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_第一百一十九章:朕教导他?指不定谁教导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朕教导他?指不定谁教导谁! (第2/5页)

剌部的首领马哈木,此刻坐在那主位之上,对着在场的所有人说道:“只要此次你们能够听从我的调配,我可以保证将明朝军队击败!”

    “此次明军再次前来草原,针对的并不是我们其中之一,而是所有人,如果我们再不团结,等待我们的就是被明军逐一击破。昨日那明朝皇帝也与你说了,要么你交给他十几万的部众,要么就允许他在此地修建城池。”

    “如果你愿意,我们即刻便回。我瓦剌在西边,就算那明军将你们都打败了,也要七八年才能打到我们那里。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对于这些草原部族,最难的不是面对明军。

    而是如何将这些草原部族们都团结统一起来。

    他们不管任何一个部族,都无法与明军对抗,只有团结起来,才有一线生机。

    听着那瓦剌部首领马哈木的话,鞑靼部的首领脱脱不花大汗一时之间也无言以对。

    事情是因为他们袭扰明朝边疆搞出来的。

    如今明朝进攻的地方土地也都是他们鞑靼部的。

    要么他接受明朝皇帝的建议,要么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他别无他选。

    要知道,再往北走,那里可就是柏海儿湖了!

    哪怕是失去了所有南部的土地,对于鞑靼部而言都无关紧要。

    因为那里是荒凉的土地。

    而这里,却是土地最为丰沃的地方。

    所以此刻与其说是他们需要自己鞑靼部的支持,不如说是他们鞑靼部需要他们的支持。

    因为没有了他们,仅靠自身,他们是不可能战胜明军的。

    “好!这次的战斗,指挥的权力就交给你了!”

    鞑靼部的脱不花大汗只能是被迫接受了这个事实。

    经过半日的行军。

    明军的中军也终于在那草原之上与鞑靼部的骑兵们碰了面。

    虽然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

    可是伴随着明军一如既往,用出‘要你命三板斧’。

    首先,发现敌人后,神机营会立即阵前靠拢,二话不说先放他几枪几炮,先远程灭一波人并且杀一杀敌人的锐气,而这第一斧头就已经可以把这些草原骑兵们吓个半死。

    毕竟他们早已习惯了刀刀见血的战斗感觉。

    如今刚一看到人,自己军队中便有无数人被炸死,这种感觉,这种对生命没有掌控感的感觉,就是再勇猛的战士都无法坦然处之。

    神机营表演结束后立刻退到两翼,因为三千营和五军营的骑兵已经等太久了,他们立即补上空位突击已经受创的蒙古骑兵,这第二把斧头同样干净利落。

    第三把斧头自然就是五军营的步兵拿着专门针对骑兵的武器来补刀。

    比如长矛....

    一系列的战法打下来,前来迎战的那些鞑靼部骑兵们,便立马如往常一般,仓皇逃离。

    没有丝毫的犹豫。

    这一场大战结束的非常之快,仅仅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两军的战斗已经彻底结束。

    除了那些去追击的骑兵还没有返回之外,其余的将士们甚至都已经开始收拾战场了。

    这样轻轻松松便战胜敌军的感觉,一如往昔。

    明朝军队的士气军心也瞬间爆棚。

    仿佛真的成为了这天上地下无敌的存在。

    没有任何人可以抵挡他们大军的锋芒。

    整个草原也成为了他们明军的个人舞台。

    甚至连有本事跟他们一起唱戏的人都没有。

    来自于前线的捷报很快便传回到了中军大营之内,之前便时刻收到前线战报,在那沙盘之上演示的朱棣,此时在收到捷报后,却没有丝毫的喜悦。

    因为这样的结果已经在他的脑海当中演练了千万遍。

    从之前收到的前线战报中,他早已清楚,这场仗已经赢了。

    倒是朱棣身边的众多将军,以及于谦等人,异常的高兴。

    第一战,胜了!

    尤其是那于谦,他从未想过,这一场战斗的胜利,来的这么轻松。

    一时之间,难免为明军的威武而感到自豪。

    而与此同时那龙椅之上坐着的朱棣在仔细的思考了片刻后,还是对着那面前的传令官说道:“命令大军粗略打扫战场后,继续前行!朕要大军在天黑之前行进百里!”

    听到朱棣的话,在场之人皆是心中一惊。

    要知道古代军队正常行进的速度,一日不过三四十里。

    一日百里的速度未免太快了吧。

    不由得,一旁的一位将军便立马对着朱棣说道:“皇上,百里....会不会太快了?万一那些鞑靼部的骑兵去而复返,我们行军速度太快的话,士兵疲惫不说,阵型也不稳啊。”

    可这些朱棣又如何会不知道。

    当即便说道:“此战刚胜,这是草原各部对朕的试探,既然是试探,便不可能派遣多少的兵力。朕料定他们今日不会再来,命令三千营的骑兵从左右两侧分别前进,遇敌则回,五军营快速行进!”

    见朱棣态度如此的坚定,一旁的将军们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是按照皇上朱棣的要求,将命令传达到了前线。

    而与此同时,坐镇中军大营的朱棣,却并不着急。

    大军行进,可不是说走就走,说停就停的。

    几十万人的行动,一定是分别行进的。

    缓缓来到面前的沙盘前,看着此刻中军四周的态势,眼眸中的目光仿佛能够看破世间一切一般。

    “想拖延朕?不付出点代价,可不行......”

    听着朱棣的话,一旁也正在分析着战局,揣测着敌军心思的于谦,顿时心中一怔。

    虽然这一场仗明军靠着火器的威力,很快便将那鞑靼部的骑兵击退。

    这一场仗打的太容易,也太快了。尽管双方的战斗力有差距,也不可能这么快这么轻松的完胜了。

    在经过最初时的喜悦后,于谦已经开始沉下心去思考起了这背后的意义。

    而就当他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这草原部族这么做,背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时。

    皇上朱棣的一句话,却瞬间解开了他心中所有的疑惑。

    拖延明军的行进速度!

    为什么?

    因为明军每日的驻扎,都需要后方的供给。

    在这里多停留,多耽搁一日,明军后勤补给的压力就越重。

    要知道,如今的明朝大军刚刚抵达塞北斡难河畔,他们此行光大军本身带的粮食都还没有消耗完。

    更何况是后方运输的粮食。

    只要多耽搁一日,那明朝大军内部的粮食便会消耗无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