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5,李建的关键发言 (第1/2页)
,战国大权臣 这一次会见,齐国人的排场比上一次还要大。 大殿之外,上千名禁卫军一个个精神抖擞,气势昂然。 大殿之中,大臣们身子挺得笔直,表情严肃,竭力彰显着齐国的大国气度。 李建目光越过齐王,投向大殿的最上方。 在那里放着一张坐席,上一次空无一人,这一次则静静的坐着一名中年贵妇。 这便是齐太后了。 李建跟随着田单行礼,脑海回想起关于这位齐太后的资料。 当年五国伐齐,燕国大将乐毅领五国联军先破齐军,随后攻入临淄。 齐湣王被杀,乐毅顺势攻城略地,齐国一度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 当时还是齐国王子的齐襄王田法章逃出临淄后,由于害怕被燕军抓住杀死,便改名换姓在莒城太史敫家做了一名佣人。 太史敫的女儿认为他状貌奇伟,绝非平常之人,便与他私定终身。 后来田法章的身份被发现,莒城之中的齐国臣民便立田法章为新王,太史敫之女为王后,也就是如今面前这位齐国太后。 这位齐国太后能在那样的情况下选定齐襄王作为丈夫,证明她的眼光极其出色。 若仅仅觉得这位太后只不过是一名位居深宫可以随意用语言摆布的女子,那就是非常愚蠢了。 李建思绪转动间,双方见礼完毕,各自落座。 田单开门见山: “外臣听说秦国和燕国这段时间蠢蠢欲动,似乎有想要撬动赵齐同盟的意图。” “为巩固赵齐同盟,不使秦燕阴谋得逞,吾王故此派外臣前来临淄,希望能巩固两国间的同盟。” 齐王显然早有准备,开口道: “同盟的事情先放一边,寡人且问你,长安君究竟能不能回国奔丧?” 田单从容道: “此事还须吾王同意。不过外臣已经命人加急呈送奏章回国,想来过几日就能收到回信。” “若不出意外的话,长安君应当是能够回国奔丧的。” 对于长安君回国奔丧这件事情,无论是田单还是李建都并不反对。 亲生母亲死了都不给奔丧,这事确实说不过去。 听到这个回答之后,齐王的表情和缓不少,哼了一声: “这还差不多。赵王这件事情做得很不好,尔等身为臣子,以后要多多规劝于他,不要再作出这种贻笑大方之事!” 田单道: “身为臣子,若是碰到不好的事情自然是要规劝君主。” “那么身为齐国君主,大王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也应当作出正确的决定,坚持赵齐之间的同盟才是。” 齐王嗤笑一声,道: “这数十年来,赵国一直伙同其他诸侯侵吞大齐的土地,赵国大将军廉颇更是其中的急先锋。” “原本赵太后在时,你我两国之间看着姻亲的份上自然能维持同盟。” “如今太后不在,秦国人又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寡人凭什么还要继续站在你这边呢?” 田单道: “敢问大王,秦国人开出了什么样的条件?” 齐王呵呵一笑,道: “秦国人允诺,只要我们齐国将来不帮助你们赵国,将来任何诸侯国想要进攻我们的时候,秦国都会出兵援助。” “不仅如此,秦国无论碰到什么样危险的情况,也都不需要寡人发一兵一卒相助。” “哪像你们赵国,动不动就想要和其他国家开战,打不过了还要我们大齐出兵相助!” 面对着齐王的指责,田单表情颇为平静,从容回答。 “大王这就是误会了。” “秦国如今国土广袤,人口众多,是当之无愧的天下霸主强国。” “赵国虽然也算兵锋强劲,但比之秦国自然不如。” “所以秦国当然不需要任何盟友,秦王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就是秦国和赵国单独对抗,这样秦国的胜算就非常大。” “所以齐国不需要出兵,只需要保持中立就能让秦国获得巨大优势。” “但这样做只会让秦国越来越强,对齐国而言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齐王冷然道: “寡人小时候就已经多次经历战争,父王和母后也经常教育寡人,战争对于国家而言没有任何的好处。” “你们赵国是最经常侵略寡人领土的国家之一,有秦国来教训你们也是你们活该。” “寡人作为齐国国君,能让齐国的子民们获得和平,安居乐业,这就是寡人应该负的责任。” “至于你们赵国和秦国之间的争斗,又和寡人以及齐国有什么关系?” 李建听到这里,心中某个结论得到了验证。 这位齐王田单,其实是一个反战主义者。 仔细一想,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自从五国伐齐之后,齐国就成为了人见人欺的国家。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齐王能不反战吗?他想战,也战不过别的国家啊。 田单和齐王之间的谈话还在继续。 田单很努力,齐王也摆明了并不买账。 双方之间的谈话氛围变得越来越僵硬。 田单说话之余,目光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投向李建。 就在此时,坐在最上首的齐太后突然开口了。 “都平君身边那位,可是李建大夫?” 齐太后话音落下,在场所有齐国人的目光顿时就全部都落在了李建的身上。 李建站了起来,朝着齐太后拱手为礼: “外臣正是李建。” 齐太后微微点头,用中年女子特有的嗓音,柔和的说道: “你前两日通过大祭酒送来的那封信,老妇看过了。” “关于信中的话,你可有什么解释?” 李建点头道: “当然是有的,还请太后……” 齐王突然开口,直接打断了李建的话: “那封信寡人也看了,你无非就是在信中危言耸听,谎称大齐面临着灭国危机,想要借此在母后面前说你那些苏秦、张仪式的说客言辞罢了。” “当年苏秦在大齐之中为官多年,不但没有对大齐有任何益处,反而最终连累大齐为诸侯所围攻。” “今日你若是还继续来这一套,就不必开口了。” 李建看着齐王,心中有些惊讶。 看来,齐国方面今天也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啊。 李建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口道: “正如大王所言,外臣在信中确实陈明了齐国将来可能面临的危机。” “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若大王当真觉得外臣的话是谬论,那又何妨让外臣当众直言,好让大家来驳斥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