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3、画大饼给满朝勋贵重臣吃  (第1/1页)
    “是啊,就要殿试了,这可是大事,也不知道秦王可有什么办法,再助我等一臂之力?”有人开口。    陆续有人开口,言语恳切,态度放得很低。    自家小孩的前途,都在别人手中呢。    他们小孩他们了解,顶多也就半桶水,这样去殿试,不得让人耻笑?    夏冬和严鹄还有几个考得好的,还是有些底气,不至于太担心。    朱载基点头,扫了一眼众人,淡淡笑道:“各位放心,我自有安排,保管让你们家的小子,获得不错的成绩。”    试前须复试,在紫禁城内的保和殿应试。    复试毕,于四月二十一日应殿试,也在保和殿。    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    最后由考官选出最优的十篇,交给陛下钦定,御批一甲一二三名。    就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人,也被称为天子门生。    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    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也是科举的最后一项,最高一级考核,由皇帝亲自来大殿主持廷试。    当然,此时的殿试,与历史上是有出入了,时间上就提前了一个月。    朱载基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把握,复试题目,朱载基有六七成把握,    但最后,还是要由嘉靖来定名次。    这一关,就没有cao作空间了,全部得看他们自己发挥。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大多数人,已经是占尽了先机。    朱载基很镇定,看起来胸有成竹,他的话,还是让众人放心了下来。    “秦王真乃神人也!有秦王这句话,我放心了。”有人举杯示意。    朱载基起身,对隔壁的少年们说道:“这两天,都来学堂,教你们应对殿试之法!”    “是,秦王!”严鹄等二十八人齐声鞠躬行礼。    正式场合,他们还是要做做样子的。    “都坐下吧,吃饱喝好后,可以下去转转,看看我西山大好风光,注意不要影响百姓,也不要踩踏秧苗。”    朱载基对他们笑了笑。    这也是要让这些小少年,看看改革的好处,让他们更加信服,以后帮自己处理,多和他们家长说说。    尤其是郭猛三人,更是有一股成就感,这大好河山,就是你们哥哥,我们辛苦打下来的!    此刻,二楼雅间,只剩下他们三十余真正的勋贵臣子,其余家眷小子护卫都下楼,去旅游了。    把这些闲杂人等打发走了,朱载基开始说正事。    “诸位,现在我们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商业帝国,    我准备在顺天府,先创建一套完善的商业体系,    比如,先在某中心地段开设一免学费学堂,让所有人的适龄小孩都可以过来进学!    然后在食堂附近开设一条美食街,食堂免费,美食街收费。    建设一大批各等级屋舍住所,普通的让学生免费住,好的宿舍,就收取他们的住宿费。    再在一些交通中枢设立驿馆,安排马车,可租用。    再建立一些个商场,其中售卖各种物品,例如各色书籍、笔墨纸砚、玩具、衣服,马车……    还可以建造一些个游乐城,供人在空暇之时消遣娱乐。    然后也可以再搞些休闲会所,养些扬州瘦马……    当然,这前期是需要一笔非常庞大的投入,这也需要各位投资,入股,以后坐等分红收益!    这些。    一是,为大伙这样的有钱有势之人提供更优更好的服务,顺带让各位也能躺在家里就能把钱赚了。    二来也可以让许多百姓有事做,能赚点小钱养家糊口,这样一来,也能让国泰民安,    三来,一旦这样长期以往,必然会有很多人不再为生活发愁了,自然可以刺激经济发展。    最后,这也是一个试点,一个基地,日后发展好了,可以在其他地方依次推行效仿!    诸位仔细想想,这样的好事,利民利国,为何不能做呢?”    朱载基把心中的设想,大胆地公布于众。    这想法太过超前,也太大胆了。    如今农业尚且不发达,除了京畿之地,多有饿死骨!    没有农业的支撑,谈什么商业?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基础,只有保证,绝大多数百姓衣食不愁,才有可能实现第二步。    严世藩点头称赞:“秦王果真神人!这番大胆设想,就让我心服口服。若是真的能施行,这倒确也是个大好事…可惜,现在这情况下,百姓哪里有多余的钱财和精力去消费?难难难…”    朱载基双手撑在桌子上,认真看着众人。    他们大多也是和严世藩的意思差不多。    “哦?难在何处,还请东楼叔详解。”朱载基一副不懂的样子,让严世藩自己来说明难处。    无非也就是那些几个阻碍。    农业,旧制,以及担心。    让他们自己说出难处,也是为了在一会,让他们没有退路,只有听自己的安排!    严世藩摸了下肚子,环视了一圈,笑道:    “哎呀,这事啊,初步看来,有三难!”    “一:还是最根本的问题,百姓生活都不易,想要他们消费,几乎不可能!    而我们这些勋贵重臣,虽然有些闲钱,但总归是有限的,这生意做来做去也是自己这个小圈子,没有什么太大的意思。”    不少人点头认可。    “二:大明虽不禁商,但也没有大肆行商的,尤其是官员,更是对此不齿,不屑。陛下也未必会支持,制度也有诸多限制。”    “三:这个倒是些小问题,无非就是我们要是投钱进去,要是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没有把这套商业给发展起来,不久要亏一大笔钱?”    “东楼兄说得有理。”朱希忠点头认可。    大伙都纷纷认可。    朱载基也点头称是,但他却又笑了笑,说道:    “要是我有解决之法,把这三个问题都解决!    并保证各位,要是按照我说的来,年底收入必翻一番!    三年之内,十倍也不是不可能!    十年后,大明将鼎盛,诸位青史留名,个个家中钱两如山!    各位还会有其他意见吗?”    众人大惊,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收入翻一番,现在都快到四月了,就算施行这些,最少也要一个一两月才能筹办完全吧,年底还有多久?    更别说三年,十倍收入!    十年后……    想都不敢想!    他们心底,还是很有想法的。    要是稳赚,还有这样大的收益!    而且,大明盛世青史留名,钱财如山,不用担心贪腐被清算……    问题是,有这样的好事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