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道_第二百六十五章:陈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五章:陈伯 (第1/2页)

    朱雀大街,那是秦国国度王城最有名的一条街。

    并不是它如何繁华或是如何富贵,而是它代表着老秦人最根子上的风骨。

    朱雀大街最中央有一面大鼓,圆长九尺,就这么被立在那里,周边是四个禁卫。

    无论是什么身份、什么背景,只要有了冤情,意图直通天意,那就可以去敲响这面登闻鼓。

    只是要做好挨廷杖的准备。

    敲响登闻鼓,先要受杖三十。

    要不然你以为那周边的四个禁卫是用来干嘛的?

    没有这一条,皇帝怕是要被登闻鼓累死。

    能扛过三十杖的人,还要面对着极其严肃的搜查乃至询问之后,就可以将自己的冤情放到皇帝面前。

    至于如何,自然是要看皇帝安排的。

    不过一般若是登闻鼓响,皇帝都是最起码安排大理寺,甚至三司合理,皇帝也过问得比较勤,这样的事,算是大过天。

    这是从秦国第一任皇帝嬴开就设下的,一直保存到如今。

    老秦人,勤劳踏实,勇猛善战,但是也气烈如火,受不得委屈和冤枉。

    不管男女,甚至是未张开的娃娃,受了冤屈,若是重了,少不得血溅五步。

    正所谓,五步之内,人可敌国。

    那不是开玩笑的!无论你有多少财富、多大权利、多高能耐,一旦丢了自己的小命,一切不过是个泡影而已。

    所以,老秦人在当初秦国刚建立的时候,自己人里流的血,都很多。

    所以第一任秦皇嬴开才想了这么个法子。

    而嬴开的威望乃至能力,当真就让这面登闻鼓享誉全国。

    秦地之上,没有不服气这位天子的百姓。

    但到了如今,登闻鼓已经没了最初的那种作用,反倒成了皇家公平的象征。

    而朱雀大街,也因登闻鼓,在秦国地位非凡。

    朱雀大街没有叫卖,甚至两边的商铺都极为安静,大多是绸缎古玩之类的营生。

    而那叫做半闲楼的茶楼,就在登闻鼓的边上。

    这座半闲楼,甚至比秦国渊源都长,当初嬴开还是秦王的时候,半闲楼就已经开在此地,那时候朱雀街还没有这个名字,登闻鼓更是还没出现。

    而半闲楼,乃是一处秦国极有名的茶楼。

    相传半闲楼的主人,早在秦王时代就资助秦王府,而秦王得了天下之后,半闲楼的主人也没有提什么过分的要求。

    荣华富贵本是唾手可得,可别人只是要了半闲楼一个特权。

    半闲楼永久免赋,半闲楼中不论官职不论一切,茶客一众平等。

    这乃是嬴开亲口应下的事,只要后辈子孙不忤逆,基本就是与国同休的。

    所以,半闲楼被人趋之若鹜。

    而半闲楼,没有所谓的茶客大堂,只有雅间,私密性极好,更是让一些人放心。

    宫达按约去了半闲楼,一进去,就被一个茶博士带去了二楼的一个雅间。

    那个茶博士甚至没问他身份,仿佛就认定了他一样,理所当然的伸手一请,就在头前带路。

    把宫达带到雅间门口,一声不吭就退了下去,当真是谨慎无比。

    宫达看着雅间的大门,也不犹豫,轻扣三下。

    门应声而开。

    开门的显然不是陈伯,反倒是一个介于青年和中年人之间模样的,身上衣着宫达只是瞄故一眼,这是大户人家贴身随从的样式,虽然没有标识印记,但是质地材料可都不普通。

    一个贴身随从,穿得竟是比一般朝廷里的官员都要上乘。

    那随从眼眸低垂,显得极有分寸,开了门也不说话,侧身让开路,一手虚引,把宫达往里间让。

    而宫达出得宫门赴这样的约自然也是便服,甚至在脸上做了些手脚,一般人还真就看不出他宦官的身份。

    但是到了半闲楼,不仅被被楼下的茶博士一眼分辨出是那个雅间的客人,现在又是这种阵仗,他就知道,约他之人怕是身份惊人。

    宫达一边想着一边往里走,没几步绕过了屏风,走得似慢实快偏又毫无声息。

    这也是他在宫里历练出来的。

    作为皇子的贴身太监,做事的分寸比起普通的下人那要注意太多。

    无论什么事,都要紧着主子的心思,除非主子有意拖延,否则在行动上必须干脆利落,走路无声也是免得引起麻烦和注意。

    屏风后面就是一张圆桌,圆桌后头则是一副软榻。

    软榻上此时坐的人可不就是曾经那个赶车送菜的陈伯!

    不过这位老先生此时穿着打扮可不同以往。

    宫达上回见他已是几年前,那时候陈伯,粗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