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咱就说,你们就不能坚持一下? (第2/4页)
还率父主动迎接归降。在朱棣军队驻扎休养之际,他张本便与当时的燕世子朱高炽相谈甚欢,还互为知己,毕竟二人年龄也极为相彷。算起来,他也是个靖难功臣了。在朱棣登基之后,封赏中也将他升任了扬州知府之位。扬州处江南,土地富庶的同时,疆域也是最大的,算起来要比那镇江府大个三四倍。虽说主政之人都是知府,可这意义却完全不同。可见朱棣对他的信任。对此,他张本也是非常的感激。可是,在之后的十多年里,他却依旧处于这扬州知府的位置上丝毫没有动过。尽管他依旧兢兢业业,以报皇恩。却始终等不到圣恩垂怜,这心中难免有些怨气。毕竟在不到三十岁时便一举登上了知府之位,正四品的同时,还是像扬州府这种关键之地的知府。本该意气风发,却在其后的十多年里像是被忘记了一般。放在皇帝的眼中,一个臣子的十几年或许并不值得一提。可对于他张本而言,却是半辈子啊.....他人生中本该最精彩的十多年,却一直被困在了扬州府。不过,当他听到面前这位长孙殿下说起这些话时,原本心中的那些怨气,却顿时烟消云散了。太子爷.....皇上......都还记得他!至于这位长孙所说是否可信,他心中其实早有计较。他与长孙这是第一次见面,且身为长孙的朱瞻基,有必要在这件事上弄虚作假吗还有那清廉之名.....若是说他其它本事,他还真不会觉得如何,可唯独这清廉,他恪守了十多年,不敢有分毫逾越。为的就是日后万一太子爷和皇上想起来,把他叫到了身边,到时候知道自己贪污,在那样的时候他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们。如此种种下来,他便相信了朱瞻基的话。“微臣不敢!只是听到皇上夸赞,实在羞愧难当,一时失言,望殿下勿怪.......”朱瞻基瞧着面前这差点感动哭了的张知府,顿时一笑,道:“行了,张大人,一两句话的事情,有什么怪不怪的,走,与我一同坐那马车到城中再说。”说着,朱瞻基便亲切的一把抓住那张本的手臂,朝着一旁那马车上走了进去。瞧见朱瞻基如此亲昵的举动,在张本心中感激皇恩的同时,一旁的那些官员们也是一个个露出惊讶的表情。尽管张本的事情他们身处扬州城多少都听闻过一些,也知道他这知府是靠着靖难上位的,可却没有想到,如今十多年,快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那太子和皇上竟然还记得他.....尤其是这朱小屠夫,他在那镇江府传出来的名声可是让他们记忆尤深。本以为是个嗜杀严厉之人,却不曾想,对待这张本时,竟还有如此一面。不由的升起了羡慕之心。随着朱瞻基这位主角与那张本登上马车动身,其余之人也都匆匆启程。在那马车上,朱瞻基笑看着面前越发恭谨的张本,便开口问道:“张大人,实不相瞒,此番我来到扬州府所图,相信张大人也清楚,既然如此,我也就不与张大人客套了,还请张大人与我说说如今扬州府内的情况。”在拉近了二人之间关系后,朱瞻基也就没有再故意的客套什么,而是直接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此刻心中正无限感慨的张本,在听到朱瞻基的询问后,那立场也是瞬间便清晰了。“殿下放心,微臣在扬州府深耕近二十年,对城中情况还是了解一些的,此番殿下前来不需多虑,只要能坐镇于扬州城中,朝廷下发的度田新政,微臣便有十足的把握贯彻到底!”张本当即便在朱瞻基的面前给出了自己的承诺。当然,他之所以如此,也不完全是因为刚刚朱瞻基的那番话。这番话只是刺激他有了决断的导火索。真正的原因还是这次朝廷对你郭济的封赏。一个度田令的推行,便让一位不过做了三四年镇江府知府的官员一举晋升到了正三品!等于是从地方一府之官,一步便迈入了那朝堂之上。这份奖励,天下官员哪个不是羡慕到了骨子里。一心想在仕途上有所精进的张本,原本还有些犹豫,可在听到朱瞻基之前的那番话后,心中便有了决断。皇上赏识,与太子乃故交,如果能够搭上长孙殿下这条大船.......既然有了决断,那早说晚说都是要说的,还不如这个时候便直接表示忠心,或许会更让长孙欢喜。张本的这一番话说完,倒是让一旁的朱瞻基愣住了。连有十足把握贯彻到底这种话都说出来了。这样的话在官场当中可是不多见的,毕竟这就等于在他的面前立了军令状。“张大人,此话当真”张本没有丝毫犹豫,道:“殿下尽管放心,为报皇上太子天恩,微臣定竭尽全力,此番新政不贯彻到底,微臣誓不罢休!”“好!有张大人此言,我就安心了。”知晓张本才能的朱瞻基,明白对方既然敢说出这样的话,就一定是有绝对的把握。“张大人此番尽管去做,本殿下便在这扬州城内等着张大人的好消息!”“微臣领命!”...........扬州城内。瞧着为自己早已提前准备好的大院,朱瞻基顿时一笑。这张本......怕是就在等自己的到来吧一如在那镇江府中一般,朱瞻基再次谢绝了任何人的宴请,哪怕是那张本为他准备的宴席,也被朱瞻基给推脱了。理由便是,这一顿等到功成之日庆功之用。在朱瞻基辞别众人后,整个大院里就只剩下了他朱瞻基和胡善祥二人。当然,还有一些专门过来伺候生活起居的丫鬟下人。至于这次他们来时的一行人,则全部与那郭济一同朝着府衙去了。既然那张本说了,要他不用多费心,他朱瞻基自然不会去没事找事。只是这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朱瞻基还真没有想到,一时之间难免有些好笑的感觉。这到了最后,自己反倒是最闲的一个人。这一点,不仅是朱瞻基自己发现了,就连一旁的胡善祥也是察觉到了这一点,疑惑的问道:“殿下,这次你怎么不去与那些大人们商议要事啊”朱瞻基笑着回道:“张大人的才能不同凡响,想来这次是用不上我了.....”听到这话,那胡善祥还煞有其事的说道:“倒也是,毕竟是太子爷的好友,还被皇上亲自夸奖过,想来这位张大人定有什么不同凡响的本事。”可当胡善祥这话说出来后,朱瞻基却是大笑了起来。见此,胡善祥忙问道:“殿下,你笑什么,难道不是吗”朱瞻基笑着解释道:“那张本是我爹好友不假,但也是十多年的事情了,至于皇上,却从未提起过那张本。”闻言,胡善祥顿时一愣:“那刚刚在那码头时......”瞧着胡善祥疑惑不解的模样,朱瞻基笑道:“那些都是我胡说的,人嘛,总是喜欢听这些的。”见朱瞻基如此说,胡善祥却依旧困惑:“殿下可是长孙,又主持这次新政推行,还需要跟那些地方官员们说这些吗”胡善祥自幼便在宫里,虽说身处大明朝的权力中心,但有些事情还是不懂的,便解释道:“善祥,你觉得之前我们在镇江府时能够那么顺利的完成度田令,是因为什么”胡善祥不明白朱瞻基为何这么问,但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说道:“殿下杀了那么多人,而且这次本就是朝廷的法令,他们不该遵照行事吗”“自然该遵照行事,可我们去的时候只有三个人,你我加一车夫,就算他们顾及我的身份,不敢怎么样,但躲总躲的及吧随便扯个慌,说什么生病之类的托辞,到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那新政又该如何推行要么就随便弄点账目,说已经完成了度田令,怎么办”思考着朱瞻基这话,胡善祥撅着小嘴,道:“那殿下的意思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