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因情感meimei (第2/2页)
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希望黛玉来吗?希望也不希望,此时的宝玉是孤独的,他很渴望黛玉对他的关心,哪怕就是看一眼内心也能无比开心和快乐,忘却身体的疼痛,但他也不希望黛玉来,他怕黛玉看到自己狼狈的样子而担忧,黛玉本来就身子弱,为自己烦忧cao劳这病恐又会重了几分。 宝玉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这就是小情侣之间没有那些世俗的客套,有的只是对彼此的关心,有人说黛玉怎么不早点来,看黛玉眼睛就知道了,她已经哭了快一天了,别忘了黛玉是绛珠仙草转世来此一遭就是为了还泪,所以黛玉对宝玉最珍贵的情谊就是永远为他而流的眼泪。黛玉心中也一定是难过的,她也不知道要如何面对宝玉,也许是心中那无尽的牵挂让她实在难以控制这才跑来了怡红院。 宝玉也是一样,没有抱怨自己身体上的疼而是担心黛玉此时跑过来受了暑,还告诉黛玉自己没有事只是为了哄骗他们而已。两个人都在用心地关照着对方,没有什么甜言蜜语,也没有什么你侬我侬,唇齿相依,我不允许你受到任何伤害,痛在你身,疼在我心,这是宝黛二人经历那么多事情之后的惺惺相惜。此时的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而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就是这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有人说黛玉变得世俗了,怎么也劝谏起宝玉来了?其实这不是一句劝诫而是从心而生的惦念,黛玉和宝玉一样都是要活出自我之人,他们都不在意那些世俗的眼光和规矩,更不在乎世人如何看待自己,他们只想按照自己的内心活成自己期望的那道光,这是二人长久以来达成的共识,所以黛玉只是心疼宝玉,不愿其再受苦,所以才含着泪说出了这句话。 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的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宝玉当然不会悔改,他骨子里的叛逆不允许他因为一点疼痛就放弃了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宝玉更不会因为一次挨打就动摇了他心中对于美好的渴望与期待,这才是他宝玉真正的样子,宝钗、袭人永远不会懂,贾政也永远不能明白,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懂他的人只有黛玉一人。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宝玉心中始终惦念着黛玉,自己行动不便就吩咐晴雯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他做什么呢。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像一件事。”宝玉道:“没有什么可说的。”晴雯道:“若不然,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呢?”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 宝玉这里故意支开袭人而让晴雯去送帕子,因为宝玉心里很清楚袭人是个多心的女孩子而且袭人年长自然明白“旧帕子”的含义,若是被袭人知道了自己耳根子又不得清净了。可晴雯却不一样,喜怒都在脸上,只是照办主子交待的事情,从不多问,也不多心,晴雯绝对是宝黛之间的“神助攻”。 晴雯听了,只得拿了帕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帕子,见他进来,忙摆手儿,说:“睡下了。”晴雯走进来,满屋魆黑,并未点灯。黛玉已睡在床上,问是谁。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道:“做什么?”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来给姑娘。”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给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此时黛玉屋里并没有掌灯,前面就说了黛玉已经哭了一天了眼睛肿得像个桃儿一般,她毕竟也是大小姐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窘态这才没有点灯,在床上躺着心里还牵挂着宝玉。晴雯来送帕子,黛玉开始以为是新的,她本来就有洁癖不愿收这些来路不明的东西,可当晴雯说是家常旧的黛玉瞬间就明白了。还记得前文小红贾芸借帕传情,这里也是一样的含义,如果是新帕子并无意义,但用过的帕子可就成了个人的私物,将自己的私物赠与别人就有了定情之意,黛玉也感受到了宝玉对自己的那份真心。 黛玉望着这两块帕子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馀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写道: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不在话下。 这三首诗就是著名的“提帕三绝”,三首诗有一个共通的题眼那就是“眼泪”,第一首诗说的是宝黛二人从纠葛嫌隙到两情相悦,这其中当然有彼此不理解的痛苦,也有解开心结后的开心;第二首诗则表达了黛玉对宝玉挨打之后的牵挂以及自己内心的无比心疼,而她能为宝玉做的只有偷偷地流泪;第三首诗中有一个典故就是“湘妃”黛玉对宝玉一片忠心与赤诚,奈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他们的爱情终究还是一场悲剧。“提帕三绝”就好像现代的情书一样,羞涩的少女像心爱的少年表达情愫,他们的爱情干净而美好,不知令多少人羡慕。从“送帕”到“题诗”这是小情侣间第一次互相表达对彼此的爱意,我们感慨美好的同时又不禁感叹这对小情侣爱情长路将会多么艰难,这就是回目中提及的“情中情因情感meimei”。 宝钗的“探”带着诸多的目的,黛玉的“探”则饱含着nongnong的爱意,对比之下我们就能看出宝玉为何会选择黛玉了。“两探”的故事到此结束,接下来还有“两劝”,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以错劝哥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