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公室楷模,熊保千古 (第1/1页)
翌日,清晨。 宣石城门口,数百楚卒身穿白色布衣,手持白幡神情悲切的跟随在十几辆战车旁,战车上整齐排列码放着竹简。 首辆战车上站的正是身穿白衣带白帽的昭化,带着悲伤心情随战车迅速向宣石城门口而来。 “来着何人!做什么的!” 城门卫卒长见战车靠近大喝,身旁吴卒迅速集结成防御姿态,城墙头上的强弩亦对准昭化等人。 一声令下,强弓硬弩顷刻间将其尽数歼灭! 昭化抬起头看向墙头的城门卫,语气悲切的喊道:“大楚军中左史前来请降!望吴王接见!” 说完其语气哽咽,泪流满面,周围楚卒闻之更加悲伤,轻声低泣。 城门卫闻言心中大喜,战争结束胜利了,口中喊到“左史稍等,我去通报!” 城墙上的吴卒闻之大喜,口中大喝:“大吴万年,大王万年!” 激昂澎湃之声迅速传遍城门营,接着传遍整个宣石城,整个宣石城进入了狂欢喧闹中。 府衙大厅,吴王乘端坐于台阶上的中央主案之后,公卿大夫分布两侧脸上皆露着笑意。 昭化一身白衣手捧华贵木盒缓步走到大厅中央,弯腰施礼道:“我军请降,此乃兵符印信请吴王查验!” “哦,楚军主帅熊保怎么不亲自请降啊,是看不起本王吗!” 吴王乘挥手让寺人去接兵符印信,看着昭化语气略怒。 昭化闻言脸色变得悲切,口中哽咽道:“主帅熊保!已于昨夜自刎在大帐,以身殉国!” 吴王及公卿大夫皆是一愣,万万没想到辅国柱石中阳君会自刎。 身为大楚权倾朝野的中阳君其地位并不比一般小诸侯国公侯低,一战之败不足已让楚王杀了他,若杀公室宗族之心会动荡于国不利。 吴王收起怒容感叹道:“何至于此!中阳君在当今楚王年幼这些年有镇国之功,于楚王室有汗马功劳啊,性情刚烈!如此人杰可惜了” 姬少易亦是有些惋惜这个楚国公室大臣,想不到传言浪荡公子还有这刚毅的一面,令人敬佩。 走出站立的位置于大厅中央向吴王施礼道:“我王应以王侯之礼将中阳君礼送归国,以显吴国对中阳君敬意!” “不错,此事按你意办!”吴王乘点头赞同道。 “我意在宣石城中修建一祠堂供人祭拜,以赞扬中阳君殉国之志,以供我吴人敬仰其忠义学习!” 姬少易随后又道。 “碑文上刻有生当亦人杰,死亦为鬼雄!之句表达对其崇高敬意!” 昭化闻言动容,转身弯腰拱手施了个大礼道:“王孙,仁义也!楚国上下感激涕零!” 姬少易连忙扶起昭化道:“中阳君气节存千古,当此殊荣!” 作为敌军之人,亦对姬少易气度折服。 对于曾经战场上差点杀死自己的敌人,不加已污蔑打压,还为其修建祠堂扬其名声气节,可谓大度。 随后,姬少易代吴王携二十万大军去楚营接受投降。 待到大营只见数十万大军穿着普通布衣瘫坐在一起,垂头丧气死气沉沉。 堆积如山的盔甲兵刃随意的堆在一起,战车亦散落一遍,滞留吴国的楚卒和返国的楚卒分隔两地。 姬少易看着眼前一幕,楚卒尽是武者,大多武道不低,可谓精锐。 甚是感慨暗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若熊保能够有此心,不知今后熊保能否一报战败之仇! 摇头甩掉心中思绪,见到楚国武器装备士卒精锐竟产生了几丝担忧,心中打气吴国有我在一日,能战胜一次就能战胜第二次! 姬少易令子成将军率领十万大军押送近三十万楚卒乘坐舟师送到江对面的舒国,不在理睬让楚国属国舒国cao心。 姬少易则带着近三十万楚卒返回吴都,沿途路遇城邑皆留下降兵楚卒登记在册。 让各地府衙看管,再让楚卒帮各地官府干重活,租借给卿大夫家做劳工收租金,楚卒皆为武者干活是一把好手。 三十万武者对楚国而言可能不太在乎,但对于吴国而言已经是一支庞大的劳动力,今后会给吴国朝野带来大量的税收。 各地出现的楚卒奴隶也极大的震慑了心怀鬼胎的一些老世族大夫及各地盗匪,也让游历的士子游侠感受到了吴国的强大。 姬少易因在各城邑安排楚卒的事耽误了时间,吴王等卿大夫早已归都半月有余,朝野积压的政务也都已理顺。 只待大军回都举办胜利仪式了,各有功之臣对姬少易的归都是往眼欲川,都等着封赏呢。 吴都,城门口,大街两旁。 此时太宰申成及诸樊率领数十朝野重臣和不计其数的吴都国人百姓迎接凯旋而归的姬少易及吴军将士。 所有的人脸上都露着自豪的笑容,挥舞着双手和相熟之人打招呼,以向同伴炫耀自己有个英雄朋友,十分自豪。 “狗儿,我孙子可在?”一满头白发在一妇人搀扶下寻找自己孙子,许久没寻到,刚好看到同街的娃问道。 “婆婆!子西他战死在宣石城了,子西是英雄他宰了十三名楚卒!遗体掩埋在宣石城的英雄碑附近,是王孙所立每日有人清理祭拜,很好找的。” 叫狗儿的兵卒请示军吏后到老婆婆处迅速解释清楚,又返回大队。 留下了强迫自我镇定却泪流满面的老婆婆,妇人在一旁失声痛苦却遭到老婆婆呵斥:“为国而战,杀敌数十,死战不退,我孙豪杰也!为母岂可做小儿姿态,让孙儿名誉受损!” “黑豚,可见我夫?他和你同时入军的啊,为何不见他!” 一年轻妇人抓住一吴卒神色焦急的问道。 “大嫂莫急啊,甲胃乱了,王大哥战场建功升旅长了,当大官了留守鸠兹城了,待时局安稳了便回返!” “岩,你在那里?” “植子,听到回话啊!” 见到凯旋而回的将士最为欢喜的莫过于吴都百姓,吴军精锐士卒大多征收于吴都周边,许多附近将士家属皆早早待在两旁迎接自家亲人。 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那有不死人的,宣石之战近五万精锐战死,大多吴都附近国人之子。 父母,祖父,兄弟,妻子,儿女都在两旁的队伍中四处观望寻找,希望能够看到相熟之人和自家亲人。 大街上不是传来大声嚎啕哭泣声,和见到亲人还活着的激动之声,人生百态皆显。 听到嚎啕大哭声姬少易心中不是滋味,心情急速变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