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_第一百三十三章:老爹,这江山是我们一同打下来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老爹,这江山是我们一同打下来的。 (第1/4页)

    ,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除此外。

    最近这些日子为了打仗的事情他是忙昏了头,也是时候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可伴随着一群人返回到大营之中后。

    那些军中的将领们便纷纷来到了帅帐当中。

    开始汇报起了这一次战斗的伤亡数目。

    听着耳边这些将领们的话,站在角落中的朱瞻基却没有了兴趣。

    作为太孙他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其它的事情还是交给老爷子他们自己忙吧。

    想着这些,瞧着那场中正一门心思商讨着接下来安排的众人,朱瞻基便悄悄的往后退了两步。

    随后趁着老爷子正在与人商议着事情,注意力没有在他这边时,悄然无声的便跑到了帅帐的门口。

    可就当朱瞻基一只脚都已经迈出了门外时,身后却突然响起了老爷子的声音。

    “太孙!”

    随着老爷子的声音响起,那场中的众人便纷纷看向了皇上朱棣所看的方向。

    在瞧见那站在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太孙殿下时,一个个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只有少数了解朱瞻基的人,在看到这一幕时已经是憋起了笑。

    而被发现的朱瞻基也是满脸的尴尬,但还是硬挤出一个笑脸,转过身来。

    感受着周围人诧异的目光,朱瞻基却丝毫不在乎,只是瞧着老爷子说道:“爷爷。”

    听到这话,瞧着朱瞻基那做贼心虚的模样,老爷子朱棣顿时便问道:“太孙这是要去哪啊?大家都在商议军务,统计伤亡人数,你现在出去,是去探看那些伤亡的将士?”

    闻言,朱瞻基赶忙便接口道:“对,还是爷爷了解孙儿!”

    而老爷子在听到朱瞻基的回应后,也是瘪着嘴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太孙这么关心军务,那这样,你也别闲着了,朕打算交给你一支三万人的骑兵,命你为五军营骑兵主将,趁胜追击,去扫清塞北剩余的蒙古残余军队,你看如何?”

    老爷子朱棣的话说完,在场的众人都是心中一惊。

    之前虽然皇上朱棣让太孙殿下做了这一次与蒙古大军作战的主帅,但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封赏。

    说白了就是听起来名头很大,但其实没有任何的实权。

    尤其是当如今皇上朱棣回来后,太孙殿下在军中更是没有任何的军职。

    可如今却不同了。

    直接将那五军营当中的3万骑兵全部交给太孙殿下,任命太孙殿下为这3万骑兵的主将。

    这可就是实打实的军职和实权了。

    如果是按照文臣的标准,如今太孙殿下靠着手中的这三万骑兵,已经是可以做到位列朝臣之中了。

    不仅如此,当这3万骑兵被太孙殿下所统帅后,这日后军中的那些军官们,可就都是太孙殿下的嫡系。

    加上之前在这城池外的一战,几乎已经将整个草原各部族的主力大军都已经消灭和俘虏。

    剩下的那一些草原各个部族的兵力几乎就是一些零散的兵力。

    这样的情况下,将扫清塞北的差事交给太孙殿下,其所获得的名望、军功,可都是实实在在的。

    可见如今的皇上对于这位太孙殿下的看重与厚爱。

    虽然这一场仗之所以可以得胜,跟太孙殿下肯定是分不开关系的。

    如今得到这些好处也是理所当然。

    但很多时候,如果换了一个人过来,结果可能就不同了。

    这一场决战的功劳是没有人可以从你手中夺走,但是之后扫清塞北的差事,是不是交给你,那可就不一定。

    决战率领大军得胜,和扫清塞北本身就是两件事。

    并且后者在表面上听,显然是功劳更大的。

    然而,就当在场的所有将领们都在为太孙殿下可以得到皇上如此信任、重视而羡慕的时候,作为那被羡慕的对象,朱瞻基的脸上却看不见半点高兴的神色,反而是满脸的不情愿。

    “爷爷,孙儿这刚刚打完一仗,您看是不是让孙儿......”

    那歇两天的话还没有说出口,那龙椅之上坐着老爷子朱棣便顿时沉着脸,说道:“此乃我明军大事,岂可商量?身为太孙,难不成不该为国效力?”

    别看老爷子此时脸上满是不高兴,可朱瞻基心里头清楚,老爷子指不定心里头正为折腾他这个大孙子有多高兴呢。

    想着这些,知道不能跟老爷子对着干的朱瞻基,想了想后也是说道:“爷爷,这还真不是孙儿我不能帮爷爷带兵去扫清这塞北,之前孙儿都说了,只要爷爷愿意,爷爷让孙儿打哪,孙儿就去打哪儿。”

    “只不过,爷爷您有没有想过,我军的粮草补给不足了啊!”

    尽管朱瞻基对于老爷子的心思,其实也非常的清楚,也明白老爷子是借着这次的机会要让他在军中树立威信,培养自己的嫡系,同时将那扫清漠北的功绩挂在他的脑袋上。

    可他朱瞻基在乎这些吗?

    他可是太孙。

    就算这些功绩他都不要,谁还敢真的将他一战击溃草原各部族大军的功绩给抢走?

    就算在那史书上记载时,可能没有那扫清漠北四个字看起来牛叉。

    但这四个字就真的跟他没有关系了吗?

    再则,真想要一些军功,他朱瞻基真的缺吗。

    回去给他两三年的时间,弄点银子,给明军的装备武器全部更新换代一遍,用超越这个时代的作战方式,去与周边的那些国度作战,会输??

    所以此时的朱瞻基压根没有将心思放在这功绩和军功上,如果不是知道这一次老爷子的亲征结果不好,他压根也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来参与这些事儿。

    而在听到朱瞻基的话后,那龙椅子上的老爷子也是皱了皱眉,问道:“你之前在那城池周围挖出来的土豆和红薯,不是有几千万斤吗?应该足够明军食用了吧?”

    闻言,朱瞻基立马解释道:“爷爷,当时那不是因为情况紧急吗?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红薯土豆了,就是树皮和屎也能扒了吃,加上军中还留有一些粮食,可以搭配的吃。就算短时间内只吃这些也无所谓,可如今不是大战已经结束了吗?”

    “要是让咱们军中的那些将士们每天都吃这些东西,不说口味吃腻了,咱们这些将士们可都是吃小麦和水稻长大的,这突然将每天的主食给换了,身体会不舒服的。”

    “还有那些土豆和红薯,也保存不了太长的时间,虽然也可以嗮干了磨成粉,但太费劲了。还有这些土豆和红薯,尤其是那土豆,是不能连坐的。如果重复种的话,会出现产量急剧下降的情况。”

    对于朱瞻基这番话的前半段,朱棣很容易就理解了,可对于那后半段说土豆和红薯产量下降的问题时,顿时便皱起了眉头。

    原本对这土豆和红薯有极大期待的老爷子朱棣,在突然听到这土豆和红薯都不能连坐时,顿时便凝重的问道:“不能连坐?为何?”

    面对老爷子的询问,朱瞻基也是抓了抓脑壳子,也不知该怎么跟解释。

    咋说,说土豆的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其降解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对同一种或同一科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的物质?

    说土豆在连坐后,镰刀菌的大量繁殖会造成有害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增加?

    还是说土豆长期连作后,必然造成土壤中一种或几种营养元素的亏缺,在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便出现缺素症,影响其正常生长,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者导致植株死亡?

    最后只能是胡乱的忽悠道:“爷爷,这好东西吧,它总得有点缺点不是?”

    听着朱瞻基的话,那老爷子朱棣倒也相信了他的话。

    甚至觉得非常有道理。

    这土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