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七章:道德治世,三纲五常!本圣不点头,你有何资格以儒立教! (第1/3页)
听到朱圣出现,还要以儒立教。 苏长歌露出惊愕之色。 朱圣不问世事已久,怎么突然出现要立儒教,他的意图是什么? 而且,皇帝刚禅位给太子,接着立即太孙监国,朱圣也凑巧在这个时间点出来,其中要没什么猫腻,苏长歌打死也不相信。 如今的情况。 在苏长歌看来无非就两种可能。 第一,朱圣本来就是狼。 暗中图谋许久,现在时机成熟,他不装了,摊牌了,开始搞事情。 不过苏长歌觉得这个可能性并不大,因为朱圣如果真是狼,没必要一直等到现在才跳出来,之前更没必要对自己说那么多。 换而言之。 现在冒出来的这个朱圣很不对劲。 如此也就有了第二种可能。 晚年董圣重活一世。 有一说一,董坑朱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如今再借壳上市也不足为奇。 况且,天下敢冒充朱圣,又有能力不被发现的,也就只有董圣和自己二人,文亚礼上三圣自然也能,但以他们的身份没必要。 而至于董圣为什么要创立儒教,并且借用朱圣的身份行事。 苏长歌大致猜到了答案。 理学。 本就是将圣人言论和道德礼法教条化,成为类似僧人不吃荤食的规矩。 类似于三纲五常等等。 虽然没到将文圣视为顶礼膜拜的神佛那种地步,但其实也差不到哪去,只是转而将礼法和圣言视作不容违逆的天地至理。 文亚礼三圣只是礼法的载体和象征。 心念间。 苏长歌将目光看向丈母娘 “前辈,吾兄长现在可还安好?” 谢灵韵能来找自己,证明鱼幼薇应该没事,否则上来就该提到她。 而兄长不同,他乃当朝右相,位高权重,如今朝野局势动荡,他深陷这泥潭当中,未必能像丈母娘这样全身而退离开皇都。 “放心,令兄无事。” “他被强调到江南担任宣抚使。” 谢灵韵说完,继续道:“幼微、子清她们如今都安置在忘情宗内。” 话音落下。 苏长歌心中顿时松了口气。 众人都没出事就好。 他刚才还担心董圣会不择手段,将兄长和幼微她们当成人质要挟自己。 毕竟他也不了解董圣是个怎么样的人,只知道他罢黜百家学说,焚烧诸子典籍,坑了朱圣,还想着禁锢天下百姓的思想。 但现在看来。 董圣行事虽然有些偏激。 可能成为圣人,足以证明他心性修养不差,否则也不配为圣。 但不管董圣的心性修养再好。 他想立儒教。 那么他便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这件事无关对错善恶,甚至董圣的出发点或许跟自己一样都是为了百姓好。 但问题是,苏长歌和他的治世理念有天壤之别,这就跟闭关锁国和改ge开放一样,两人都没错,但彼此间水火不容。 所以,就必要争! 就如同千年前的百家争鸣一样。 世间天骄无数。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理念才是对的,才能引导世间走向正轨。 可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觉得自己是对的,但落在别人眼里就是大错特错,道有阴阳,观点也有正反,两者之间对错难明。 然而,若只是口头上的理念之争。 彼此相互包容还没什么。 毕竟学术之争,又不涉及到其他人,没必要太过纠结谁对谁错。 可现在不同,董圣不仅逼皇帝禅位太子,让太孙监国,同时还要创立儒教,真让他促成,那就不再是单纯的学术之辩了。 作为心学的倡导者。 苏长歌的理念,让他不能坐视董圣用理学去治世,去禁锢百姓思想。 也是因此。 他必须阻止董圣立教。 但这件事能否成功。 苏长歌心中其实并没有多大把握,毕竟对方可是活了近千年的老圣人。 “前辈,还要劳您替我转告幼薇”苏长歌看向谢灵韵,说话间欲言又止,顿了许久才复言道:“让她安心等我回来。” 苏长歌本想说。 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但他觉得这句话太重。 只会搅得鱼幼薇几人心神不宁,还不如就像平常那样平平淡淡一点。 同时,刚才其实有那么一瞬间。 苏长歌想要放弃。 放弃去跟董圣争辩治世之理。 找个风景秀美的地方,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不去cao心世间的事。 但当今世上除了他以外,没有人有资格站出来跟董圣争辩,而如果连他也逃避,那么天下就真的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因此。 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后世之人不被礼法、理学禁锢言行和思想。 苏长歌还是决定站在董圣对立面。 而就在这时。 随着苏长歌的声音落下。 整座龙宫顿时死寂。 显然没想到苏长歌会如此决然,想都不想直接就去找朱圣硬刚。 良久,玄霄出声打破了沉默。 “苏圣,这件事要不还是先从长计议,咱们不一定非要跟朱圣斗。” 此言一出,仙道各派老祖纷纷点头,在他们看来,苏长歌即便不走儒道,走仙道或者佛道,那也是有望成仙作祖的人物。 没必要跑去跟朱圣死磕。 实在是不值。 不过苏长歌并未回应玄霄。 道不同,不相为谋。 仙道非他所愿,若今日不去,念头不通达,不论修仙修佛都不得超脱。 此时,谢灵韵看着眼神坚定的苏长歌。 她无奈的叹了口气。 因为她明白。 像苏长歌这样坚刚不可夺其志,万年难以乱其心的人。 一旦做出决定,就算自己再怎么苦口婆心的去劝,他也决计不会回头,因此与其浪费口水,不如顺水推舟在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