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7、哑口无言的大儒 (第1/1页)
朱重八是大帅。 周芷若身份特殊。 两人都没有吭声。 刘信伯温和常遇春他们也不敢捧过去看。 只能在一边耐心地等着。 朱重八继续看下去。 第八惑:“士农工商,儒士自居于四民之首,地位尊贵。 只修圣人之言,是为清贵之士。实则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高高在上脱离了社会实况,不知百姓疾苦,不知百姓之所需,又何以治世安民?” 李剑风总共写了八问。 朱重八看完之后心中畅快,抬头哈哈大笑起来。 待到朱重八笑够了。 刘伯温才问道:“大帅何事如此开怀?” 朱重八招手道:“你们都过来看一看,师尊这八问,当真是深刻无比。 看了让我前所未有的振奋,儒学和儒家,将无法阻挡我们的脚步……” 周芷告退一声,就离开了大殿。 刘伯温,徐达和常遇春他们,赶紧凑过去看李剑风写了什么。 这一看之下。 徐达和常遇春两个武将。 感觉实在是过瘾,看了让人畅快无比。 刘伯温则是心里大惊。 在这八问之下,儒家和儒学的根基必将动摇。 那么他们将要举行的科考,还有将来要推广新版教材。 都将会压力大减。 刘伯温也是儒士,但是能参与到这种千古大事当中的来。 刘伯温激动得不能自己。 看完之后,刘伯温说道:“大帅,请抓紧印刷这八问,张贴到所有城镇去。 并让人大声宣读,尽快地广而告之,使天下人尽知这八问,则大事可成亦……” 朱重八:“正有此意,师尊给出的这八问,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啊!” 刘伯温:“龙神乃天神下凡,也只有龙神才能发出这样的天问了!” 接着朱生八让刘伯温,把八问抄写了一份。 立刻拿去安排人印刷。 并让徐达和常遇春配合,尽快把八问给传遍天下。 至于原件,则被朱重八小心地收了起来。 此乃神仙笔迹,传世之宝。 自然要好好地保管起来…… …… 杭州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地处江南,乃是鱼米之,丝绸产地。 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财货。 养活了大量的读书人。 这一天在杭州城里边,又有儒士大规模的聚会。 直接包下了有名的明月楼。 没有一定名气或身份的人,想参加这个聚会都没有资格。 大儒和青年才俊欢聚一堂。 光是一楼的大堂里边,就聚集了数百儒士。 大家都在高谈阔论着,都在抨击着神龙军将要举行的科举考试。 忽然有一人满头大汗地,匆匆跑进了明月楼来。 有认识的人看到满头大汗之人。 开口招呼道:“孙兄,你这是怎么了,可是身体不舒服?” 孙兄掏出一张纸递给好友:“你先看看这个。” 其好友接过看了一眼,抬头笑道:“吾有数惑问儒家?这倒是问对地方了。 这里有的是饱学之士,不管此人有什么问题,肯定都能给他解答。” 孙兄:“你先看完再说。” 其好友开始看了起来。 然后越看脸色越不对劲。 开始时是笑眯眯的,很快就没有了笑容。 继而脸色沉重,再到脸色苍白,最后和其好友一样满头大汗…… 拿着手上的纸张,直接就愣在了原地。 旁边的人发现气氛不对,就揍过去看那纸上到底写的是什么。 然后接二连三地。 聚会的儒士一个个,都变得脸色苍白,浑身汗如雨下。 那纸张上的内容,正是李剑风提出的八问。 今天刚刚张贴到了杭州城来,并有人大声的在宣读着。 那位孙兄来参加聚会的路上。 听到有人议论就过去看了看,一看之下大惊失色。 接着反应过来此事太过严重。 匆匆跟人找来笔和纸,当场抄写了一份就跑来了明月楼。 在明月楼的二楼,有几位大有名望的大儒。 正在品茶聊天。 慢慢地也发现了大堂中的气氛不对劲。 于是有位老头问道:“下面出了什么事情,是发生什么意外之事了吗?” 有人扬起手上的纸张:“刘夫子,你可能解答这八问?” 老头不解:“什么八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呆会儿再探讨嘛!” 下面的士子,拿着纸张脚步匆匆的上了二楼。 把纸张递给了刘夫子:“请夫子过目。” 刘老夫子开始并没有在意,可是仔细一看,整个人如遭雷击,脸色大变。 身形摇晃,浑身无力。 要不是旁边的人及时扶住了刘夫子,他就当场摔倒在地上了。 被人扶住之后,刘夫子喃喃道:“杀人诛心,杀人又诛心呐,噗……” 刘夫子直接当场喷血。 这下子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 把刘夫子扶着坐下,有人忙着去叫大夫。 有人则拿过纸张看了起来。 剩下的几位大儒看完之后,个个相视无言。 面对这八问,几位大儒真的是哑口无言了! 那几位大儒像是一瞬间,就苍老了十多岁一般。 没有了之前的意气风发,没有了精气神。 如同行将就木的老朽之辈…… 类似的事情,在很多大城里边都在上演着。 一场场声势浩大的聚会,在八问出现之后,全都匆匆而散。 之后再也没有人,敢于质疑此次科举考试,儒试题只占三分之一的事情了。 反而是各地的年轻士子,有不少人满怀希望地。 回家认真地读起了《格物致知》这本书。 开始正视将要开始的科举,开始认真地准备考试…… 八问一出,天下形势瞬间反转。 神龙军还派出了不少人,带着印刷好的八问过江。 把针对儒家的八问,传达给了长江以北的读书人。 消息彻底传开之后。 所有的质疑声都消失掉了。 反倒是有更多的人,准备参加这次科举考试。 就连长江以北,在神龙军的地盘之外。 都有很多人赶到江南去应试。 于是科举如期举行。 并且效果还非常的好,为朱重八他们选出了不少可用的人才。 有了更多人才的神龙军,发展得更加快速稳当。 整个江南稳定了下来。 快速发展了一年多之后,神龙军积蓄了一们定的力量。 开始誓师北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