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可曾读过兵书?【求月票】 (第3/4页)
此人的喊声吸引了注意力。 瞧着此人神色匆匆的赶来,不知为什么,那杨士奇的心中忽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殿下!内阁的杨荣杨大人命小的来传话,说是南直隶一些府州衙门一大早的便传来折子,说是新政太过苛刻,各地督办难度太大,请求朝廷重新审议!” 随着这太监的话说完,朱瞻基还没说什么,一旁的杨士奇便脸色惊变! 昨日清晨刚刚定下的方案,南直隶各州府是如何知晓的? 如今新政内容已泄,他所提出的二法中那怀柔法便再无用处。 温水煮青蛙,那也得青蛙不知道。 青蛙知道了结局,这个办法就一文不值了。 这推行新政的法子还没议定,便已经损失了一半,这让负责辅佐朱瞻基推行新政的杨士奇如何不惊不怒。 而那铁血法虽说还能用,但面对的阻力也将提升到了顶点。 难度倍升。 这新政还未推行,各地请求重新审议的折子便已经递上来了,等推行时,还会面临多大的阻力,可想而知。 也就是如今朱瞻基在他身边,他杨士奇还能强忍着心中的愤怒,转身对着身边的朱瞻基说道:“殿下,微臣虽不知新政内容是从何泄露,但此事非同小可,天机已泄,这新政推行只怕是难上加难了!” 瞧着杨士奇脸上那焦虑的神色,朱瞻基却是抬手笑着摆了摆,冷静的说道:“杨大人......稍安勿躁。” 听到朱瞻基这话,瞧着他冷静从容的神态,杨士奇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的失态。 在对朱瞻基躬身告歉的同时,也缓缓收敛了情绪,恢复了冷静。 当然,被朱瞻基这么一提醒,那杨士奇的心中还是有些尴尬的。 他本是皇上叫来辅佐长孙殿下的,却不曾想,遇到事情自己反倒是被长孙殿下给教育了。 而见杨士奇冷静下来后,朱瞻基这才轻笑着说道:“杨大人,忘了我刚刚对你说的第三法了吗?我这办法虽然没有杨大人的多,也没杨大人的好,但用在此时,倒正合适。” 说完,不等那杨士奇再问什么,便又说道:“走吧,既然各府州都递了折子上来,我们也去瞧瞧都说了些什么吧。” “对了,将夏元吉夏尚书也叫上。” 自户部大院走出后,朱瞻基带着那夏元吉、杨士奇一同来到了内阁所在的尚书房中。 此时的尚书房内早已不同于往日的冷清模样。 在朱瞻基下令给内阁增派人手后,这内阁诸位大学士的手下都各自增加了四五名不等的协办大学士。 如今这聚在一起,人数倒还真不少。 随着朱瞻基等人的走进,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朱瞻基的身上。 来到近前,朱瞻基随口便对着那杨荣问道:“折子呢,上面都写什么了?” 闻言,杨荣道:“折子的内容大同小异,无外乎根据他们各州府的情况来表示各地不适用新政的内容,并一一解释。” 听着杨荣的回答,朱瞻基点了点头,随后瞧了瞧在场的所有人,笑着挥手将他们驱散,说道:“行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该做什么做什么去吧。” 见朱瞻基如此,在场众人倒真的松了口气。 倒不是说害怕那新政推行不开,而是怕朱瞻基因此而怪罪他们内阁的人。 毕竟,这新政的内容从昨日到如今有谁知晓? 除了当初在那乾清宫中与皇上、太子、长孙一同议事的内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外,也就是他们内阁的这些协办大学士以及户部的人知道一些风声。 若是找不到泄密的人,长孙真的怪罪下来,他们一个个都吃不了兜着走。 毕竟,如今这位年纪轻轻的长孙殿下可是身兼锦衣卫与监国之权。 就是当初那内阁首辅解缙,也不被眼前这位长孙殿下一句话给打发回家醒酒去了吗? 如今都多少天了,这酒还没醒完呢。 只怕长孙殿下不开口,这酒是醒不完了。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几十年的官场沉浮,可能就要功亏一篑了。 不过,好在并没有怪罪,众人也就放心的离开了。 随着这些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们一个个离开,返回到各殿内处置政务。 整个尚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安静。 而朱瞻基脸上的笑意也渐渐消失,转身来到了那龙椅上坐下后,目光扫视场中的杨士奇与夏元吉。 在朱瞻基瞧着他们二人的同时,这二人也正看着朱瞻基,等待着朱瞻基下命令。 可就当二人满脸愁容的等待时,那龙椅上坐着的朱瞻基却突然笑了。 “行了,二位,都别绷着个脸了。” “此次新政内容泄露虽然看上去使局面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可也未必都是坏事。” 听到朱瞻基这话,那杨士奇与夏元吉二人却是精神一震。 未必是坏事,难不成长孙殿下有什么好办法? 在二人期待的目光中,朱瞻基轻笑着问道:“二位,可曾读过兵书?” 夏元吉与杨士奇对视一眼后,各自说道:“倒是学过一些。” 朱瞻基点头,道:“孙子兵法有言,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也,胜可知而不可为。” “两军交战,若想不败,不在于别人,在于自身。而想要胜敌,也不在自身,而在于对手。” “若他们故作不知而暗地准备,我还真不好随便动他们。但如今,他们虽然出其不意的来了一招先发制人,但也恰恰因为他们这次的出手,给了本殿下破敌之法。” 说到这里,朱瞻基还笑着看向了那杨士奇,道:“这便是本殿下与伱说的第三法。” “不动如山,顺藤摸瓜,敲山震虎,杀鸡儆猴!” 朱瞻基所说的这四个词,完完全全将他的计划全部表现了出来。 从不动如山,到顺藤摸瓜,到敲山震虎,再到最后的杀鸡儆猴,直至功成身退。 这便是朱瞻基的整个计划。 只不过,在其中朱瞻基故意隐藏了一步,诱敌深入。。。。 听着朱瞻基的话,那杨士奇与夏元吉也是仔细的思考起来。 不动如山,顺藤摸瓜,敲山震虎,杀鸡儆猴........ 这短短的几个词,却让他们二人浮想联翩。 加上之前长孙殿下所说的那段兵法,他们就是再笨也该听懂了。 况且,他们这些人口中所谓的学过一些又岂是寻常。 那杨士奇在历史上更是兼任过兵部尚书的人。 其中道理朱瞻基只要稍微一点,他们便瞬间明白过来。 而放在如今这件事上思考,对于长孙殿下的心思,他们立马便清楚了。 “殿下的意思,可是要顺藤摸瓜,以此次泄露消息为线索,挖出那背后的人?”杨士奇略有些激动的问道。 见杨士奇明白过来,朱瞻基也笑着回道:“既然他们把脑袋都伸过来了,我又怎么能拒绝他们的好意呢?” 就当一旁的夏元吉听着二人的话恍然大悟时,那杨士奇却又皱起了眉头:“殿下,这办法虽不错,可那各州府衙门既然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折子递上来,他们显然是认准了此事我们找不到泄露之人。” “毕竟此事除了六部尚书,内阁的诸位大学士外,内阁的那些协办大学士以及户部的人也都清楚,这人数太多,若他们咬死了不承认,只说是道听途说,传闻之话,我们还真没有办法。” “除此外,我们又如何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