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59,韩国将亡,李建求医 (第1/2页)
回到邯郸后,众多军情纷至沓来。 首先,也是最让赵国君臣振奋的一条。 屯留城被攻破了! 屯留城中虽然号称五万兵马,但大部分其实都是韩王强行拉来的壮丁,连盔甲和武器都装备不齐全的那种。 真正用来守卫的,只有上党郡守冯亭手中的五千韩军。 这五千韩军殊死抵抗,给赵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但他们数量毕竟有限,战斗力也远不如赵军。 在三日的血战过后,赵军终于攻破了屯留城,并在当天晚些时间彻底掌控了这座城池。 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被包围之后,不得不率领残部向廉颇投降。 于此同时,廉颇分兵的另外一路已经沿着太行山的陉道南下,进入了长平地区。 长平地区都是崇山峻岭,分布着众多的部落。 这些部落是曾经的夷狄和戎族,后来被晋国所征服,从此成为晋国韩氏的封地至今。 当赵军挥师杀来,这些部落之中小部分选择了拼死抵抗,大部分部落则直接改旗易帜,向赵国投降。 赵军一路朝着南方疾进,目标——野王城! 只要再拿下野王城,那么赵军就能完全实现既定目标。 总言而之,形势一片大好。 于此同时,魏国方面也同样传来了捷报。 驻扎在新郑城外的信陵君魏无忌,突然率军对新郑发动了突袭。 根据赵国情报系统,以及李建个人的鸱鸮信使们进行的情报汇总,李建大概得出了战争的来龙去脉。 新郑城中,韩军对魏军当然是有所警惕的。 但由于魏军一个月前才在新郑城外帮助韩军杀退了秦军,所以这种警惕也相对有限。 信陵君就是趁着这种情况,悄悄的派出了一部分魏军士兵,提前乔装混入了城池之中。 时间一到,信陵君立刻发出信号,城池之中的这部分魏军立刻就集合起来,朝着城门猛攻。 韩军压根没想到攻击竟然是来自于城内,猝不及防之下,就被魏军这支奇兵给夺取了城门。 接下来的情节就简单了,魏军沿着城门蜂拥入城,韩军一片混乱,被魏军大杀一通,直接崩盘。 韩王让人紧闭宫门,想要顽抗到最后一刻。 但就在此时,韩国相邦张平反水,宫门侍卫之中的张氏族人哗变,直接打开宫门。 当天晚上,魏军进入宫城,整座新郑城正式宣告陷落。 随后,信陵君立刻拿了韩王的玉玺,通报新郑附近的所有城池,要求他们投降魏国。 至于究竟有哪些城池投降了魏国,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情报确认。 李建放下情报,长出一口气,露出笑容。 “这样的话,韩国基本上是拿下了。” 坐在李建面前的是蔺相如。 这位赵国上卿的脸色还是非常的憔悴,但脸上的喜悦是完全掩饰不住的。 听到李建的话之后,蔺相如笑呵呵的说道: “就算是魏军那边没办法搞定新郑,反正只要我们拿下了上党郡,也就足够了。” 李建闻言,也是笑着点头。 说白了,赵国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上党郡。 只要能拿到上党郡,韩国灭不灭亡,对赵国而言都无关痛痒。 韩国,只不过是如今剩下来的六大诸侯之中最弱的一个国家罢了。 区区两郡之地…… 要知道,就算不包括上党郡,赵国现在也足足有十三个郡! 双方之间的实力,早就已经不是一个水平线。 赵国完全不需要担心来自韩国的复仇。 蔺相如眨了眨眼睛,笑道: “你记得上一次廷议,都平君的那个提议吗?” 李建思考片刻,笑道: “就是那个给魏国加点麻烦的提议?” 蔺相如笑着点头。 “你觉得呢?” 就在前两天的廷议上,田单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提议。 简单的说,就是想办法让韩国继续活下去。 反正活下去的韩国很弱小,不足以对赵国构成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赵国的邻国就变成了弱小的魏国和弱小的韩国。 反之,若魏国吞并了韩国,那么韩国消亡,魏国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强大。 两个弱邻居,肯定比一个强邻居让人更放心一些。 李建笑道: “这个问题,当时不就已经有了结论吗?” 田单的提议当场就被否定了。 否定掉田单的并不是李建,而是赵王和平原君两人。 平原君和魏国关系密切,可以理解。 至于赵王为何反对,明面上的理由是不想违背盟约,背地里的理由李建就不清楚了。 李建也懒得去了解,反正,李建的目标是达成了。 拿下上党郡之后,赵国和秦国之间的对垒,形势就和之前完全不同。 秦国想要进攻赵国西北部的话,需要渡过黄河,而且也无法伤及赵国的核心。 如果要进攻赵国东南部的邯郸核心地区,那就必须要经过属于赵国的上党郡。 赵国完全可以利用主场优势,在上党郡之中设置诸多防线,一层层的消耗秦国。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赵国能拿下上党郡并经营几年的时间,秦国几乎是没有任何希望能从这里正面突破到邯郸城下的。 能获得这样的战略主动,也不枉李建在短短两个月里跑了四个国家。 蔺相如微微点头,道: “楚军也已经开始进攻魏国了,就是不知道魏国这一次能否抵挡得住。” 根据情报来看,楚军这一次发动了十三万兵马,由令尹春申君黄歇领兵,兵锋直扑陶邑。 但凡稍微懂点军事的人都知道,楚国这一次的选择是非常刁钻的。 楚国都城陈城,其实距离大梁城也不算远。 为什么不打都城大梁,来个围魏救韩? 在李建想来,这是因为楚国人真的想要拿下陶邑。 陶邑,曾经的宋国都城,中原有名的繁华大城,经济大都市。 如果楚国人进攻大梁城,信陵君是必须要回援的。 但若是楚国人进攻陶邑,魏国就要面临一个新郑、陶邑二选一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魏国人如果选择了新郑,兵力空虚的陶邑可能就会丢失。 如果魏国人选择回师保住陶邑,一来魏军回师援救的距离会更长,二来韩国所面临的超级危机也自然会被缓解。 这是楚国人的阳谋! 李建笑呵呵的说道: “楚国反正和我们不对付,若是因为此战跟魏国结怨,那就再好不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