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道_第二百四十四章:风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四章:风波 (第2/2页)

,他塞人进去就是为了抓权的,所以军部大佬这些手段,在他眼里就是对他的阳奉阴违。

    说实在的,皇帝哪有想象中那么爽,不是想干啥就干啥,想干谁就干谁,很多时候都是要和重臣之间彼此退让的。

    军部就是如此,那一套基本都是皇帝和军部大佬的潜规则。

    奈何赵何不想遵守。

    在他看来,自己乃是一代雄主,英雄如此,文韬武略。

    他选的人又是天才无双,皇家的血脉还能差了?哪怕看看他自己,比不上他这个皇帝那是自然的,不过比起其他家族要强出一大截吧?

    更别说那些人平日难得一见,见了之后夸夸其谈,连赵何也是被震得一愣一愣的,自然就是觉得他们天才之资,万中无一。

    于是赵何自然就想着如何尽快让他们上位。

    他看那些军部的老家伙早就不爽了。

    一个个,对赵氏还算忠心,但天天把太祖和先帝放在嘴边,他们把朕又放在什么地方?

    一个个也没看见有什么实打实的能为,全都是靠着祖辈余荫居得高位,不把君父放在头顶也就算了,尽然还想着架空皇族子弟!简直狼子野心!

    所以,赵何想到了破解之法。

    那就是军功。

    对于普通人来说,军功自然是如天上星辰一般只可远观,哪怕是军伍之中那些士卒,积年下来也未曾能摸到一个最底层的男爵之位。

    了不得在乡下积攒些家底,弄个庄子能够全须全尾地退伍做个富家翁已是老天爷眷顾。

    但对于皇帝来说,要找军功还就真没有那么难。

    边关并不太容易插手,因为边关事关国体,一个弄不好别把自己皇位弄得不稳当。

    那就只剩下剿匪和泰山演武。

    剿匪,这可大可小。

    说实话,在赵国就没什么积年的大贼。

    赵国朝廷不剿,那些大家族都看不过去。

    整个江湖,能算得上大匪的只能是那些豪雄,可是豪雄一般不张扬,都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好招牌。

    哪怕背地里无恶不作,在面上也是仗义疏财,锄强扶弱的豪侠。

    所以,赵国剿匪的功劳,怕是难以满足赵何。

    这得剿多少匪类才能扶持起一大批皇族子弟和心腹啊。

    何日才能掌控军部啊,没有军队,又如何保证自己大权在手?

    所以,赵何不可避免地把主意打到了泰山演武头上。

    其实这也是个很大的难题。

    自从姜子良不参加之后,老一辈基本都不会拉下脸来,即便拉下脸,也要看别人同意不同意。

    其他三国同意的,那就证明你弱,一把年纪,还不能让他国忌惮,你害臊不害臊?

    要是足够强,那铁定不同意啊,所以干脆不提起,给自己和别人多留点面子余地。

    问题就是赵国的统治力一直在下降。

    唯一算得上不用担心的贵族场,也是姜家为首在撑着。

    军事场本来是赵何的主要目标。

    毕竟他第一步就是要在军部扶持起自己人。

    还有别的功劳比得上泰山演武军事场吗?

    可是,两届一下来,赵何就有些无语。

    那些绝世天才,兵家未来的宗师,一个个都在泰山演武灰头土脸。

    赵何开始对他们有些失望,但是转念一想,他们只要守成而已,总不至于不够吧,只要先把权力抓在手里,后面慢慢挑选就行了。

    但问题是,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抓不住啊!

    总不能一直输还给你个大功劳让你上位吧?

    总算,这一次让赵何逮住了机会。

    虽然说军事场有点难看,但好歹也是在泰山之巅插旗的,总战绩好就是遮掩过一切。

    所以,在计算功劳,论功行赏的时候,那一批赵氏子弟,就得了大彩头。

    但问题就是军事场输得一塌糊涂啊!

    本来军事场中的注码有一部分就是军部出的,让赵何安排自己人输掉了筹码不算,现在还搞这一套?

    这不典型的损人利己吗?

    关键还是拿着军部的利益来军部抢位置!

    如果仅仅是军部,倒还没那么大声势,毕竟军部那些人,深谙兵法,要不是把握很大,断然不会闹事。

    是因为贵勋。

    要把功劳安在自己心腹身上没问题,要指鹿为马扶持自己人也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赵何的做法。

    损了军部一出一进,再就是抽了贵勋们的功劳出来。

    毕竟按照赵何的德行,他也在打着小算盘。

    把功劳按在自家人身上,也是要发赏赐的,虽然不用太多,甚至用不着如数下发,给了地位和权利,再多做贪念,那就是怨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