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青鲤村 (第1/2页)
青鲤村在武阳城东边七八里处,临近桃花江且地势低洼,天地作合使得村子周围形成数十口青草池塘。 每至鱼熟时节,青草千行,百鲤行军,被评为武阳十景之一。 “娘生我那日,家中网获百尾红鲤。祖父摆下百鱼宴,大宴宾朋。我名字也来自于此,宁先生才学不凡,何不猜猜?” 年轻人性格跳脱,对名字来历颇为满意,见谁都要讲述一番。 中年人暗自摇头,显然也见多不怪。他只关心这个收费便宜的宁先生有几分真本领,能否解决青鲤村的麻烦。 宁云卿迟疑道:“莫非你名为,摆鱼?” 年轻人很惊讶地张开嘴,随即有些气恼地跳脚:“宁先生怎么想的?怎么会是摆鱼?多么难听!在下鱼宴,青鲤村李鱼宴啊!” 张宣子很小心地避过泥巴踩在青草上。听两人对话,脸上虽毫无表情,心里偷着发笑。 那天白纸街破碎美人的教训,让她明白山外世界的恶意与危险有时来自些不经意的东西,或许一句话、一个表情。 不能每次都麻烦师父,张宣子偷偷望向宁云卿的背影,白袍宽袖,麻绳束发,清逸卓然。虚岁十三的小姑娘,就着水面倒影映照蓬乱的头发,微微叹息。 四人走在乡间田埂上,两边青翠禾苗整整齐齐,生机勃发。 前方有座石牌中间上书‘青草鲤塘,礼仪之村’。字风刚正雄健,方正间藏了傲然不屈之气魄。 两根石柱上雕刻麒麟、朱雀等祥瑞之兽,虽然历经时间洗礼,依旧可见鳞爪飞扬。 青鲤村村正李守业回头看向宁云卿,感慨地道:“宁先生请看,此乃西坡居士遗迹。” 西坡居士是国朝初年大儒苏林康,官至太子少师,元武末年,太子惊惧而亡,登极继位的四皇子忌惮而将其逐出庙堂。 在谪贬道路上广设文坛于乡野,桃李满天下。后来学生里共出过五位宰相,十七位尚书,死后哀荣可谓无限。 宁云卿轻轻点头,原来是林康先生故迹,难怪能得武阳十景称号。 李守业自豪地笑道:“宁先生,别看俺村养鱼为业,却是一等德化善地。出过受朝廷表彰的孝子八人,立下贞节牌坊的妇人三十五位。村内私塾,各家弟子皆可进学,知晓礼仪道德……” 李鱼宴小声打断道:“原本应该三十六座,可惜两年前……” “闭上臭嘴!” 李守业虎目一瞪,吓得李鱼宴连往后躲,差点摔进道边水沟里。 宁云卿笑着打圆场,夸赞了番青鲤村的德化,转而问道:“李村正,前方就是青鲤村吧?那件怪事是否也可言说了?” 青鲤村因苏大家题字,名虽为村比镇还大,有四百户人家。李、秦、曹三族大姓各三四十房,其余小姓百余户。入村唯一道路是座青石拱桥,把池塘一分为二。 沿塘环绕几十座官府褒奖节妇的石牌,在阳光下散发德化的光芒。 宁云卿用御灵目望去,恢弘气势升腾五六丈,这样的地方,哪怕是妖王也未必敢擅闯作乱。 李守业在桥边站下,看向波光粼粼的塘面,这口环绕半个村子的红鲤塘。 “此事说来惭愧。” “如此德化之地,两年前,却出了位登徒子!” “行迹放浪,言辞无忌,不守礼法。各家大姑娘小媳妇,对其避之不及。” “三月前调戏秦老大家小女,失足掉进红鲤塘淹死,按说是天收之!” “谁料他死不悔改!” “自他死的那日,这座池塘莫名多了条乌头鱼,身长七尺,红鳍黑须,尖嘴长舌。” 宁云卿看向风平浪静的塘水,桥对面便是青鲤村,正值午炊,不少男子在挑水淘米。 “男子经过无事。但凡女子,无论鬓白老妇,还是黄毛丫头,一时离得近了,必被那鱼怪拖入池塘,与之,与之配合……,虽说不曾害命,却使得人心慌慌,更有伤风气。” 宁云卿稍稍了解原委,难怪李守业之前不愿说,这等事确实很难为情,想了片刻,问道:“区区一鱼,纵有怪异。贵村熟知水性的人不少,就未曾组织捕杀?” 李守业摇头道:“谁说没有呢。鱼怪极为狡猾,而这淤泥层下水脉与桃花江相通,无法覆水干塘,几次均未成功。” “原来如此。” “宁先生,若能降伏鱼怪,青鲤村绝对重谢!” “听你所言,鱼怪法力低微,难处在于引其出现。” “宁先生有办法?” 宁云卿笑道:“投其所好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