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7,给田单一个机会 (第1/2页)
元旦到了。 这个时代当然并没有什么鞭炮,但人们还是欢欢喜喜的拿出了新衣裳,尽可能的置办一些年货。 平民人家,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rou,已经是一种非常奢侈的享受。 稍微有钱一些的,社会地位高些的,不免就多了几分追求。 比如说给家里添置一些新的家具,又或者将已经老旧的外墙翻新一下,等等。 再上去就是官员贵族阶层,那生活就相当的丰富多彩。 精力旺盛的就出城去骑马踏雪,觉得外面太冷的就在家里左拥右抱,喜欢饮宴的就招呼三五客人畅饮一番。 在任何时代,有权有钱的人们,生活永远都不会枯燥乏味。 到了顶层,赵王这边,他的生活反而是非常简单了。 祭祀冬官和祖先之后,邯郸城中靠近赵王城的一块新地,崭新的学宫落成。 赵王亲自主持了学宫的第一次开学典礼。 荀况被封为大祭酒,邹衍、公孙龙两人被封为中祭酒,李斯、韩非等十名学者先生被封为祭酒。 在众人的注视下,赵王亲自揭开了蒙在学宫大门牌匾上的幕布。 “天下学宫。” 稷下学宫其实并不叫稷下学宫,仅仅是因为身处临淄稷门下侧而得名。 但这座天下学宫,却是真真切切就叫了这个名字,承载着赵王的野心和期许。 招天下士子,建赵国霸业! 一百零三名士子在赵王的见证下,各自拜入儒、法、阴阳、名、农等诸多学派之中。 儒法两家的弟子人数最为众多,加起来超过了一半。 接下来就是阴阳家,在邹衍的名望吸引下,足足有二十名士子拜入阴阳家门下。 可别小看这二十人,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通过了邹衍的测试,得到了认可之后才能拜入阴阳家的。 根据鸱鸮方面的情报,参加阴阳家入门测试考核的,足足有上千人之多! 李建看着面前的上百名士子,心中也是无奈。 数量太少! 即便是讲究“有教无类”的荀况,其实对弟子的资质也有一定要求。 出于第一届弟子要打响名头的考虑,这一百零三人其实都是优中选优的结果。 但这并不符合李建的想法,为此他还和荀况以及邹衍吵了一架。 平原君站在李建的身边,突然笑呵呵的开口道: “本侯听说,李卿在筹办开学的时候,提出过一个非常让人惊讶的想法?” 平原君的声音不小,周围的十几名大臣纷纷侧目。 有人忍不住就问道: “不知李卿的良策是什么呢?” 平原君看了李建一眼,笑道: “好像李卿是希望一次性招收至少上千名士子,将他们分成数十个班级,每个班级都由不同的老师轮流执教。” 听到平原君的这番话,四周瞬间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一名大臣忍不住道: “一名士子怎能跟随多名老师门下?” 又有人道: “若是儒家的老师给法家士子上课,当真不会在课堂上打起来吗?” 众臣纷纷摇头,脸上的表情都很统一。 都觉得李建这个建议,未免过于天真。 李建笑了笑,没有开口说话。 在李建看来,开办一个像稷下学宫一样的地方,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稷下学宫的名气是很大了,各种思想碰撞的也很激烈,对华夏的历史确实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对稷下学宫的奉养者齐国来说,这个国家得到了什么好处吗? 除了一些虚名之外,实际上的好处并不多! 否则,当时和秦国并称东西两帝的齐国,又怎会衰落下去。 赵国的学宫,应该是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出大批官吏、将领,加入到赵国的政坛和军队之中。 有了这些人才,赵国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国力和军队的实力都迈上一个新台阶。 只可惜,至少现在,作为赵国内史的李建还无法推动如此巨大的教育制度变革。 想到这里,李建在袖子之中的拳头微微握紧。 权力。 还是权力。 归根结底,李建还需要更大的权力! 想到这里,李建抬头,看了站在身前不远处的赵王一眼。 李建眼中,光芒闪烁。 三世为人,前世为臣,早已证明—— 求人,终究不如求己! 荀况来到了赵王的面前。 赵王笑呵呵的对荀况道: “荀卿,将来你要好好的发展学宫,务必要让所有的诸子百家都在学宫之中生根发芽。” “要让咱们这座天下学宫,全方位的胜过齐国那座稷下学宫!” “若是在邀请名师时有什么困难,你可以跟李卿、蔺卿他们说一说。” “实在不行,就当面告诉寡人!” 荀况连连点头: “请大王放心,老臣一定尽力为之。” 迟疑了片刻,荀况又开口道: “不瞒大王,其实眼下邯郸之中就有一名良师。” “但老臣心中有些忐忑,不知大王是否同意此人加入学宫之中。” 赵王咦了一声,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邯郸之中的名师,为何之前你不邀请他加入呢?说来给寡人听听。” 荀况脸上的表情越发纠结,但此刻也容不得他不说,便道: “启禀大王,都平君田单兵法精湛,若是他愿意加入学宫之中教授兵家之道,臣认为对学宫是极有益处的。” 田单这个名字说出来,空气突然变得安静。 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注视着荀况。 众人心中想法大抵一致: “这老家伙是傻了吧?大喜的日子,居然提起田单来了?” 田单可是刚被赵王罢相没几个月呢。 赵王脸色也是一变,好一会没有开口说话。 荀况非常诚恳的说道: “《左传》载士季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都平君或许犯下了一些错误,但其人之才能也是天下周知。” “若让都平君就此退隐,未免过于可惜。何不让他加入学宫中,为大赵多培养一些人才呢?” 赵王还是没有开口说话。 平原君忍不住开口了。 “荀卿此言差矣。都平君乃是触犯了大王,所以才被剥夺了官职。” “若是再度让他出山,大王之颜面何存?” “还请荀卿自重,将来不要再提起此事。” 田单曾经是平原君的头号政敌,平原君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田单重新出山的。 就算是在学宫之中当个教书先生也不行。 要是被田单教出了几个得意门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