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小高公公 (第1/2页)
临淄城东的姜府,在一门出了三位国公之后,中门便很少再打开。 哪怕是整个武洲都没有多少人能有资格让姜府的中门打开来迎接。 但这个清晨,姜家的中门早早地就开了。 从皇宫中来了一队人,带头的是位长相青秀看着甚至有几分书生气的小宦官。 若只是一个宦官,哪怕是赵何身边的大内总管太监尤平,都是不可能让姜家大开中门迎你的。 更何况是一个名声不显,官职不明的小宦官? 但这个小宦官是带着赵何的圣旨来的。 一带有了这东西,这宦官就几乎可以代表皇帝本人了。 姜家终究是臣子,天地君亲师的排行,绕不过去。 但出来迎人的,是姜家北苑那位忠国公姜方舟。 若不是赵何这位大赵天子本人驾到,还真想不出能有谁可以让姜家那位老太师姜子良出迎。 那小宦官看到出迎的是姜方舟,脸上已经是带着笑意了。 毕竟姜家对皇家的尊重,还是体现出来了。 这个小宦官姓高,草名乃是二狗子,家里精穷的出身,无奈之下才把孩子送进宫净了身,求个活路而已,即便这样的路子,也不是随便就能成的。 这位小高公公入宫时还不满六岁,长的虽然矮小瘦弱,但胜在青秀,更难得的是性格真叫一个好,任劳任怨不说,连受了欺负都只是背着人掉上一会儿眼泪。 按理说,这种性格的宦官在污七麻糟的皇宫里头很难出头,可是偏偏他还算是有点运道。 赵国皇宫里,要找个资格最老的,那肯定就是尤平这个大内总管,从他入宫时太祖赵飞廉依旧在位,在赵丹在位时已然上位,直到如今可算得上是侍奉皇家三代帝王。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利,在皇宫里头除了正儿八经的皇族,其他人在他面前,都要矮上一截。 宦官无法有后代,所以宦官里头盛行收干儿子那一套,想要在宦官里出头,没有个厉害的靠山是万万不行的。 尤平比起其他的大太监来说,干儿子是最少的。但也有十几位之多。 一个皇宫之中,仆役的数量几乎能吓死人。而宦官则是其中的主力。 大赵宫廷有外三监: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 国子监乃是大赵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 钦天监则是掌管天理预测国运的部门。 上林苑监则是负责管理畜牧种植。 这三监的官员并不需要在内宫行走,所以宦官并不常见。 然而除却外三监之外,还有着宫内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 这内十二监都是由宦官管理,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能在十二监里领了差事的才能称作太监。 就好比尤平这个大内总管太监还领着司礼监提督太监的官职。 而在尤平的干儿子里头,最为出名的就是尚宝监这个掌管宝玺、敕符以及将军印信的提督太监高公公。 这就是为什么高二狗子被称为小高公公的原因。 若不是高二狗子得了高公公的青眼,收作干儿子,说不得他便在这皇宫里抑郁一生。 高二狗子得了尚宝监提督太监高公公这个干爹,自然也就成了尤平的干孙子。 在高公公的照顾下,竟也是学文习字,加之天赋高超,连带着宫内的修炼也是进境甚快。 没几年之后干脆入了他干爷爷尤平的眼,直接在司礼监领了差事。 不过他跟的乃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施公公,这施公公乃是天子赵何在太子之时就服侍左右的亲近之人,在赵何登机之后,直接坐上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位置,时常负责赵何的折子和文书传递。 可是偏偏这位施公公与尤平几乎是毫无交往,在诺大的皇宫里井水不犯河水的分清界限。 对于这一幕,赵何也乐于见到。 好在小高公公跟了施公公之后,也没有太过受责难,反而受到了施公公的照顾,帮着改了个高贤的大名。 对于这几乎是越俎代庖的一件事儿,尤平和高公公竟然也是没什么表示,顺其自然就过去了。 这小小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出这位高贤小高公公在皇宫之内吃得多开。 这一次皇帝赵何要派人去姜府传圣旨,这等好差事就落在了小高公公的身上。 其实圣旨也分好几种,诏书、敕书、赦书还有口谕。 这次小高公公就是带着皇帝的口谕来的,别管有没有落在书面,是不是能被史官记载,哪怕就是口谕,也是能代表天子本人的。 外出传旨几乎是宦官中打破头都抢不来的绝好差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