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武洲赵国姜家 (第2/2页)
辰恢复了些行动能力之后,硬是死皮赖脸地要拜师。 姜子良一个少年,哪里看到过这般厚脸皮的无赖套路,万般推脱不成,便代师收徒,多了个师兄。 没错,就是师兄,赵飞廉当时也才十七,但是比十六不到的姜子良大了一年多一点,但赵飞廉就是以此作为理由,成了姜子良的师兄。 对于姜子良传给他的修炼法门,赵飞廉无比热切,对于兵法什么的就兴趣缺缺。 然后赵飞廉干脆不回山贼那边了,反而赖上姜子良,跟着姜子良游历。 那时武洲几乎周国独大,周边小国奉周为主。偏偏当时周国国主姬姓出了个败家子,叫做姬宫湦。胸无大志也就罢了,那些老臣子总能守得住家业。但是姬宫湦好色如命,宫中佳丽每年增加上千之数,还出了个极为妩媚的女子,叫做褒姒。 姬宫湦为了褒姒欢心,听不得老臣子的忠言,奢靡至极,后来更是以臣子互相搏杀为戏,周国诺大的天下,稀里哗啦便完了。姬姓主脉在天下打乱群雄并起的时代,跌落凡尘。 姬家被赢、风、姚、姒四家瓜分,主脉族人几乎被杀绝。 乱世自有英雄辈出,赵飞廉借着姜家的一些些财力,组建了一个保家护乡的小队伍,然后便是姜子良的横空出世。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一个小队伍慢慢变成成千上万。偏生赵飞廉人格魅力无双,又是哄骗吸引来了韩家与萧家支持。 开疆辟土之后,打拼下了赵国。 自周国之后至今,赵国一直是武洲的霸主,连之一都不需要。若不是另有夜国、鲁国联盟,再有个只弱一筹的秦国在旁牵制,赵国早就一统武洲,成就霸业了。 而赵国立国之后,姜子良受封武侯,赵飞廉修炼出差死后,赵国已是第三位君主,姜子良也从武侯变成了赵国的护国公,赵国武侯之位,自此空缺。姜子良尚活一日,哪里有人敢当这武之称?! 按理,姜子良即便是化日修为,一千多年的阳寿也早已走到了尽头。偏偏快两千年的时光,姜子良依旧活的好好的,更有诸多传言,有的说姜子良修了邪门功法,能抽取他人阳寿为自己续命。又有的人说,姜子良看破了天机命数,能在冥冥中为自己接命。但是真相如何,无人知晓。 唯一不变的,是姜家在赵国的权势,当真是无可比拟!连赵国现今国主赵何,都是以师礼奉姜子良。也幸好姜子良德行恭良,要不然,赵国跟谁姓,还真不好说。 赵国国都临淄,护国公府邸在临淄城东的官贵区,占地足有二十倾,五进带池塘假山花园的府邸,让护国公这三个字的份量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临淄城东住官贵、西住豪富、南有技艺、唯北弱贫。字面的意思,就是临淄城分四块,城的东边住的都是做官的贵人,行商的富豪那都住在西边,手艺人和匠人住南边,北边就是贫民与下层百姓的居住之地。 可是即便是城北区的房屋,也近乎是寸土寸金的地步,在城东,土地房屋更是有价无市! 如此可见,姜家在赵国的份量。也幸好,姜子良还活着,他的子孙中也有了两个国公,分别是姜子良的嫡长子姜方舟、庶子姜方流。分别获封忠国公与卫国公。 姜子良的国公乃是封邑十万户,权掌赵国一半兵马的一等国公。而姜方舟与姜方流则是封邑两万户的三等国公,仅高出侯爵一线。不过这一线,大部分侯爵究其一生都无法跨出去。 姜修胜就是姜方流的孙子。在这个极为看重嫡庶血脉的世界,庶出的姜方流能得封与嫡长子姜方舟一般的国公位,所付出的努力与战功几乎是姜方舟的数倍! 姜方舟嫡长子姜英虬并不算的如何出色,但是他有着一个忠国公继承人,也是护国公目前最有可能的继承人儿子!便是赵国天骄,最近一届九洲论道大会的冠军,名列神衍大陆天才棒第一位的姜灏武! 父凭子贵,便是此理。当初姜灏武以不世之才的姿态,碾压了几乎同辈的所有人,姜家嫡支,忠国公之位早就被姜方舟指定给了姜灏武继承,若不是姜子良尚且观望没有下定论,姜灏武也早已是护国公的继承人了! 也正是因为姜子良的未定态度,才有了姜方流之子姜俊麒支持与他亲近的堂兄姜英烛的儿子姜小麟参与忠国公继承的争夺。 最终姜小麟失踪,姜英烛疯了,其妻自缢身亡。 姜俊麒心中悲愤,宁死不认姜灏武作为忠国公继承人,更是认定堂兄姜英烛一家惨状是姜灏武下手,处处宣扬。被卫国公姜方流发配边疆,死于战阵。 但是,姜俊麒的儿子姜修胜,终究还是回来了。但姜家,现在在当家的是姜灏武,姜子良偶尔指点,姜方舟更是手把手地教导,姜方流基本不作言语,姜英虬这一辈几乎都是听从差遣的姿态。 姜修胜带着两个结义兄弟踏进了如此模样的临淄,回了如此模样的姜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