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离忧 (第2/2页)
手。 离忧乃是弃婴,被乡下一个屡试不中的单身夫子捡了回去,这夫子端得是读死书读到脑子都不太好使了,明明家里时不时都要断粮,偏偏还抱着儒家四书五经在那里摇头晃脑。 儒家并不是单纯地教人经义,孔圣之所以能成就圣人之位也并不是因为单纯他的学识,而始因为他的态度。 有官不做他选择做老师,当然,不是学堂也不是国子监,只是单纯地教化弟子。 并不执着效忠于某个国家,而始将仁善之念广布天下。 立身是他日三省己身,律己以严,律人以宽,进止有度,劝人以真善。 立言貌似他自己没有什么执着,但是他在教化弟子的平淡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弟子记录下来之后成了儒家的第一经典《论语》。 凡能称圣者无不以己圣名为经著书,偏偏孔圣的书不叫《孔子》,反而叫《论语》。 因为在孔子看来,他的话也仅仅是语言,并没什么大不了。 但是这本书恰恰是孔圣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圣的言行,对于这些人,孔圣的言行自然是圣人之道,但若是他们抬及高处,自然是违背了孔圣之愿,是故,书名《论语》。 立身立言都有了,孔圣再用一生的时光去践行立功。 此为大功德。 所以成圣之路,没有任何一条是光光书本里就能走完的,但偏偏总有那么多人,在各种各样原因的影响下,愿意相信这样的“捷径”,最后碌碌无为又死不悔改。 离忧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经常被饿得哇哇直哭,若不是同乡的几个婶子时不时用自家米汤接济,还轮流淘摸来各种奶水,说不得离忧就是要早夭。 离忧五六岁的时候已经学会用碎米煮稀粥,顺便从隔壁大娘家的咸菜缸里捡咸菜叶子回来当菜。 夫子经常慷慨激昂或是莫名悲愤,也不知道他从何而来的自信与勇气,经常觉得自己胸中万千丘壑,奈何无人识得,偏偏有一群蠢才蛀虫来窃居高位。 嗯,离忧不曾信过。因为早早地王大娘就告诉他,夫子脑子有问题。 但是离忧的名字是夫子认真取字,因为夫子希望自己没有那么多烦忧,也希望这个弃婴也如此。 就好似受到了夫子愿望一样,离忧虽然过得并不如何,却总是开心地笑着,脸上的笑容就好像三月份稚嫩的桃花,让人怜爱。 这也是为什么离忧总也饿不死,还能让那个夫子时不时喝上一小口兑了酒的水。 嗯,别人都是喝酒,大不了兑些水,但是离忧能够弄来的就是水,可能是涮过酒瓶的水吧,稍微有些酒的滋味就足够夫子咂摸许久,然后便酒兴一起,臧否古今。 直到离忧七岁,夫子病故。 按照道理,家里穷的连个席子都是破的,唯一能值点钱的也许就是夫子手抄的那些书籍,可是离忧想用那些书籍给夫子做陪葬。 因为夫子没有任何其他可以支撑自己的可,否则为何在离忧刚刚有些成长之时就高高兴兴地撒手人寰? 离忧还想给他弄一副棺材,毕竟裹着草席下葬的话,来世投不了什么好人家。 嗯,这也是王大娘无意当中说起,但是夫子去世的时候,离忧就是记得很清楚。 没办法,总不能老是糟蹋乡里的大娘们。 离忧独自走去了最近的小镇,然后给自己稀稀拉拉的黄毛头上插了根草标。 除了自己,他也别无长物。 幸好,他长的足够讨喜,愿意买下他的人还是很多。 心善的想买回去给自己孩子做个书童长随什么的,甚至当自己儿子养也不错,毕竟这孩子看起来真的太过于贴心又讨喜。 也有想占便宜有歪心思的,在小镇上简直如吃饭喝水一样,坏人总能得到优势。 离忧并不是很在乎那些人的想法,他只是想要一副棺材,能装的下骨瘦如柴的夫子,能顺利给他下葬,最好能弄快碑,至于写什么不重要,有这些个已经是足够了。 然后他就看见了一杆枪,白蜡杆子雪亮枪头,就这么干净利落地倒插在了他面前的地上。 吓跑了周边一群人,因为那枪的周围居然还冒着火。 离忧不怕,只是用黑白分明的眼睛看向掷出这杆枪的那个人,努力分辨着性别,最后干脆放弃,直接问道:“大爷,可是能给一副好棺材?还得有个石碑。” 在离忧看来,能有这么漂亮的一杆枪肯定是有钱人,棺材能好些就好些,至于碑么,本来还想糊弄也没事,现在要个石碑也不过分。 然后就看到了一张很有特色的脸,冷冰冰地告诉他:“能,但是你要用一生来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