冯一博自然不能在他们面前说破。 “新军损失过半,确实让人慨叹!” 跟来的宁波府通判邹明笃接过话茬,却又不合时宜的道: “但能为江南守护平安,也算死得其所!” 这话可不太好听! 冯一博闻言顿时冷下脸来。 要不是新军将士没真的损失那么多。 今天非得让他知道知道。 什么叫死得其所! “这些将士都是江南子弟,为保家乡而死更是难得的好汉子!” 周俊闻言连忙上前一步,打起圆场,又道: “想必朝廷也不会让他们寒心,定会重重抚恤!一博也不要一直为此伤感了。” 邹明笃却摇了摇头,并没有接受周俊的圆场,反而道: “冯侍讲是做大事的,莫要做些小女儿态,当兵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若是私下里,好朋友这样说还勉强。 但你算个什么东西? 冯一博闻言眉头紧皱,回怼道: “这位兄台如此说话,那些儿郎若泉下有知,怕是心里不是滋味啊?” 其实他知道这位是王至善的同乡。 在王至善请客的时候,见过两次。 但没说过什么话。 此时只当不认识,直接阴阳了一句。 王至善也有些诧异于邹明笃的表现。 平日里他说话不会这么没有分寸啊? 就好像别人家死人,你却说一声: 死得好! 任谁听了也不得劲吧? 王至善心中不满,拉了拉邹明笃,严肃道: “仁厚兄莫再说了!不然朋友就没得做了!” 仁厚是邹明笃的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