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道_第一百一十三章:天赋神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天赋神通 (第2/2页)

威力!

    而临淄城西靠近中心的一所宅子里,储顾雨三兄弟早已获得了贵族代表的三个名额,自然也要好好准备。

    若能在泰山演武所参加的比试中夺魁,好处可不仅仅是那些彩头。

    此时距离泰山演武的召开,已经不足两个月。

    临淄城皇宫中,当今大赵天子赵何一直被认为是中庸的代表。

    比起他爷爷赵太祖来说,赵何缺了些气运和胸怀,比起他父皇来说,又缺了些手段。

    但好歹是皇族正统,这张皇位坐的还算是稳当。

    赵何虽说年纪并不小了,可是修为在身,依然是一副中年儒雅男子的形象。

    滚龙袍服穿在身上终究是显得贵气逼人,由于不是上朝,头发上是一顶金龙冠而非冕旒。

    冕旒俗称平天冠,古代传下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九洲第一帝王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赵国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现今大赵能冠带冕旒的,只有两位。

    一位是姜子良,再一位便是龙椅上的赵何。

    赵何五官相对而言精致些,颔下短须增添了几分威严。

    此时他正坐在自己的御书房里翻看书籍。

    而手上的书籍既非奏折也非功法,而是市面上所流传的情爱小说。

    这类书深受普通百姓和家族中的未婚女子喜爱,但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放在一国之君的手中,显得有些不着调。

    但幸好,此时御书房里只有赵何和一个老太监而已。

    赵何不紧不慢地翻着书页,偶尔端起茶盏啜饮一口。

    那老太监弓着腰站在书桌旁边,低头只顾盯着地面,整个御书房一片安静。

    赵何看了没多久,就将看到一半的书扔在桌案上,抬头看向那老太监,说道:“尤平。”

    声音很是温和,带着极浓的亲切感。

    那名唤尤平的老太监从上一代赵国皇帝开始就在皇宫中担任总管,当今赵国的皇帝赵何几乎是尤平看着长大,等到赵何登基为帝之后,尤平也是没有被替换,反而坐稳了大内总管的位置。

    由此可见,这老太监绝不是看上去那般普通无害。

    尤平听到赵何的招呼,轻声答应,身体略微躬下了一些。

    只听到赵何问他:“泰山演武之期近了吧?今年的赌注,朝上那些大人们准备了什么?”

    尤平恭声回答:“早在半个月前,高尚书已经把折子递了上来,皇上您交代老奴送去护国公府上交由护国公过目,姜老国公还未回复。”

    姜家一门三国公,姜老国公自然是姜子良。

    赵何听到这回答,手指在颔下的短须上捻了一下,看似无意地说道:“太师他看来有别的意思?”

    姜子良从赵何之父起,就是帝师,官职上头也早早地有了太师的位置。

    赵何称呼姜子良,必是太师。

    尤平低着头想了想,回答赵何的话四平八稳:“护国公想必是要估算此次泰山演武的把握,上一届大赵只是小胜,那输出去的破城弩已经是被朝上一些大人有些言辞激烈,这一回带队的人里有护国公的嫡亲后辈姜灝武,但混战那一场目前还没确定人选,想必护国公是要等到人员落定再做抉择。”

    赵何抬头看向头上雕龙画凤的宫梁,轻不可闻地说道:“是啊,大赵的基业,总是要顾及的,太师他办事,朕也只能看着。”

    尤平恍若不闻,御书房又陷入了沉静之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