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道_第一百九十一章:填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填命 (第1/2页)

    赵言在嬴谱上一场之前就猜到了嬴谱的算盘,所以准备也是早就做好了。

    赵国上场的士卒,沉默而有序。

    老秦人,之前那五百老卒的壮烈赴死,当真也刺激到了赵国这一批士卒。

    赵国与秦国的摩擦,自两方势定开始,就是水火之势。

    秦国士卒的战力,一直都是优于赵国。

    这也和两国的形式与兵源有关。

    秦国几乎全民皆兵。

    而赵国当兵的,都是穷苦人家的子弟,若不是活不下去,那是万万不会进入军伍之列。

    仅从出身来说,赵国的兵源就要落在秦国后头,再加上地域风气和秦国产马,赵国士卒虽然自认与秦国想比,战力略有不如,但更多的是从身体素质上找原因。

    但是之前那五百老卒,切切实实给赵国这一批士卒上了一课。

    个人战力,根子当真不在身躯之上,军阵而言,血勇才是首位。

    现在他们对上秦国这一场,你死我活乃是注定之局,不过胜负之间,还是未知。

    大赵之兵,怎可被秦国比下去!无非是死战而已,他们这批人自小便被招选培养,生死早就置之度外,更客况当下乃是决定胜负的一场。

    双方的阵势,倒是有些出人意料。

    秦国那方,乃是锋矢阵,但是这锋矢阵又和传统的不同。

    一小队八十骑并不是重铁骑,而是满身皮甲的游骑。

    偏偏从他们身上的兵刃来看,又不是普通游骑兵那样的马刀和弓。

    反而是骑枪在手,腰挂马刀,除了没有铁骑的连枷之外,兵刃反而是铁骑的制式。

    面对秦国这般阵型,赵言摆出的不再是之前他使用很是纯熟的花阵,而是方阵。

    最前一排乃是盾兵,跟着四排长柄斧钺兵。而后的方阵乃是枪矛兵。两翼方阵一水的横刀单盾士卒。

    因为是真面交锋,对付骑兵最好用的绊马索陷马沟是没办法事先布置,盾手乃是防铁骑的马弓,长柄斧钺负责应对秦国的第一轮冲锋。

    赵国并不是没有骑兵,可是即便是赵言心气颇高,也是不敢用本国骑兵去和秦国铁骑掰掰腕子。

    赵国的骑兵,即便是精锐,在秦国铁骑面前,和老子打儿子差不多。

    所以,赵言干脆就没打算用上骑兵,反而是针对骑兵派上了长柄斧钺和枪矛手。

    秦国铁骑最前面的两排,都是马披重甲,不过也只有几排而已。

    所谓铁骑,只是因为骑兵身上有着重甲,一个壮硕的士卒加上一身重甲,即便秦国产马,能够驼负这等重量的战马当真也是极少。

    能够在战马前胸都挂上重甲的,那战马用万中无一来形容都是轻了虚了。

    整个秦国,能够挂上马甲的铁骑,怕不凑不满三千之数,根本不可能全部用在泰山演武来。

    所以,这五百人场即便是嬴谱的孤注一掷,这等铁骑也只有两排。

    这是他最大的权限。

    秦国冲锋,赵国静候。

    第一轮秦国铁骑的马弓根本没能伤到赵国那边的士卒。

    马弓的杀伤力本身就要借着马力,与步弓手相比,自然是要略胜一筹,可是在赵国第一排盾手的防御下,这点箭矢,宛若搔痒。

    但是当秦国铁骑冲锋到足矣看清赵国盾手铁盾上的花纹的时候,他们就从腰上解下了那一条厚重连枷。

    普通的连枷,一条短柄和一个实心铁球之间由四尺铁链相连,挥舞起来当真是威势无双,一般是用在步战。

    可是秦国铁骑的连枷,中间的铁链要短上一尺多,乃是方便骑手借着马力,用来投掷!

    连枷重达二十斤往上,借着马力在骑手手中旋转挥舞之后投掷出去,杀伤力还要增上几倍!

    这乃是秦国铁骑的看家破盾本领。

    盾能防锐利箭矢,对上飞掷旋转的连枷,那就有心无力了。

    但是赵国前阵并不是只有盾手,面对漫天飞舞而来的连枷,赵国也是有所准备,长柄斧钺前伸,半数连枷都被斧钺挂挡下来,剩下的则是给赵国第一排盾手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可是即便如此,阵型丝毫未乱。

    倒是秦国铁骑,在摸出连枷之前就将马弓挂在马背,扔出连枷之后,就双手持枪,全靠双腿控制座下战马,对着林立的斧钺就冲阵而去!

    战马在上阵之前就被蒙住了双眼,全凭骑手控制。

    这才能保证秦国铁骑在面对林立的斧钺枪矛能够无畏冲锋,毕竟人可不畏死,马难不逃避!

    反倒是从第二排开始的秦国铁骑,一把抽出了马刀!

    他们的马刀和平常所用的又有了些区别,从弯刀变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