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双姝 (第1/2页)
铁血残唐正文卷第14章双姝李裕借粮借钱的书信通过淯水的行船,三天时间就到达了荆襄节度使府。 接到书信,赵匡凝哈哈大笑。 “这个德王啊,还没成亲呢,就开始借钱借粮了。” “呵呵,兄长,自家佳婿当然要帮了,我看还是我亲自送去吧。” “怎么?你还要去南阳?” “唉,自从回来和碧娘说了嫁入王府的事,这丫头就跟我闹,这可怎么是好啊!” “你呀,就是太娇惯她了。” “兄长,绣娘就没意见?” “她能有什么意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的婚姻注定是要联姻的。” “他还真不少借,那你就去办吧。” 赵匡明主动去cao办钱粮,这让赵匡凝很欣慰。 根据德王李裕的指示,县丞高适转为王府掾,从八品下升为正六品上,禄米一百石,钱二千四百,掌通判功曹、仓曹、户曹。 县尉李怀仙转为王府属,从九品下升为正六品上,禄米一百石,钱二千四百,掌通判兵曹、骑曹、法曹、士曹事。 主簿王迁转为王府主簿,从九品上升为从六品上,禄米九十石,钱二千四百,掌覆省书教。 本来在他手下还有记室参军事二人,掌表启书疏,录事参军事一人,掌付事、句稽,省署钞目;可这不是没人么,王迁暂时全管了。 相对应的各曹司佐也相应的增减对应,只是没有提级。 别将魏艾转为王府副典军,从五品上,禄米一百六十石,钱三千六百。 方兴升为王府右别将,李熊升为王府左别将,方良升为王府前别将,按上府别将记等,皆正七品下,禄米八十石,钱二千一百。 至于王府长史周宽,他可是兼着两个职务,领取双俸,王府长史从四品上,禄米二百六十石,钱四千二百,国令从七品下,禄米七十石,钱二千一百。周宽每个月的俸禄就多了,禄米三百四十石,钱六千三百,比从三品的禄米少了点,可钱比正二品的都多! 这样的待遇,他能不玩命的工作吗?! 这些人事变动汇成表章,直接送达了长安,只要批准他们就是朝廷认可的官员了。 所有人都很高兴,谁不想升官发财啊!大家伙各个干劲十足! 三月初九,南阳县城被一则南阳国府修渠令震惊了。 冬闲在家的壮丁可以去国府组织的灌渠工地干活,给饭吃。 这两年,县衙也没组织这样的工程,很多人都在家里挨日子。冬季农闲,没活干,还吃的不少。 如今有了修渠令,就有吃饭的地方了。 呼啦啦,一下来了四五千人。 修渠由司工佐带着,沿着淯水往向城的方向,把原来的灌渠进行清淤和修葺。 还征调了向城、穰县、唐州方城的工匠,沿河打造提水车。 这回李裕也是大放血了。 提水车连工带料,一架就得八十贯,沿着淯水从北到南,按照一百二十架的规模建造。 从向城与南阳之间的丰山开始,一直往南过南阳到新野,淯水有一百二十里的河段,每一里架设提水车一架。 这是因为时间关系,到了明年,李裕要做到五百米一架水车。 就这一百二十架水车,就要近万贯的支出。这也就南阳是李裕的封地,换做任何一个官员怕都没有这个魄力和能力来这么干。 三月二十,赵匡明亲自押运着钱粮来到了南阳。 这次,赵匡明运来了襄字开元通宝五万贯,稻谷十万斛,这也就是水运,要是陆运得多少马车? 这些钱粮,周宽不得不让修渠的人都来转运货物,好在南阳的仓库够大,这才装下了。 …… “碧娘,你等等我!” “jiejie快点呀,让爹爹发现就糟了。” 两个带着面巾的小娘偷偷从船上溜下来,手牵着手跑进了南阳城。 三月的南阳城,古朴的街道两侧盛开着桃花,阵阵香气让行人陶醉。 “哇,jiejie你看,好多桃花呀!” “是啊,咱们襄阳的桃花也开了呢!” “表哥不是说这里艰苦吗?怎么不觉得呀?” “meimei,咱们只看到了表面,其实百姓活的不易。” 两人站在桃树下,边欣赏着风景,边说着悄悄话。 …… 看着一座座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和金灿灿的铜钱,李裕嘴都合不拢。 他跟司仓佐交代了几句,就走了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