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道_第二百四十二章:收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二章:收获 (第2/2页)

定会拿出差不多等值的财货出来抵。

    现在听黄树的意思,赵何是要硬吃下这一部分了,显然,黄树并不想让那一位如愿。

    在黄树心里,赵国和赵国的皇帝并不是一回事。

    虽然他出身赵国,在武洲也是坚定地站在赵国阵营,这也不过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武洲四国,想左右逢源注定很难实现。

    秦国对商人确实不太友好,剩下的只能是赵国比较靠谱。

    只有得到了赵国的支持,与其他三国做生意都会顺利些。

    秦赵鲁三国对于一些威力巨大的法宝或是器械都是管控极严,而夜国就是个漏风的摊子,只要有钱,啥都能买到,他们也啥都敢卖。

    不过现在赵国这个皇帝,也是让黄树有些膈应。

    作为商人来讲,享受了赵国的优待和支持,作为回报,给赵国反哺也算是应尽之义。

    但问题就是,赵何比起前两任皇帝来说,给的支持变小了,胃口倒是一直在变大。

    更何况,这小肚鸡肠的难看吃相确实不似人主。

    多宝阁自打武洲四分之后,其实对于赵国的态度很明确,税收和进贡一直都是按时按量,甚至超量。

    泰山演武,多宝阁分进门的天才代代死伤,不过之前无论胜负,赵国的前两任皇帝可都没亏待多宝阁。

    赵何自即位起,好似就把多宝阁当成了另外一个钱袋子。

    薅羊毛薅得厉害不说,泰山演武的利益都开始不顾规则和脸面要强占。

    也许在赵何看来,多宝阁到底只是个商行,在武洲没了赵国的支持,多宝阁很难泛起大浪。

    更别提,多宝阁在武洲的许多基业可都是在赵国境内。

    所以,赵何对多宝阁的态度也是异常强硬。

    许多次摊派了额外的税收和进贡,黄树也是尽力满足。

    这让赵何对多宝阁起了另外的一些心思。

    赵国的国库一直都不算丰盈,毕竟江南那帮子人团结又顽固,那么多财富牢牢把控在手里,连赵飞廉都没能解决,到赵何这一代,那是根本就解决不了。

    加上赵何的开销,比起前两位来说那是要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去,私库的进项往往不够。

    所以,他把眼光瞄向了商人。

    毕竟在他看来,秦国也是一直在这么干的。

    除了修炼士和江湖之外,士农工商,士大夫他是要笼络住,赵国能够维系就看他们。

    农人乃是国家根基,祖宗法度就是不得啃勒。

    工商么,手艺人基本都不会富裕到哪里去,榨干了都弄不出几两油水。

    只有商人好啊,有钱还不难对付。

    用国家的力量去胁迫他们,那简直是予取予求。

    开始是那些小商小贩,后来变成了商行!

    商税自赵何即位之后,不知已是翻了几烦。

    然后,他在商人的阶级中,自然就名声好不起来。

    碍于他的地位,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明确的反对之声。

    但黄树知道,在这么搞下去,只需要一个契机,一个火星子,怕是事态就能让整个赵国为之侧目。

    商人的根本在于钱财和货物之间的流通,他们的力量也在此。

    赵何以为他可以随意拿捏商人,到毫无限制的地步的话,他一定会因此尝到苦果。

    所以黄树在等,等那个契机。

    作为神衍大陆四大商行之一的多宝阁武洲大掌柜,黄树绝对是不会冲锋陷阵在前的。

    先出头容易挨打,这是任何一个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的道理。

    所以,只要等商人们那些被压榨得受不了的一批先跳出来,从众效应一起,他只需往上加一把力,借势就可以完成目的。

    他当着钱阳的面讲这些,无非是在教导钱阳而已。

    他总希望,这个让他看着极是顺眼的小家伙能多一些底牌。

    哪怕并不是修炼上的。

    钱阳自然也是明白,听得很仔细,态度也很恭敬。

    这让黄树对他更是满意。

    天才很少能有这种觉悟,别看那些顶级天才在自家长辈面前老老实实,那是因为地位和力量的压制。

    在其他人面前,他们可是傲气的紧,区别只是懂不懂逢场作戏而已。

    毕竟他们也是有着傲气的资本,天赋和力量让他们和底层的百姓乃至商人完全不是一个天地一般。

    黄树的马车不紧不慢地回了临淄总楼,至于其他几人,自然安排了其他的马车带他们回去,想要坐进黄树的马车,即便是多宝阁总楼来的天才,黄树说不行,他们也是没有资格!

    武洲多宝阁,除了总楼,其他都是黄树说了算!

    回去之后,钱阳就开始了闭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