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七章 十二伶人 (第2/2页)
己的教习就站在她身边,闻言低声道: 周婶微微有些惊讶,道: 这时,龄官退后,又有一个带着几分端庄的伶人上前一礼,道: 正旦扮的多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扮的多了,自然带着几分相似的气质。 说起来,倒是有几分李纨的影子。 接下来两人联袂而出,异口同声的施礼。 两人一唱一和,又同时道: 菂官和藕官,一个小旦一个小生。 即莲子,与相对。 这两人平时常扮作夫妻,私下里也有很深的感情。 就连自我介绍都是联袂而出,看得出来极为默契。 擅长的也都是《梁祝》一类的感情戏。 等两人退下,又有一人上前,喏喏一礼道: 菂官状态不好的时候,就由她来替补。 平时也会和藕官一起唱些曲目。 其实比起菂官,她长得更漂亮一点。 只是唱戏毕竟不止身段,还要看嗓音条件。 她的声音比菂官少了那么一丝韵味,也就只能给她作配。 待芯官退回去,又有一人上前道: 她长得不如几个小旦,但眼神练的却是极为坚定。 而且她的言语不多,但声音中气十足。 只听着这两句,都让人精神一振。 这倒是个搞宣传的好苗子。 冯一博看着茄官,微微点头。 芳官在荣府之中,受尽干娘的欺压。 这一次来了楚国侯府,终于和荣府的那什么干娘再无瓜葛。 正是因此,她格外珍惜这次机会。 若非条件不允许,她甚至想当场演唱一曲! 不为别的,只求能够留下。 比起同唱正旦的玉官,她偏柔和一些。 如果说玉官是贞洁烈妇型的旦角,那她就是贤妻良母型的。 若是冷眼一看。倒是有几分宝钗的温润。 花脸其实就是净角,其中又分为大花脸和二花脸。 大花脸都是一些地位较高的中年男性,比如最出名的包公戏里的包公。 二花脸则大多是威武,或者莽汉形象。 比如《醉打山门》的鲁智深,《西厢记》中《惠明下书》一折里的惠明和尚等等。 上次宝钗点的《醉打山门》就是她唱的。 小花脸又叫三花脸,其实就是丑角。 固有标志一般就是鼻子摸块白。 这几个女孩子里,就数她身量年纪都最小,又最机灵,唱的还是小花脸,所以才取名荳官。 这样的开心果,平日里自然人缘最好。 老外,也就是末角。 主要扮演一些龙套,像常见的打杂的,掌柜的,老员外等。 不仅和青春年少无关,亦和风花雪月无缘。 比如元春省亲时候点的《一捧雪》,其中的莫成就是末行。 艾官 就如她的行当一样,有些不起眼。 虽然长得不差,可就是撑不起主角。 见众人都介绍完毕,冯一博便笑着道: 话音未落,莺儿就拿出钱袋,从里面抓了一把银币。 她一人一个发了下去,还道: 到底是伶人,谢起来倒是专业,就连莺儿都不忘带上。 待她们都兴高采烈的收起银币,重新站定。 冯一博就笑着道: 戏班子的一众人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一时间,她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冯一博又笑着问道: 正这时,有人迟疑的站了出来。 宝官和玉官一前一后,显然有些胆怯,却又坚定的站了出来。 冯一博站了,点头继续道: 随后又有两个乐师和一个教习出列。 冯一博见再没人出列,还对宝钗玩笑道: 宝钗闻言,不由莞尔。 一众小伶人也都认识宝玉,自也忍俊不禁。 玩笑一句,冯一博便吩咐道: 那五人一听,忙上前磕头,激动的道: 冯一博摆摆手,让人带他们回去收拾,又道: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都摇了摇头。 见此,冯一博点点头,满意的道: 剩下的众人闻言,自是喜笑颜开。 走的都给了十两,她们这些留下的还能少了? 在她们看来,这侯府派势不比荣府稍差。 甚至出手大方上,还犹有过之。 冯一博摆摆手,笑着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