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红与白(一) (第1/2页)
大多数人小时候的记忆都会时间推移渐渐模糊。 发育尚不完全的大脑,加上无意识的记忆方式,让幼年时的记忆很难保留在我们脑海中。 到了十几二十岁的年纪,小时候的记忆往往只会剩一两个片段。 关于某个下午的温暖阳光,或是某人的一个微笑,亦或是某种当时不能理解鲜艳颜色。 这些清晰记得,但回忆时又好像隔着一层雨雾,不知前因后果的朦胧记忆,就好像走入了一场别人的梦境。 有人轻笑着当做一场幻梦遗忘,可有人却记得无比清醒。 困在梦里,不得出路。 大概是能量相似的原因,洛牧第一次走入一个人如此遥远的记忆中,就好像走进了一张没有画完的画布,这里涂抹几下,一旁却是空白。 白色和红色。 安冉的儿时记忆里,能记清的只有这两种色彩。 不是一半骨汤一半牛油的鸳鸯锅,而是由一种平淡,又更为深重的颜料涂抹而成。 红色,来自山楂树。 就是栽在院墙边的那颗。 十几年前,那颗山楂树长得还很茂盛。 模糊的记忆中,幼时的安冉常常搬着一个小板凳坐在树下,秋日里午后的温暖阳光透过山楂树的叶子,落在身上,很温暖。 树下的小人儿,瞪大眼睛眼巴巴地瞅着绿色叶子中一串串红绿相间的山楂。 像是在等山楂成熟。 因为与山楂红色相关联的,是一种酸酸甜甜的味道。 “是山楂糕的味道。” 安冉的声音在洛牧耳边响起。 “你能知道我在看什么?” 小桌子上,白猫淡金色的瞳孔睁开,看着对面的女孩 “能的。” 安冉的手指好奇的碰了碰白猫点在自己额头上的尾巴。 “不过我会尽量不出声,保证你的观看体验!” “第三人称看自己的记忆总觉得有些奇怪。” “我妈做的山楂糕特别好吃,我现在还……” 安冉在一边絮叨着,就好像和朋友起看电影一样,洛牧倒也不介意多一个观众,而且观众还兼职制片。 … 山楂糕的味道确实很好。 年幼的安冉抱着白瓷小碗坐在窗边,红色的山楂糕就着秋日里不怎么温暖的阳光,一口又一口的,很快就消失在碗里。 每一口下去,那种只属于小孩子的满足与欢喜,即使对于缺少共情能力的洛牧而言也能感受一二。 直到小手伸到碗里摸不到下一块儿,不甘心的手指在碗底使劲的抹两下,把碗扣在脸上伸出舌头舔到没味道也不算完。 不甘心的小小身影,抱着白瓷碗蹦跳着跑向厨房。 ‘mama我还要一碗!’ 还没跑到厨房的小人儿就已经这样喊着。 小孩子心里装不下太多事,想着山楂糕就忘了手里的碗和脚下的门框。 啪嚓! 白瓷碗碎成几片散落在水泥砂浆的黑色地面上。 裹着小棉袄的安冉趴在地上紧随其后。 再紧随其后的就是响亮的哭声。 “黑历史真的不想给你看啊!” 安冉的声音再次传来。 随之一起的是厨房里走出来的女人。 女人系着亚麻色的围裙,手里拿着一块破抹布擦手上的油。 这是安冉记忆中的那道白色。 女人的长相和长大后的安冉很像,一样的白皙皮肤,一样的柔和五官,特别是笑起来的样子几乎一模一样。 只是女人的脸上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忧郁气质,加上眉角的一道疤痕,让她的笑容少了几分和煦,多了几分清冷。 就像江南的阴雨。 小孩子不知道什么好不好看,在安冉的记忆里,只记得和村里的其他人相比,自己的mama要白的多。 女人绕过地上的碎片走到安冉身边,能看出女人的左腿有些跛,走路一瘸一拐的。 ‘不哭不哭,摔倒哪儿了,疼不疼啊!’ 女人抱起安冉,拍着她的后背,轻声细语的安慰着。 让孩子不哭总是很简单的,对于小安冉来说一碗山楂糕足矣。不一会儿小安冉又抱着一碗山楂糕,眼角挂泪,嘴角带笑的跑回屋。 女人送走孩子的笑声,随后低下身清理着地上的瓷碗碎片。 破碎的瓷片边缘很锋利,一不小心就划破了女人的手指,鲜红的血液滴在白瓷碗上,格外的显眼。 女人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然后一块块的把碎片包在抹布上,拿到屋外。 但女人没有注意到,虚掩的房门里有一对好奇的眼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