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章 世现报 缘分(6000字) (第3/3页)
在驸马府生活三个多月,八卦秘辛,她没有刻意打听,却也知道赵熙曾踢死过好几个丫头,据说都想爬他床,曾经的小常儿也算一个。 十二岁就知道要爬床?宋简茹简直不敢想象本尊为何要拿稚嫩的身体去做这种丢小命的事,她想不通。 马车粼粼,很快出了市中心,到了汴京城城门,穿过城门,马车上了一座如虹大桥,如果她没记错,这应当是清明上河图中那座有名的虹桥——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 “公子,可以下来走走吗?”宋简茹问,她实在想看看繁华汴河。 赵左坐在马上,跟着马车,听到宋简茹的问话,刚想让她消停,车厢内,主人已经答应了。 “嗯。” “多谢公子。” 不一会儿,马车夫停下马车,宋简茹急急提裙要下马车,被赵熙一个眼神制止了。 公子发威真的很吓人,宋简茹消停了,眼看他被小厮伺候下了马车,原来是她忘了尊卑,悄悄做了个表情包。 正待下车,一只修长的手伸过来。 “公子……”她惊讶的望向赵熙,这个动作分明是要扶她下车,不是有尊卑吗?主人可以扶丫头下车? 马车外,人来人往,人们目光不知觉的看过来,为了不显突兀,宋简茹只好把手轻轻放在他掌心,本意不借力跳下来,还是被他用力扶住,她轻松下了马车。 “多谢公子!” 赵熙嘴角轻扬,双手负背,转身行走。 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船夫们撑竿大声吆喝,齐心合力要把大船拉过桥洞。桥上的人亦好奇,看大船如何过虹桥洞。 整个桥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真热闹!”宋简茹嘴上感慨,内心却受到启发,也许……有一天,她要离开京城,是不是可以在这里找到船只直接下江南呢? 赵熙侧眸望了她眼。 宋简茹微笑以对。 公子玉树临风,尊贵儒雅;丫头娇俏玲珑,甜美可人,转眼间,竟成了桥上最美风景,引得众人目光纷纷从桥下大船上收回看向他们。 “好像是乐安郡王?” “是他,就是他,元朝节放烟火时我见过。” “那就没错了,不是说他好男风吗?”有人寻找他身边的风雅公子聂流云,“好像没看到聂公子,难道失宠了?” “不会吧!” “很有可能,要不然乐安郡王怎么带小娘子看风景……” …… 不一会儿下了桥,又上了马车,穿过郊区,中午时分到达了大相寺,这座大宋朝最大的寺院,几乎是权贵们的祭拜之地。 如果不是赵熙,宋简茹怕是进不来。 赵前已经打点好,赵熙到时,院内主持直接把他带到大师禅房,“赵郡王请——” 赵熙点头致谢,脱了鞋进了禅房。 “女施主,你请这边等。” 宋简茹弯腰合拾,“是,大师!”跟着住持到了另一个无人禅房。 她以为要等很久,没想到进去没一会儿就有小僧童端着斋饭过来,“女施主请用餐。” “谢谢大师。” 宋简茹见谁都是大师,小僧童忍不住咧嘴一笑,“叫我小师傅即可。” “喔喔,不好意思。”她连忙合手,“谢谢小师傅,辛苦了。” “女施主请用餐,要是不够,你可以叫我。” “够了够了。” 木托盘上,两菜一汤,虽然都是素的,份量尚可,跟现代工作餐差不多,挺有意思。看着素淡,味道却极好,果然是接待贵胄的寺院,连斋菜都这么有味。 吃完饭,宋简茹打算把托盘送出去,移门打开,小僧侣进来收拾,明明门关着,怎么跟看到她吃完似的,难道有监控? 宋简茹自娱自乐,到是没觉得一个人呆着闷,刚吃过饭,她没有立刻就坐,在房间内随意走走,看看墙上佛家语,又瞧瞧条桌上放的佛家用品,没有处处透出令人敬畏的严肃,反而处处都透出对生命的淡然。 看来这里的大师跟一般寺院大师不一样,也许……他真能看出她是来自千年之后的一缕魂魄。 知道后会怎么样呢?放火烧了她这个小鬼?还是帮助她重回千年之后。如果真有机会回去,她要回去吗?那里还有人记得她吗? “女施主,师傅有请!” 宋简茹下意识哆索了一下,“马上就来。”随着小僧侣打开移门,她亦走到门口,“谢谢!” “女施主,请——” 宋简茹进房间时,赵熙正与大师下完一盘棋,听到脚步声,他侧脸,目光随着她到了大师面前。 “大师——”宋简茹给对面的白眉老者行了大礼。 老者慈眉善目,极为和霭,捻长白胡子,“宋施主有礼了!” “不好意思,打扰大师了。” “无防。” 宋简茹缓缓抬头,望向大师。 大师亦望向她。 大师的脸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没有饱经风霜之感,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明亮,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又敏锐又细致,让人一眼就觉得他有很深的道行。 刚刚还不怕死,觉得一切无所谓,此刻,宋简茹有点无所遁行的感觉。 赵熙双眼一直注视二人面部神情,大师捻须,动作轻缓,面上笑容几不可见的着随着捻须动作加深,像是某种赞许。 赞许?当他意识到这一点,嘴角上扬,跟着大师微笑。 终于,大师问:“宋施主今年十之又三?” “是,大师。”安静令人不安,终于问话,不过宋简茹回答的很心虚,她前世都二十六七了。 方悟大师面上笑容未变,“姓宋?” “是,大师。”感觉大师问话有深意,又想到本尊不知姓什么,宋简茹想了想道,“我很小的时候就被卖了,不记得自己原本姓什么,后来遇到一户姓宋的人家,觉得有缘,便随着他们姓宋了。”信口胡编,都能写话本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