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母武则天_第八十一章:野鸡、大学(1w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野鸡、大学(1w字) (第4/5页)

肩膀,夸奖道:“办事不错,有赏!”

    说话间,左卫将军竟然在腰间掏出几两碎银子塞进尤守的手里。

    尤守接过银子的瞬间,竟然满脸谦让的说道:“将军要的急了,若不然,牌匾周边的镂空能够雕制的更精美些。回头我再吩咐他们换一块更好一点的。”

    李重润闻言,一言未发,竟然开始在小院内转起圈圈,像是在寻找什么一般。

    尤守看着李重润怪异的样子,心中不解,“将军,怎么感觉殿下有些奇怪啊!”

    左卫将军点了点头,手放在下巴的位置,思考起来,“殿下应该是太激动了吧!”

    说话间,便看见李重润不知道在哪个角落找到一个手臂粗的木棍,双手举着便朝着左卫将军和尤守的位置冲了过来。

    二人看着李重润怒气冲冲的样子竟然比早晨还要暴躁。

    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喊道:“快跑!”

    左卫将军果然身手了得,几个健步便窜到旁边的大树上。

    李重润站在树下,抬头说道:“你下来,我不打你。”

    这几个字虽然不多,却都像是在牙缝里说出来的一样。这哪是不打人的表情,这明明就是杀人的样子。

    左卫将军在李重润身边这么久,他什么脾气,左卫将军最清楚,说不打,谁信啊,他连武三思都敢打。

    左卫将军虽然没下来,却不解的看着李重润问道:“殿下见到心中所念之处,难道不开心吗?”

    “这野鸡大学,是我心中所念?”李重润感觉自己日了狗。

    左卫将军什么时候知道这个几个字,但他敢笃定,一定是自己说的。

    若不然他不会知道,但什么时候说过,他确实忘了。

    左卫将军闻言,心中差异:“那日我与殿下闲聊,您困的有些糊涂,便说野鸡大学是您魂牵梦绕的地方。”

    李重润在脑海内快速回忆。

    他重来没这么说过自己的学校,就算是在心里也没有这样想过,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野鸡大学?野鸡大学?”李重润嘴里反复的呢喃几句,突然恍然大悟。

    “野鸡、大学”

    “野鸡是野鸡,大学是大学,魂牵梦绕的地方是野鸡,也可能是大学,但绝对不是野鸡大学!”

    “拆了?现在就拆!”李重润看着尤守和树上的左卫将军命令的说道。

    二人皆知差异,尤守冒着被骂的风险小心翼翼的询问道:“殿下不是喜欢这个名字?”

    “呵~”李重润冷笑一声,“我喜欢野鸡,要不就叫野鸡算了!”

    说完话,头也不回的朝着学堂内走了进去,留下二人莫名其妙。

    点了点头,“倒是也行!要不把大学用红布盖住?”左卫将军不敢确定的看着尤守,略带询问之意。

    张九龄被管家带到学堂后,见李重润正在指挥院内的下人做分区。

    这分区格局倒是新鲜,每个房间的门口竟然写着:“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一直到六年级。

    这应该就是学业等级,但张九龄等人并不明白这些是依靠什么划分的。

    “老……老师!”张九龄见到李重润瞬间,略微尴尬的作揖道。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张九龄感觉浑身不自在。

    李重润听着张九龄蹩脚的话,脸上漏出笑容,没想到这货还是个准规守矩之人。

    李重润摆了摆手,将张九龄唤至身前,说道:“如果叫着觉得别扭,叫我邵王也行,重润也可以,我比你年幼一些,随意点就好。”

    张九龄闻言一愣,这是他第二次接触李重润,第一次的时候剑拔弩张,各自为营。那时的李重润心狠手黑,无所畏惧。

    而此时的李重润竟然谦逊平和,少了些狂躁,多了些儒雅,更多了些平易近人的感觉。

    这样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十八岁的男孩。

    见张九龄愣神,李重润问道:“何为师?”

    张九龄稍微迟疑,“引路,入门,教学识,教做人。”

    他总结的还算是精准,这些事情应该是自己内心所想所得,并非书本文字。

    李重润闻言,点了点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可以根据不同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解惑,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为人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具备三颗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张九龄自始至终一言未发,听着如此新奇的解释,惊呆的愣在原地。

    左卫将军与尤守一众下人也听见李重润的理论,被吸引过来。

    一句何为师!问到张九龄的心坎里。

    此言一出,张九龄神色激动不已,“殿下竟然有如此见解?”

    李重润看着众人吃惊的样子,心中不免彷徨,这本是唐中期著名文学家韩愈《师说》中的一句话,自己只不过是借鉴过来而已。

    但若说是别人所言,可能有陷入无休止的盘问中。

    他看着张九龄,坦荡的说道:“我并未对你有任何教诲解惑之实,也无传道授业之事,还非你的老师。”

    张九龄闻言,有呢喃思索那句话一番:“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越想越精辟,越想越贴切。

    张九龄神色激动的跪在李重润的面前,“能为先生之徒,此乃子寿荣幸。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徒弟拜师傅,天经地义。

    李重润用一句话直击张九龄内心,并非草率。

    昨日比试诗文之时,张九龄已然对李重润的才华所折服,今日再听此见解,心中倍感激动。

    李重润紧忙将张九龄搀扶而起,这等明相,让李重润惶恐。

    将张九龄扶起之时,李重润看着脸上漏出尴尬之色,毕竟抄张九龄的诗打败张九龄实非道义,心中难免有些愧疚之意,但随即夸奖道:“子寿他日作为,定会直冲顶峰。”

    张九龄闻言激动,李重润也并非画大饼。

    就算是没有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