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_第一百三十章:掌控兵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掌控兵权! (第2/4页)

皇上自称个臣,倒也不算错。只不过之前那于谦在面对皇上朱棣还有些不服气时,他可是一直是在自称‘草民’的。听着那于谦更改后的称呼,皇上朱棣倒是先笑了笑,然后问道:“你一个养马的认为不妥好,那你就在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面前说说,哪里不妥。”那于谦也没有为皇上打趣他的话而生气,皇上对他的好,他是清楚的。在明白这些的情况下,他自然也不会为了这么一两句打趣的话而不高兴。随即,便在场中那些将领们的笑声中,说道:“刚刚英国公所言,不能强攻,以围困敌军为首要,臣记得合适。但对于英国公所说,与那草原大军在城下决战,却觉得十分不妥。”“尽管我明军人数众多,还有火炮火铳,正面作战不惧于那草原大军,但是,此次与往日不同。那从草原大军多为骑兵,若他们在正面与我军对战之时,一旦那城中的五万骑兵也冲了出来,攻击我军的后方,我军岂不是立刻便腹背受敌了吗”听着这于谦的话,在场众人也都不是傻子。在听到这种可能后,一个个心中还真有些惊讶。因为他们清楚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一旦腹背受敌,大军阵营一乱,明军的优势可就荡然无存了。那英国公虽然位高权重,但也不是不能容人的主,想了想后,也是点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按照你来说的话,又该如何应对”听着那英国公张辅的话,于谦还真是一点也不怯场,毕竟是醉酒大闹御宴的人物,当即便说道:“若是由我应对,也会如国公大人所言,以切断敌军粮道补给为先。但我不会围城,我只会将大军的大营驻扎在那城池的不远处的有利位置,如靠山之地,利于防守。”“同时,派出斥候在城池四周探查,一旦发现有敌军运送补给和粮草的人马,便立刻派出骑兵大军,沿途阻截。总之就是一句话,大军不轻出,避免城下决战,腹背受敌。见招拆招,稳妥应对。”“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与敌军展开决战,我军有地形优势,并且视野开阔,敌军若是来攻,可提前布置好阵型。我军的火器也可以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在敌军来袭的过程中便提前进攻,扰乱其进攻的节奏和速度。”“同时,也不会因为距离城池太近,而被那城中的五万骑兵突然发难,近距离冲入我军阵中,导致大军阵型大乱。”不得不说,这于谦到底是熟读兵法,天赋不错的同时,最近在皇上的身边也是学到了不少。明白了这两军交战,以正和,以奇胜的精髓之所在。两军交战,尤其是几十万人的大战,一个稳字,胜过了一切。瞧着于谦没有了往昔那满身的浮躁之气,用兵之时也是事事以稳为首,不管是那龙椅之上坐着的老爷子朱棣,还是下面静静看着众人争论的朱瞻基,都十分的满意。以他如今这本事,不敢说能有多大的成绩,但将其扔到一处边境,镇守一方,还是十分稳妥的。最起码能保证边疆不乱,不出大的乱子。单此一点,便可胜过这世上许多所谓的奇才。在听完这于谦的话后,那英国公张辅也是颇为欣赏的说道:“皇上,到底是您身边的人,一个养马的,这兵法学的都很扎实啊。”闻言,那龙椅之上的老爷子朱棣顿时便笑了一声。这英国公张辅乃是他身边的老人,对于这张辅有多大的本事,他朱棣还是清楚的。别看这表面好像于谦说的句句在理,但其实这些道理那张辅又怎么会不知道。只不过当时这英国公张辅在说的时候,是对皇上说的,他们二人知根知底,有些话是不需要说太明白的。一句围困,其实便表达了所有。至于那于谦所说的道理,都是二人之间不需要多言的东西。因为这些都是带兵打仗的基础。张辅身为皇上朱棣身边的老人,重臣,这点本事还是有的。不然他也不能拿下安南。不过,在场的人大多并不清楚这些。能看明白这些的,整个场中不超过三个人。而那第三个人,正是朱瞻基。朱瞻基自后世而来,又怎么会不清楚这位英国公张辅的本事,后世不知道多少人都在遗憾,若是由这位英国公张辅能够镇守在安南,整个安南也不会丢。这样一来,后世的华夏,可就有了直达印度洋的入海口。安南的战略意义,非常的重大。因为这个地方,可以通过印度洋,直达中东地区。那里有什么,众所周知。不过,就当在场所有人还在商议该如何应付这次的作战时,那龙椅之上的老爷子朱棣却像是看戏看烦了一般,抬手打断了在场众人的议论之声,然后看向了那站在一旁的大孙子朱瞻基,说道:“太孙,此次草原部族大军突袭拿下城池,虽然事发突然,但那城池毕竟是在你手中丢的。既然如此,这次便由你率军前往吧,将城池拿下,回来见我。”随着那龙椅之上的皇上朱棣在说完这话时,这场中的人顿时都愣住了。倒不是说不应该由太孙去重新将城池拿下,关键是皇上那句“由你率军”......这次出兵可不同以往。这次出兵,很可能会遭遇到那草原大军进行突袭决战。所以,兵力绝不可能少带了。这点是在场所有将领们的共识。原本一直以为会是由皇上朱棣亲自带领大军,却不曾想,这次皇上竟然不打算亲自率军。即便是皇上不亲自率军,这场中能够率领大军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汉王、比如那英国公张辅。就算是那大将陈懋,也绝对要比这位太孙殿下更合适的。这位太孙殿下脑子再好,那也是第一次上战场啊。根本没有任何带兵与敌作战的经验。如今这么重要的事情,还是率领几十万的大军,就这么交给这位太孙殿下了要知道这位太孙殿下可是刚刚舍弃了那新修建而成的城池,带着人跑回来了。虽然皇上并没有责怪,甚至还以机敏来赞赏没有伤亡一人。这里是战场,最终论的是成败,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伤亡。若是全部躲回家,那自然是不会伤亡一人的。就是换他们在场的任何一个人,替换到当时太孙殿下的处境,他们也都会第一时间率领着麾下的士兵,冲进那城池当中与外面的草原部族骑兵大军对峙。在对方只有骑兵,并且我方有城池守护的情况下,坚持两天的时间,简直太轻松了。甚至主将交代两句后,回到那城中睡大觉都行。可偏偏那太孙殿下却选择了唯一一种会失去城池的选择。当然,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他们也并不是很惊讶,毕竟太孙殿下第一次统兵,慌乱之下抉择错误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在皇上夸赞那太孙殿下的时候,在场的众人并没有任何一个人出面诋毁。可是,明明在知道这些的情况下,皇上却还偏偏要太孙殿下来做这次的主帅,这就太不合理了吧。一时间,所有在场的将领们都纷纷的与身边人对视,不明白皇上为何要这么做。只有少数几个了解皇上心思的人,才能隐约的猜到,之所以选择太孙殿下来做这一次的主帅,可能与今后的继任之君选择有关系。如果是在皇上已经决定要立太孙殿下为继任之君的情况下,那么此次选择太孙殿下来做主帅就非常合理了。不过,就算在场的众人再疑惑,再不解。也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个时候出声,一下子同时得罪大明朝最有权势的两位。而那朱瞻基,也在听到老爷子的话后,第一时间便拱手说道:“皇上放心,孙儿定不辱使命。”龙椅上的老爷子朱棣点点头。不过,他也没有真的为了让自己孙子在军中树立威信而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