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一章 王济仁回京【更!】 (第2/2页)
来,顺势问道: “说来,今日来此,除了和冯都尉告别,也是想碰碰运气。” 说到此处,他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不知冯都尉可有什么门路,若能犬子一个前程,在下愿附骥尾,任凭差遣!” 两人各怀心事,却不知道彼此已是“郎有情妾有意”。 “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个办法。” 冯一博心中一喜,沉吟道: “只是……怕供奉为难。” 见对方有求于自己,他就又试探了一句。 王济仁顿时也是一喜,忙道: “冯都尉请说,就是刀山火海,我也去得!” 为了儿子,他都去军前效力了。 说是刀山火海也不为过。 冯一博闻言,觉得此事果然可为。 他也不着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先问道: “这个不急,先说说令公子想谋什么样的差事。” 这就是谈判的方法了。 若是他先提出条件,对方很可能加码。 而对方先说出条件,自就暴露了底牌。 王济仁自然不知冯一博的图谋,也不疑有他,闻言忙道: “犬子不成器,只有个秀才的功名,若是能入国子监做个荫生最好,实在不行,直接谋个一官半职也成,我也就能安心了。” 秀才做官,只能靠捐。 除此之外,就是国子监的恩荫。 国子监的学生都叫监生,细分之下却有四类。 分别是举监、贡监、荫监、例监。 其中例监最不值钱,却也最值钱。 因为这是花钱买的功名,除了镀金作用不大。 而举监和贡监,分别是落榜的优秀举人,和各府优异的秀才。 将来都是要靠科举出头的。 国子监每年都有选官的名额。 因此,最后的荫监,就成了最大赢家。 如贾蓉,就是恩荫的监生。 即使他不捐龙禁尉的身份,早晚也能有个官做。 “秀才的话……” 冯一博有些为难。 实在秀才不上不下的,实在不好cao作。 也怪不得王济仁想求个恩荫。 若是有了恩荫,就能到国子监读书。 顺利毕业就就能做官。 “这样吧,不知给令公子捐个实缺可否?” 王济仁一愣,随后露出苦笑,道: “冯都尉太看得起我了,就算是有门路,七品的县令也至少四千两!” 虽然太医院常为贵人出诊,多有赏赐。 但为贵人看病,又不敢下什么重药。 很少有立竿见影的。 因此,赏赐肯定有,但也就那么回事。 这些年他兢兢业业,四千两倒也不是拿不出。 可拿出之后,他就连养老的钱都没了。 何况,四千两也不一定够! 那必须要很硬的门路才有可能。 冯一博闻言,却微微一笑。 他起身离开堂中,留下王济仁发懵。 这是送客的意思? 他正犹豫着,是不是该走了。 正这时,冯一博拿着一个锦盒又折返回来。 将锦盒往王济仁面前一放,道: “若是供奉能答应我一件事,这个就是你的了。” 王济仁没急着打开锦盒,而且慎重的先问道: “不知冯都尉所言何事?” 冯一博微微一笑,道: “供奉先看看再说。” 王济仁犹豫了一下,慢慢的伸手掀开锦盒。 随着盒盖掀开,他顿时就是一愣。 “这里是一万两,想必怎么也够令公子谋个出身了吧?” 锦盒之中自然就是一沓汇票。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冯一博根本不用多想。 而且,虽然一直在兑换现银,但他手里还有一些汇票。 现在出手,也是一件好事。 王济仁闻言,顿时有些惶恐不安。 “虽不知冯都尉所言到底何事,但我先要声明,王家从医几代,可绝不做害人之事!” 他看到一万两汇票,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不好的事情。 这样的事,他也不是没经历过。 贵人之间勾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 若非他秉持中立,也不至于只积攒四千两的身价。 冯一博闻言,却有些哭笑不得。 这个王太医还真是见多识广,竟然有这样的联想。 他连连摆手,忙道: “供奉误会了,我在都中又没有什么仇敌,况且,就算真有,也不至于用这样下三滥的手段。” 这样说的多了! 王济仁闻言,自然还没放下戒备。 他依旧带着狐疑,慎重道: “冯都尉不妨直言,免得我们之间有所误会。” 都说自己不是下三滥,也说不会害人。 最后却让自己增减几味药。 要么延长病期,要么过敏致死。 他身为太医,可太了解这样的手段了。 “这事说来还是好事。” 冯一博见此,也不再隐瞒,直接道: “我只是想让供奉开馆授徒,为一方百姓造福。” “开馆授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