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九章:倒霉鬼 (第1/2页)
赵何一直很确信自己的能力。 当初从三大家族手里,收回了好多权力好处,可都是他的得意手笔。 既然他能从那三个家族手里扣挖出好处来,那其他贵勋官员还不是只能任他宰割? 皇帝,代表的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 他倒是没想过。 他之前所有的动作,之所以能够得偿所愿,并非完全因为他皇帝的身份。 甚至这个皇帝只能算最小的一个原因。 大多都是父祖余荫。 赵飞廉当初虽说是个混混出身,但是无论是用人还是御下,都有着独特的天赋和手段。 除却姜子良不谈,萧追月韩重言那个不是人中龙凤? 甘愿为他所用,打下了诺大疆土之后,能够与强秦争锋,这是何等的基业! 萧追月可是一直老老实实尽心尽力。 韩重言虽然也有过怨望,甚至昏过头,但最后还不是任打任罚安心辅佐? 赵飞廉算是打底子。 恩德无人能出赵丹之右。 赵丹可以算得上古往今来仁德第一的君主,对于老臣,可不仅仅是优渥,无论是态度还是荣宠,都算的上君主里头独一份了。 这才让赵国上下,心思归赵氏。 都说升恩斗仇,恩德给多了容易引起怨望自然也是有的。 但是,姜子良在上头压着,也没人敢不服气。 到最后,赵丹落了个千古人君第一的美誉。 庙号乃是仁宗,谥号则是孝怀。 除了那些丧权辱国的末代帝王,也只有赵何能有如此待遇。 这乃是极度的美誉,而非遮掩过错。 但是到赵何就不一样了。 龙祖,虎父,得了个犬子。 登基之前,还算是勤奋好学,各个黄家讲师都交口称赞。 待人处事也算得上有礼有序。 但是登基之后就变化极快。 那张椅子非但给了他无上的荣光,也给了他莫大的勇气。 一个国家,权力永远是抓不干净的,事情也永远不是一个人乃至几个人就能处理完的。 人力有尽时,但是政务权力无穷尽。 这样的认知,导致的后果就是,赵何再没有心思想着开疆辟土,反而老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上那些权力和东西。 几支外军,基本上是各家退让才让他得手,偏偏他还洋洋得意,以此自矜。 要不是看在赵飞廉和仁宗皇帝的面子上,各家不让又如何?他还不是只能看着,顺便被架空也花不了多大力气。 但是得陇望蜀,也就不可避免了。 不过后来在各方的巧软手段下,他发现自己在军权上确实再难有收获了,这才转到政务上。 你说军权,好嘛,至少还算是皇帝安身立命的本钱,大家让一点就让一点,至少就当让这个晚辈、君父能够安枕。 但是政务这东西,可不是胡乱分配就能说的过去的。 首先不说别的,赵何那点手段,真就是儒门一脉的一些皮毛。 儒门表面上心怀天下,仁布四方,实际上呢,想的还真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所以儒家在很多地方,都是有着各种各样婉转迂回的法子来排挤其他门户。 赵何别的没听进去,对于儒家那种天下至尊,一力承担看下家国的想法,倒是对路得很。 所以除了儒家那些课程,他听得格外用心,其他都是应付而已,装得像,后来就不用装了。 而且儒家也并非如此不堪,不过儒家真正厉害的,是党同伐异,这东西教给皇帝还真就没什么用处,关键是,那几个还不敢教,要是真让赵何学明白了,第一个倒霉的一定就是儒门自己。 而赵何自己的悟性还真就不咋地,学的东西都是浅浅的,关键自命不凡。 开始的时候,一众人都不清楚,儒门为了自家的利益,必须大力支持赵何,这更是让赵何信心膨胀。 等到他登基之后,也很少有人再能让他听进建议了。 赵何的手段,实在是太让赵国朝中不太适应。 明明可以很有默契互相之间达成共识的,偏偏他要自作聪明用上一些跟光明正大完全无关的手段。 大家一开始装看不见,他还挺得意,以为是自己的谋划手段高明。 后来大家隐隐约点开,他又觉得是自己的王霸之气让人无可奈何。 反正,英明神武说的就是他。 但是,最有实力的那几个家族都没怎么让他不高兴,那些小门小户还真就不敢炸刺。 这也让赵何对此习以为常。 死了个荣城伯,大不了稍微出点补偿,把场面遮掩过去,实在不行妥协些许也不是接受不了。 这已是赵何认为的极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