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3章 培养你当刘邦 (第1/1页)
大雪天能不能骑马? 当然,那么崇祯十七年十二月中旬,沉阳以北,大雪比鹅毛还大,连下三天三夜地上的积雪没过一个人,还能不能骑马? 能! 等前面的人把雪地给压实,变成了冰,马匹就能在冰里摔着走。 当然一般摔不了多远就摔死了,所以这种环境,这种雪,跑不了马,在传统意义上来说也打不了仗。 当然如果走这条路的人比较多,那么这条路就会变成泥泞,也走不了。 人能不能走? 好像能走,但是这么走在雪地上容易被冻死,或者被什么雪坑给埋了。 但是人这种动物,通常是需要的时候,只要你敢让他去想,他就能想出办法来。 马走不了路,是因为人走过了之后,那雪地会结成冰,或者成为泥泞。 那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呢? 好像可以,虽然可能会对马匹有所伤害,就是往他的马蹄铁上弄出一些类似于球鞋底之类的疙瘩。 但是这种容易在马给自己蹭痒痒时,蹭到自己蹭伤自己。 这就是马脚滑了,给马穿带疙瘩的鞋子。 马怕冷怎么办? 那就给马穿衣服,狗皮衣服不只是人能穿马也能穿。 在草原上大雪天发起战争,是长生天不能饶恕的行为,因为大雪天谁也跑不了,对草原民族来说是劣势。 草原民族面对中原民族时,他们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当草原民族强盛而中原民族衰弱时,他们就可以越过长城南下打草谷,杀光所有他们见到的男子和孩子,然后抢钱抢粮抢女人。 当中原民族强盛时踏入草原,天地茫茫间却很难寻找到草原民族的主力,因为他们有马牛羊也会跑,大草原很辽阔更容易迷路。 所以千百年来,也只有汉唐与明三朝才敢马踏大草原,并且战而胜之。 其余的中原民族,都只能被动的承受草原民族的攻击。 因为辽阔的大草原,天生就给草原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底气,他们能跑。 你跑,他追,他插翅难追! 当五千匹马披着狼皮狗皮拉着爬犁出现在科尔沁旗聚居地时,一同前往的还有在马拉爬犁后面用绳子拽着的脚踩滑雪板的人。 科尔沁部很大,是因为他们占据的地方大,所以他们的人多,也是女真人的坚定盟友,但根据几百年后的资料显示,他们的人并不太多。 一六四四年春夏,入关前的满清所能动员的兵力大致为:满洲八旗大约六、七万人。 蒙古、察哈尔八旗两万人左右。 汉军八旗约不到三万人,三顺王、一顺公部约不到一万人。 外藩蒙古的数万人,总共大约十五、六万人,这是总动员所能达到的极限数字。 入了关以后也有个统计。 顺治五年八旗男丁: 八旗满洲五万五千三百三十人,八旗蒙古、察哈尔两万八千七百八十五人 八旗汉军、台汉人四万五千八百四十九人 这都是有实实在在记录的资料,现在八旗蒙古和察哈尔统共也就两三万户。 但这并没有算上他们的奴仆,因为他们那,奴仆不算人。 就如同,满八旗在关外的农奴一样也不算人口,算是主家的财产。 八旗蒙古和察哈尔两万多兵力,入关以后就跟着清军南下了,现在大多数驻扎在黄河北边。 相比起汉军八旗,多尔衮,相对而言更信得过的还是八旗蒙古和察哈尔部。 所以,在山海关被辽东明军攻陷之后,也把他们抽调回京拱卫京师。 但是他们在大草原的族人,就比较煎熬了。 抽掉了几乎八成兵力入关,八旗蒙古和察哈尔现在,除了奴仆以外可以上马控弦作战的男丁,不足五千。 而这五千人马,除了旗主王帐以外,大多数分布于各个部落,或多或少,以这仅有的武力来保护族人和牛羊马匹的安全。 科尔沁部,现在多是女人孩子以及奴仆,可以作战的勇士,在这天寒地冻的风雪天,其实已经拉不开弓弦了。 天气太冷,弓弦已经没有太多弹性,甚至很有可能直接崩断。 这就是草原民族冬天不愿意打仗的原因,没有弓箭的他们,如果靠的弯刀是打赢不了中原民族的。 更何况现在他们人少,雪地太厚又跑不了,只有投降。 朱媺娖把手拢在袖子里坐在爬犁上,她的皮袍里面还有着棉袄,暖和是足够的,就是有些臃肿。 不过她不在意这些,她的帽子还是狗皮的呢! 要在以前,她一个堂堂公主,就算再穷也不可能去穿狗皮袍子,戴狗皮帽子。 但现在谁在意这个? 就是现在坐在她身边的老爹,也不在乎身上穿的是啥,保暖就行了! 看着战士们掏出宰杀好冻在雪地里的牛羊往爬犁上放,朱媺娖轻声对自己父亲崇祯说了句:“父亲,你说,陈师有什么是想不到的? 在来之前,他便知道在这种大雪下,草原上的牧民只能舍大保小。 将大群的牛羊杀了,保住一小部分的种羊和种牛,将它们拉入帐篷蒙古包,怕会冻死! 你说,这世间有没有全知全能之人?” 崇祯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他由这个问题延伸到另一个问题上:“坤兴,你说陈师此次让我父女俩领兵,是不是开始有放权的想法了?” 朱媺娖闻言,微不可查的愣了一下,随即马上回答道:“应该是,他说过皇帝任何东西都可以放手,唯独军权跟人事任命之权不可旁落! 所以,他一直在培养你领军,但似乎父亲你对领军并没有什么天分! 所以看陈师的意思,是放弃了将你培养成为一个知兵之人,但却让你学会如何用知兵之人。 比如此次,应该是让你尝试学习如何做一个如刘邦一般的人物! 刘邦也不会领兵,但他会用人!” 崇祯听了自己闺女的话,喃喃自语:“刘邦?你真觉得他是如此打算? 既然如此,坤兴,那你觉得接下来该如何做?” 这位坤兴公主抿了一下嘴唇,将狗皮帽子再往下拢拢,然后轻声说道:“提拔你看重之人,应该就是此次陈师的意思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