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八章 忙不停的工作 (第1/2页)
第二天中午时分,研究所的人,带着部队的人,呼啦啦一两百号人,开了将近三十台卡车,赶到了现场。 研究所带队的赵宣不认识,而部队那边,带队的居然是陈树鸿。 趁着胡子明跟宋少锋在安排工作,赵宣拉过曹辉,好奇地问道:“陈树鸿驻地不是在东北吗?怎么把他给叫来了。” 曹辉看了看四周,没人注意到,这才低声说道:“你觉得这家伙怎么样?我们准备把他吸收进来。” 陈树鸿在部队里能被重点培养,素质肯定没得说。 “他自己同意吗?”赵宣在局里工作了一段时间,这些事情也算是稍有了解,加入异常局这种特殊部门,是需要本人同意的。 除了赵宣自己。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 对此,他已经吐槽过无数次了,幸好自己在异常局待的,还算如意,也就算了。 “所以这不是特意找他带队吗。”曹辉笑呵呵的说道:“稍稍透露点口风,先探探虚实。” 这是他们一组自己的事,赵宣只是有些好奇,也不再多问。 部队的小伙子们,在陈树鸿的指挥下,安排了三层的营地,最靠近山洞的,是研究所的人,中间是部队的驻地,而外层,听说是留给后续需要前来的考古队伍。 距离他们几十公里外,可还有一个巨大的太阳墓呢。 在沙漠里不能久待,正好这边同样有研究工作,就二一添作五,合并到一起了。 巨大的营地建立好,研究员们立刻就开始了工作。 林凌被研究所的人找去,当被研究对象。 曹辉和邱瑞带着人去收拾那些对在沙地里的尸体。 胡子明和宋少锋帮着部队和研究所的人安排接下来的工作。 反倒是张渊和赵宣,则忽然间闲了下来,变成无人过问的游民。 赵宣有些无聊,倒是张渊,无所谓地睡了一整天的觉。 第二天,又有人赶来,张馆长和一个赵宣不认识的老专家,随同考古人员的车队,也赶到了现场。 张馆长一到现场,先把随身带着的黑龙卷轴,交给研究所的人,随后第一时间拉着张渊,开始研究传国玉玺。 估计也只有这个等级的东西,能让张馆长奔波千里,亲自出马了吧。 几个人仔细的鉴定了一番,可以确认这东西的雕刻时间确实是战国末期到汉初期,和史料基本一致。 不过这并不是一颗和田玉,而是其他材料,张渊却是认错了。 剩下的,就是和此前出土的玉玺印记进行比对了。 “是不是真的,就看这一下了。”张馆长吸了口气,把已经清理干净,用特殊胶带重新粘在一起的玉印,重重地压在宣纸上。 张馆长按压了几秒钟,把玉印拿起来。 一个像图画一般的印文,清晰的印在宣纸上。 接着,张馆长把事先影印好印文的透明卡片,压在宣纸上,缓缓地调整位置。 宣纸上的印文和卡片上的痕迹,逐渐的重叠在一起,分毫不差。 张馆长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没错。” “名垂青史的是我,没错吧?”张渊吹了声口哨,得意的说道:“传国玉玺重出江湖,杰出考古学家张渊!” “没你份!”张馆长抬起手,给了张渊脑袋上一下,说道:“保密懂不懂!” 确认完玉玺的真假,张馆长仔细的拆掉玉玺上的胶带,用一个特制的铝合金箱子,把玉玺碎片仔细地收好,又挂上一把密码锁。 “你们带回去,我再待几天,看看其他研究。”张馆长把箱子递给张渊,又瞪了他一眼:“保管好!否则拿你是问。” “这么大个箱子,还能丢了不成?”张渊撇撇嘴。 林凌还需要帮忙进行研究。 一组则还有一些收尾工作,还要拿捏好时机,稍稍给陈树鸿下个套子。 最后准备提前回去的,只有赵宣和宋少锋张渊三个人而已。 当天下午,三个人便跟随部队补充物资的车辆,一起返回市里,然后坐第二天早上的飞机,回到京城。 算算时间,从七月中旬前往M国,到八月初回到京城,这一趟前前后后得有大半个月。 宋少锋黑了一圈,连张渊都从白胖子被晒成了黑胖子,赵宣居然还是白白净净的,一点也不像从沙漠里出来的。 回到单位,张渊先把玉玺交给研究所进行鉴定,如果不是异常,将转交到博物馆进行修复和研究。 然后几人又来到林局的办公室,跟林局报告了一下之前的任务,顺带把赵局长的笔记本交给他。 林局接过本子,随意的翻了一遍,递还给宋少锋,说道:“你们收着吧,给我也用不上,纯粹是个纪念品。” “对了,先给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