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二章 下手佛门,天降横祸? (第1/2页)
乾开元四年,八月中旬 当第一批“大乾旬报”于长安发售时,顿时便造成了巨大的轰动。 受限于油墨和纸张技术,第一版“大乾旬报”高两尺二,宽三尺三,为单面报纸。 其上只刊载了两件事。 右半张报纸上刊登了各国归附大乾的消息,且具体将其国家、部族都有详细列出。 左半张则是黄麟亲手书写,朝臣润笔后的《详论佛门》 当中不仅叙述了佛门的来历,还将佛门牵头覆灭中原道家教派“逍遥派”之事简单的描写了一番。 文中还细数了佛门几大罪状。 “佛门弟子禁嫁娶、断俗缘,家中单传遁入佛门者,一脉断绝,有违人伦!” “佛门弟子只修来世,不顾今生,毁我中原汉家子弟血性,实乃祸国殃民之教派!” “佛门弟子不事生产,所衣所食皆由信徒供奉,全靠吸百姓骨血而活!” “佛门收受信徒良田、钱货,以此囤积大量钱财土地,不思反哺百姓,反而借此大肆修建佛寺庙宇,发放利钱对周遭百姓敲骨吸髓,丧尽天良!” “大乾自立国来,便以‘技术不得外流’为国策。然以静念禅宗、天台宗、三论宗、禅福宗和华严宗为首的一干佛门领袖,视国法于不顾,私自携大乾无数技术逃至倭国,实乃叛族之徒!” “今又指使中原各地山匪乱我河山,名为佛门,实为佛贼也!” “庐江郡周公山匪首郁大生,原为前隋钦犯,后于大苏山静居寺出家为僧,以此躲避追捕,今受天台宗指使,还俗落草,祸乱庐江,其罪当诛!” “新安郡双目尖匪首曾志勇,原为净觉寺俗家弟子,下山后混迹江湖,今受禅宗指使,率众攻打芝堰城,其罪当诛!” “荆春郡欧凌山匪首吴念祖,原为白莲禅寺......” “钟离郡......” “汝南郡......” “彭城郡......” “......” “依大乾律,率众叛乱者,其首领最低当判斩首,最高可牵连三族,若有弃暗投明者,可酌情减刑,普通匪众依同此理!——大乾中书省” 轰...... 宛若平地惊雷,长安城内各处布告栏前的百姓官绅,经栏前士兵将此文通读后,顿时就哄乱起来。 自东晋南北朝以来,佛门在中原已是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哪怕是寻常百姓也从不觉得佛门有哪里不好的。 毕竟,他导人向善! 可这次是朝廷亲自揭开了佛门的脸面,对于佛门和朝廷这两者之间该信谁? 若是在隋末,信不信佛门暂且不说,但肯定是不会相信朝廷的。 但大乾自立国以来便削减了各项杂赋,此时又刚灭了突厥,加上朱雀广场上竖起的英雄碑,声势正隆,正得人心之时。 “大乾旬报”又是以朝廷背书发布的邸报,一时间,那些对佛门还有好感的人不由陷入了深思。 这一琢磨,便越发觉得朝廷说的好像很有道理。 不少百姓就站在街边讨论起来。 “佛门寺庙确实有钱,老朽还记得前些年百晓生弄了个财富榜,上面全是佛门的寺庙,啧啧......” “嘿......那些和僧也没个营生,这些钱啊,还真都是咱们百姓捐的。” “呸~咱们小老百姓能捐多少?人家放利子钱呢!九出十三归,利滚利的算!还不上就以田地抵押,那些和尚能不富吗?” “嘶~~这说得老子都想去出家了。” “就你?你不怕你家中老娘打断你的腿?” “生俩胖小子了再去呗。” “得了吧,依我看啊,朝廷这是要对佛门下手了,你现在出家不是赶着送死么?” “......” 长安街头随处可见三两聚集的百姓议论着此事,连那些举国归附的小国都无人关注了。 不仅如此,一些世家大族更是派人在各大客栈买了不少邸报回府,然后快马加鞭的送向各处,以期在朝廷这次的灭佛之事中捞些好处。 乾依隋制,行的也是三省六部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