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离殇_第二十一章丶杨润清老人指点迷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丶杨润清老人指点迷津 (第1/3页)

    清军很快封闭了黄河渡口,大小口路上迅速设卡,山东全境展开了大搜捕。一队队的清军走街窜巷地搜查。

    池震宇丶鲁振邦和高奉武没有下山走大道小径,在山岭里漫山遍野穿树林趟草地向南走,昼伏夜行,饿了吃池震宇揣来的烙饼,渴了喝山泉水,连续翻了几座山,走了两天,来到了杨家沟后山,隐藏在山上的菠萝棵子丛里。

    到了晚上,池震宇让鲁振邦和高奉武藏在树林里,一个人悄悄下山,跳进了杨家大院,悄无声息的遛进正房。

    杨润清老人正独自一人秉烛夜读。桌子上放着一座烛台,一根蜡烛照亮了桌子周围,杨润清老人左手捻髯,右手举着一张邸报,戴一副老花镜。

    他感觉到烛光闪烁了一下,抬头一看,池震宇站在身旁。杨润清老人连忙起身,连声问道:"你走了这么多天,去哪了?干了些什么?"

    池震宇说:"我和高奉武把鲁振邦救出来了。"

    杨润清老人问:"人在哪呢?"池震宇说:"藏在后山菠萝棵子丛里。我回来告诉家里一声,再给他俩拿点吃的。爸爸,官府正在到处抓我们。我们在杨家沟后山躲几天,等风头过了,我带老娘丶三凤和孩子离开山东。"

    杨润清老人说:"你先到后院见见三风,别惊动你娘,我去给你准备吃的。"

    池震宇答应一声,闪身去了后院去见媳妇。

    杨三风突然看见池震宇走进屋来,又惊又喜,双手捂脸哭了起来。又破涕为笑,赶快下地要给丈夫沏茶做饭。

    池震宇说:"你别忙了,我嘱咐你几句还得上山。我和高奉武把鲁振邦救出来了,藏在后山。我下山找点吃的。官府在抓我们。咱们在你娘家躲几天,风头过了,就离开山东。"

    杨三风担心的问:"去哪呀?"

    池震宇说:"还没有想好,远点走,到官府找不到我们的地方去。"

    说完,池震宇转身向外走,边走边说:"我们就在山上住,风头过了我下山找你。"

    杨三风扑到门口,望着丈夫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池震宇来到前院,杨润清老人一手拎一个五层的食盒,一手拎一个大水壶,里面灌满了开水。对池震宇说:"后山有一座山洞,山洞有另一个出口,我在洞口周围都栽满了荆棘棵子,洞口隐藏在荆棘棵子里,外人找不到。是用来预备躲避战乱的。我把你们领到洞里,你们在洞里躲几天。每天夜里我给你们送饭。"

    池震宇感激的对杨润清老人说:"爸爸您一把年纪了,我们在外面熬几天没关系,您就别上山了。"

    杨润清老人说:"别废话了,走吧。"池震宇赶快接过食盒和水壶,和杨润清老人一起向山上爬去。

    池震宇和杨润清老人找到了鲁振邦和高奉武,杨润清老人带着他们去山洞。池震宇丶鲁振邦和高奉武把马牵到山后的树林里,在树林中的一片草地上把马拴好。草地中央有一股泉水。池震宇很满意,就让马在草地上吃草,三人跟着杨润清老人找山洞。

    走过一片山坡,在树林的里面,有一片将近一人高的荆棘棵子。杨润清老人带着三人拨开荆棘棵子向里钻。里面有一块巨石,拨开巨石根的荆棘棵子,露出一个山洞口。

    山洞口很小,被荆棘棵子掩藏的没有一点踪迹,杨润清老人走到跟前,又搬开一块挡在山洞口的大石头,伏下身,向山洞钻了进去。池震宇丶鲁振邦和高奉武也跟着钻进去。

    山洞口仅能容纳一个人钻过去。钻到里面,弯腰在曲曲弯弯的甬洞里爬了十几米,山洞慢慢宽敞起来。杨润清老人点燃了带来的一盏马灯,洞里亮了起来。杨润清老人站了起来,里面是一间屋子大小的空场。

    杨润清老人把马灯放在洞壁突出的一块石头上,池震宇把食盒放下,杨润清老人打开五层食盒,里面是一只酱肘子,一块酱牛rou,一只烧鸡,一叠葱花饼,一笼屉猪rou大葱包子。

    鲁振邦和高奉武已经饿坏了,抓起包子就向嘴里塞。杨润清老人说:"你们慢慢吃,我还要和你们聊一聊。山东你们不能呆了,直隶也不能去。你们想好了去哪了吗?"

    鲁振邦嘴里塞着包子,呜噜着骂道:"慈禧老妖婆卸磨杀驴,用我们杀洋人。洋人打进来了,她扔下老百姓跑了,怕洋人让她下台,杀我们讨好洋人。这个老妖婆是卑鄙下流的小人。"

    杨润清老人说:"慈禧西逃路上下旨剿灭义和团,她心里只有爱新觉罗家族的天下,对义和团弃之如破履,用完即弃。只要能保住爱新觉罗家族的天下,老百姓被杀光了她也不在乎啊。义和团一窝蜂式一哄而起,互不统属,只是杀洋人教民泄愤,乌合之众,败亡是必然的。"

    高奉武叹口气,说:"义和团败了,还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天下,我们向那里逃啊。"

    杨润清老人说:"你们闯关东吧,前几年山东大灾,不少人沒活路了,就去闯关东。东山里地广人稀,找块地开荒,就能活呀。"

    池震宇说:"东山里是满族人的龙兴之地,大清立朝就禁封起来了,不允许内地人进去呀。"

    杨润清老人说:"禁不住了,顺治年间,就有人活不下去了,偷偷跑到东山里寻活路,这些年年景不好,年年遭灾。战乱不息,兵匪横行。满人进关跑马占地,权贵豪族掠夺土地。没有土地的穷人只能去逃荒,偷着越过柳条边的人更多了。"

    高奉武问:"朝廷禁封东山里,我们是逃犯,抓住不得杀头啊?"

    杨润清老人说:"东山里地广人稀,你们向蒙地里走,去上荒,上荒扎萨克图王旗郡王正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