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起大落的黛玉 (第1/2页)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春闱意气发第三百七十三章大起大落的黛玉宝钗有孕的消息,很快传遍各府后宅。 这其中,薛母功不可没。 她得知女儿有孕,难免想和姐妹分享心中的喜悦。 这一分享,贾府的人就都知道了。 贾府的人知道,其他家也就很快都知道了。 明明是件自家的小事,但因为发生在楚国侯府,一下就成为都中热议的话题。 这些日子往来拜访的,都不忘准备一份小孩子的礼物,以期能获得楚国侯的青睐。 还别说,其中真有几样东西被冯一博相中。 倒不是什么贵重物件,而是小孩子的玩具。 冯一博看了之后,就明白门子为何会因为几个玩具就专门禀告了。 实在是这些东西太精巧了。 有轻轻一拉就能用腿走的木牛流马,有利用重心的精巧飞鸟,还有轻轻一摇就能舞动的飞龙…… 别说是门子,就算是冯一博第一次见到也觉得新奇。 当然,倒也不是他二十多岁玩这个正好。 而是有感于这些玩意的巧夺天工,又让人询问后得知,工匠是对方的家生子。 冯一博稍一沉吟,就将人要了过来。 顺手也把那人并不麻烦的事给办了。 违法乱纪的事,他肯定不做。 对方本来就是过来走个过场,其实并没报什么希望。 现在这个机会摆在面前,那人倒也没贪。 毕竟一家子奴才只能算投其所好,也不算什么大礼。 于是那人只提出为了方便照顾父母,想平调去家乡临近的州府任职。 从某方面来看,也算是一片孝心。 虽然冯一博收了这份礼,却没有留下工匠一家子。 而是让人直接送去了流求。 这样的巧匠,专门做玩具也太奢侈了。 就应该去东海郡的匠造司发光发热。 外人不知真相,也不关注背后的原因。 一时间,他们也都有样学样,开始送各种孩子的玩意。 随后,经过楚国侯府门子的“校正”,楚国侯好奇yin技巧的说法就流传开了。 都中的能工巧匠很快都被搜罗过来,连带着个人作品一起送到侯府。 冯一博吩咐贾琏,让龙鳞卫调查求他办事之人的人品背景。 即使是人品没问题的,大事他也不办。 除此之外,他又亲自考察这些工匠的能力和作品。 就这样两边斟酌下,择优收录了一批能工巧匠。 连带他们的家人,全都打包送去了流求。 希望这些能工巧匠,能在流求的氛围中,早日点亮科技树。 若能发展出一点工业基础,那就最好不过。 另一边,妙玉回林府的时候,也将这个消息带了回去。 黛玉闻讯,心中自然十分复杂。 一时,可以说是又急又羡。 急的是接连的国丧,景顺帝都还没下葬。 按照目前形势,她至要再等一年才能进门。 羡的自然就是宝钗有孕,要为冯家开枝散叶。 若是生下儿子,那她这个大房的地位必然也要收到不小冲击。 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她就跟着妙玉一起到了冯府探视。 宝钗现在还处于早孕的危险期。 最近听从冯一博的安排,已经停了晨昏定省。 整日在自己院里安心静养。 只偶尔待不住了,才会有几个丫鬟簇拥着,到薛母或者李孟氏那边说说话。 黛玉前来探望的时候,宝钗正慵懒的倚在炕上。 她见黛玉进来,就想起身迎一下。 黛玉忙上前几步按住她的手,口中道: “jiejie身子重,可别轻动。” 虽然心情复杂,但她也知道轻重。 黛玉生怕宝钗动作大了,还扶着她又恢复了之前的姿势! 见她小心翼翼的模样,宝钗笑道: “哪里用这么小心?太医都说只要别磕了碰了就好,偶尔也要走动走动的。” 前三个月不稳,就尽量减少运动。 等稳住了胎,后面还要多走动走动。 不然,等生的时候就没力气了。 这是自古以来就总结出来的经验,不用太医说很多女人也都知道。 还有一些,就是大户人家才有的经验。 薛母就千叮万嘱,让她一定不能孕期进补过度。 否则,孩子大了也不好生。 “不管怎么说,还是小心为好。” 黛玉闻言,轻轻按住她的手,才笑着道: “我此来是特地恭喜jiejie。” 她已经尽量控制语气,不让酸意外露。 可语气平澹,倒算是控制住了。 但神情却依旧出卖了她。 宝钗一看她面上那丝勉强的笑,不由心中一动,就笑道: “同喜同贺。” 虽然两人都是冯家的媳妇,这么说也没错。 但这话在黛玉听来,就多少有些讽刺的意味了。 黛玉闻言,心中那丝幽怨干脆也不藏着掖着了,扁嘴道: “冯大哥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往日我还不明白,今日总算是知道其中滋味了。” 要是冯一博听见,一定会告诉她,这可是真·鲁迅说的。 说起来,这样的句子最适合悲春伤秋的文青少女。 这不,冯一博不过随口感慨,就被黛玉记在了心里。 “咯咯!” 宝钗掩嘴轻笑,反手拉住黛玉道: “我可不是打趣meimei,是真的恭喜meimei呢!” 黛玉闻言,秀眉微蹙。 显然是不信她这话的。 宝钗轻抚黛玉的玉手,笑着解释道: “昨儿个那位爷说,新皇登基之时大赦天下,却依旧觉得国丧接连,未免影响民间婚丧,以至怨声载道,再加上陛下年幼经不得折腾,所以内阁和太后正在商议,很可能会依礼将先帝之丧从速呢!” 皇帝的丧礼,从简肯定不行。 但却可以从速。 正常来说,国丧为期一到三年。 但除非太后或者太上皇死了,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孝心才会严格执行。 就如之前景顺帝,他给甄家太妃和太上皇定的丧期,都是一年。 而一般来说,大多的国丧都是伴随新皇登基。 可能也是一丧一喜,可以对冲一下。 停灵的时间不变,下葬的仪礼也不能少。 但丧期却可以减少。 从一到三年缩短为一月,这也是符合礼仪规制的。 景顺帝如今停灵的时间已经要到了,这几日就要下葬。 因此内阁正在抓紧商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