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折戟沉沙?不存在的! (第4/4页)
是财富全部被拿走,也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当然他们也明白,如果所有人都默契的不按照官府的要求去做,官府也不可能将他们这群人全部都抄家了。可这种事情怎么能说得准谁又知道下一个被针对拿出来杀鸡儆猴的人是不是自己这中间的风险太大了,绝不是他们可以承受得了的...........不过只是一早上的时间,镇江府的门前就变的热闹了许多。郭济提前安排好的几名负责笔录的人,也完全不够了。因为这镇江府内的人拥有土地的人实在太多了,又不仅仅只是他们那些权贵以及官绅。还有很多普通的老百姓也是拥有一些土地的。这些人的抗风险能力是最低的,在面对官府这样的举动后也是第一个跑出来的。生怕那些官员专门找他们的麻烦。一时间,无数的百姓蜂拥而至。而这种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发生了便势不可挡,就算那些权贵们还在硬挺着,可那些小的地主,小的豪绅们,却扛不住这样的压力。当天后的晚上。郭济命人精心准备了些好的酒菜,然后一同来到了朱瞻基的小院内。在那饭桌上,郭济一边与朱瞻基闲聊,一边也拿出了近些日子以来官府登记备桉后的土地账目。“殿下,这是今日衙门里登记备桉到的耕地数目,您瞧瞧。”郭济一脸高兴的说道。就当朱瞻基拿起来看的同时,那郭济则继续说道:“虽然相比于整个镇江府内的耕地并不算什么,可仅仅这一日便有了这么多人登记备桉,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了。”听着郭济的话,朱瞻基只是笑着瞧了瞧那账本上的数目后,便说道:“不错,郭大人这次杀鸡儆猴算是大获成功了,此次新政推行,还要仰仗郭大人了。”然而那郭济在听到这话后却连忙摆手,脸色郑重的说道:“微臣所做的不过是一些本分罢了,而这度田令以及那杀鸡儆猴的手段,可都是殿下想出来的。要说仰仗,那也是微臣仰仗长孙殿下的威严,不然仅靠微臣一人,哪里敢真的因为此事而将刘府全部处置。”瞧着那郭济认真的模样,朱瞻基也不由得笑了起来说道:“行了行了,互相吹捧的话还是别说了。此次杀鸡儆猴虽然大获成功,但所收获的这些耕地备桉,数目大多都是城中百姓以及一些小地主们报上来的。这可并不是朝廷所愿。”对于朱瞻基的话,那郭济显然也早已想到了这一点,忙回道:“殿下的意思微臣明白,接下来针对镇江府内那些权贵官绅,才是啃硬骨头的时候。所以此次过来,微臣其实也有心想要请教一下殿下.......”说到这里时,那郭济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好意思的神色。只瞧了他一眼,朱瞻基便明白了他这话的意思。“行了,你也别说什么请教不请教的了。我能给你的就是一句话,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官位,又有什么人在朝廷当中做什么事情,哪怕他祖上是太祖皇帝的兄弟,此次度田令也有一查到底。”“我们不能让那些配合官府做事情的小地主,百姓们寒了心。”随着朱瞻基说出这一句话,那郭济便立刻像打了鸡血一般,神色激动的对着朱瞻基拱手,道:“有了殿下这一句话,微臣便知道该怎么做了。”之前朱瞻基虽然给了他一些承诺,可这郭济还是得当面具体的请示一下。今日办那刘府便是,提前有了朱瞻基的允诺。而如今随着一些拥有少量土地的百姓、小地主,以及一些配合官府的士绅渐渐都完成了度田令的备桉以及登记后,接下来便是到了清除残余势力的时候了。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大头,也是朝廷摊丁入亩以及其它策令真正要针对的人群。就当朱瞻基与那郭济正在这小院的屋里,一边喝酒吃菜,一边商议着事情时。另外一边的应天府,京城皇宫内。老爷子朱棣也收到了昨日从镇江府中传回去的消息。“殿下,这是东厂传回来关于长孙殿下那边的消息。”此刻正在烛光下处置着政务的朱棣,在听到身边太监的禀报后,将手中的折子批阅完成,才缓缓转过头,接过了那递来的情报。这将手中的情报又仔细的查阅一遍后,朱棣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了笑意。“五天了,一亩耕地都没有进行报备。。。”“这小子的脑子不灵了啊......”朱棣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中却并没有任何的失望。因为他朱棣对地方上的事情可最是清楚了。当初他到燕地就藩时,就亲眼看到了,那北平城中与京城当中的不同之处。后来在那北平城中又主政多年,哪里会不明白这些。他这个大孙子能够在毫无处政经验的情况下,能有如此天赋,已经是老天垂怜了。如果再要求他行事老练,将新政顺利在地方推行,那就有些太过苛求了。想到这里,朱棣笑了笑后便说道:“行了,这孩子心气儿高,这事办不成是不会回来的。朕这个做爷爷的,还是要给孙子一个台阶下的.......”说到这里,朱棣思考了片刻后,说道:“传我的话给东厂的人,十日后若镇江府新政推行的事情还是没有任何的进展,就按照朕的命令将长孙带回来吧。”在听到朱棣下达的命令后,那赵全赶忙点头应是,转身朝着殿外走去。而坐在书桌前的朱棣又笑着瞧了瞧手中的折子后,便扔到了一旁继续开始处置政务。对于朱瞻基此时正在镇江府进行新政推行的情况,关心的又何止只有朱棣一人。太子府以及京城中的权贵、宗亲等等.....他们都在眼睁睁的瞧着镇江府内的情况。这次的新政推行目的是为了在全国内进行推广,那么对于整个京城中的所有宗亲贵族都是有影响的。如果此次朱瞻基在那镇江府第一战便折戟沉沙,那么对于他们这些大明朝的既得利益群体而言,自然是最好的结果。与此同时,那远在南直隶西北部凤阳府城内坐镇的汉王朱高煦,也收到了朱瞻基那边的情报。尽管他们这些人的情报互相之间都有所偏差,但并没有差的太多。所有的信息都在表明朱瞻基这位皇长孙在镇江府内的新政推行,并没有丝毫的进展。而在看完这份情报后,汉王朱高煦顿时高兴的大笑了起来。“大侄子啊大侄子,五天了,竟一亩耕田都没有完成登记,看来这次新政推行的功劳,你二叔是当仁不让了。”他朱高煦傻吗不傻。这次前来办这得罪人的差事,正是瞧上了这份功劳。如今他朱高煦、杨士奇以及那大侄子三人,看似同气连枝,精诚团结,可何尝又不是仨人同台竞技。那杨士奇就不必说了,无论跟他比较如何,与自己都没太大的关系。而他真正关注的是自己那大侄子。此番自己只要做的比他出彩,甚至他大侄子做不到的事情自己能做到,那对于他朱高煦而言,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至于那新政推行到底如何,他压根不关心。他要的是老头子的赏识!让老头子瞧瞧,他这汉王,这位在老头子眼中只会莽撞行事的汉王,也是有他自己的手段的。日后将天下交给他汉王,也是能够做好的。如今在得知了自己的对手竟然五天都没有任何的进展,远低于自己的想象时,他朱高煦如何能够不高兴。《仙木奇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