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老鬼投资(上) (第2/3页)
歌唱到老的念头了。 当然世界要不要他们是另一码事。 老鬼继续道:“而且你盘子太大,这是好处,也是弊端。” cao! 又被你说到点子上了。 这块地面积太大了,4500亩地,关键还上高科技设备,单位面积投资太大。 要知道许多影视基地总投资都没超过一个亿。 老鬼继续戳针:“影视基地要做起来,是需要上层关系的,只靠口碑不够。” 李闲云知道这个。 竖店当初之所以能起来,就是因为竖店集团本身就和影视业上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他们最开始搞这个影视基地的时候,最早的一批剧组甚至不能算是自愿进入,而是有上面的指派。 想要审批快速?请去竖店拍。 想要资金到位?请去竖店拍。 想要购片给个好价钱?请去竖店拍。 最后再打个剧组免费的招牌——实际上竖店只有部分场地能够免费,而且要免费就必须住他們的酒店,使用他们的配套服务,换汤不换药。 反正一连串cao作下来,又有关系资源,又有出色的营销手段,才引来大量剧组的进驻,带来财源,才可以继续扩建,从而有了好名声,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而李闲云的规划,依然是纯商业的。 全靠口碑! 这就是他最大的难点。 口碑不是那么容易宣传开的,不是一两个广告就能搞定的,你花十个亿出去,可能都没多少人知道,知道了也未必信,相信了也未必来。 这种情况下,前期经营是极为困难的,毕竟影城的维持还需要大量人手。 竖店影视基地光内部员工就有五万余人,每天这么多人吃喝拉撒就是一笔庞大数字。 鬼城现在规模小,一期完工,管理公司成立,连业务部门,技术部门,普通工作人员加起来两百多人,光薪水就每个月破百万。 这还是没营业人少,等营业了人员还得增加。 关键这些人你也不可能等营业了再招,总得先进行上岗培训吧?员工还不是一天就能找齐的,总要有时间吧? 所以这段时间姜正一直在招人,招不到人的时候头疼,招到了看着这么多人的付出,又头疼账面数字的流逝。 蛇吞象的弊端就在这儿,资金严重不足。 要知道鬼城一旦亏损,那可不是几千万能挡的住的,一个月小亏一下都是过百万。 最重要的是,能挡住也不能干啊——易胜传媒的钱要用来发展自身,鬼城是用来赚钱的而不是用来拖后腿的! 老鬼就是看透了这点,一句话就戳破李闲云的自信气球。 这刻老鬼再接再励:“其实真正需要影视基地的,是电视剧,不是电影。” 是的! 电影拍摄要求高,要么自己封路,找名建筑拍,要么干脆自己盖个楼,反正大制作对影城的依赖很小,只有小制作电影和电视剧真正需要影城。 而在电视剧方面,他们的关系明显弱了很多。 老鬼再道:“前面两三年最艰难,起步阶段几乎是铁定亏损的。谁要能在半年内做到保本,那就是奇迹。” 呃…… 很好,又戳中了,李闲云感觉自己已经遍体鳞伤,快被老鬼捅成筛子了。 按照李闲云的规划,鬼城影视基地的根本财源还是游客。 有游客才有门票收入,商户也才能赚钱,至于剧组,他们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用来给游客观赏。比如粉丝追星,或者感兴趣剧组怎么拍戏,然后才是欣赏景点…… 而在早期,游客是最难拉到的,依靠把场地租赁给剧组获得的收入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没办法,影视基地是典型的消耗成本低而运营成本高。 运营成本是固定支出,不管有没有生意,你每天都是这么多成本,前期又没名气,关系还不到位,就算有别人不具备的,也需要时间积累。 然后你们在这块儿还没这么多资金…… 蓝元集团,华友集团,迅捷平台其实都有投资意向,但都要看形势。 他们并不指望李闲云的鬼城现在就能赚钱,只要他能在一年半载内做到收支平衡,那这个鬼城就有潜力。 而最理想的就是李闲云在短时间内把鬼城提到接近收支平衡却依然亏损的地步,然后因为资金短缺而濒临破产,那时候就是投资机构们蜂拥而入的时候——一如当初李闲云从蓝元手里捡漏一样。 在你最虚弱的时候,获得最肥美的果实! 尽管都要被老鬼捅成筛子了,李闲云依然满脸自信的微笑:“我们的特效和置景收入可以弥补,还可以贷款。” 生意人不但要会忽悠别人,还得会忽悠自己。 稳住! 我们什么问题都没有! 老鬼乐道:“你的特效目前限定在鬼城使用,这本身就会影响你们的特效业务,要知道特效也是有模板的,如果同样一个鬼特效在鬼城使用了,离开了这里,别的地方还要用到,只能找别的特效公司,在使用量不足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其他特效成本的增加,所以除非你大幅度降价,否则你的特效业务没那么容易做起来。至于置景,就算你能给出便宜的置景,没有油水捞,也不会有多少剧组愿意。” cao! 又说对了。 同样一个鬼,一个镜头是一万的话,那么五个镜头不可能是五万,而可能只有两三万,毕竟底子在那儿了。 李闲云的特效限定了在鬼城使用,如果这个鬼在鬼城以外的地方还要用到,怎么办? 重做? 那就又是一笔额外开支! 决战天空城他是跟组,不存在这事,而弑神剧组是因为张大牟追求效果,花钱不心疼——他在这里用了李闲云的鬼,回头找别家的后期就可以喊:就按这个标准做。 倒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