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万楼 (第3/3页)
身侧缓缓行驶而去。 看着渐行渐远的马车,霖安却也不知自己是有些敏感,还是过于谨慎,但目光尚未收回,却是又闻声音,于身后传来。 “小东西,你似乎不怕死。” 霖安闻声回首,即见有人正立长街中央。 白袍宽松,手脚袖口皆紧,腰间由一寸金带所束,头戴高帽而不见其发,面由帘遮而不见其容,仅能通过声音得知,对方似是一位男子。 男子周身雪白,唯两处金黄,一为腰带,二为遮面帘布,仅见金灿灿的铜钱绣于帘布之上,而铜钱之上尚有四个大字...万川汇海。 “你是谁?”霖安有问,且是警惕而问,毕竟男子出现的奇怪,模样更是颇为出奇,看上去不似普通百姓,倒像是...朱家或庙堂中的修士。 男子不曾回答霖安,而是于怀中取出了一张纸,且于手中舒展开来,让霖安清晰得见其上的...歪扭字迹。而霖安见状后亦是忽然回想起,往日自己于家中书写的朱家罪证,只不过...字是当初的字,但纸却不是当初的纸。 “你是庙里的神仙?”霖安咧嘴傻笑,虽不知男子是谁,但接下来一定会为碧霄城百姓主持公道。 “此事已由我监国院受理,而身为递信者的你...完全可以跟随我在观看受理过程,直至此事终了,当然...如果你担心事后报复,也可以暂先归家,待此事终了后便会得到一份答复。” “监国院的态度是...”霖安不知自己是否应该跟随,仅是摸着后脑勺傻乎乎的问,似是在想...朱家与碧霄城庙堂勾结,而碧霄城庙堂又是隶属于监国院。 “你无需担心官官相护的事情,因为对于监国院而言,无论是是世家还是下面的庙堂,存在的根本性目的即是强国,如果它们的存在偏离了这一根本性目,大不了换上一批便是。” 也许白衣人说的没错,也许对他而言例如碧霄城之事有很多,而身为监国院中仙人的他,经历过的事也有很多,甚至经他之手被替换掉的世家、庙堂也有很多。 轻车熟路?熟能生巧?霖安不知如何去形容眼前的这位白衣仙人,不过却有直觉在告知他,碧霄城之事远没有仙人所想那般简单,最起码...不会向他口中说换就换那般简单。 而让霖安产生事情并不简单的原因则是...朱家虽为世家,却也不似寻常世家,最起码来到碧霄城已经有了些许时日的他,不似在金陵城时那般,或多或少的也能得见“帝王”“圣子”“圣女”等人的身影。 往日逢家给霖安的感觉是...一柄随时都会落下,且是无比锋锐的铡刀。 今日朱家给霖安的感觉则是...无比泥泞的沼泽,谁若走入其中,便会被其吞噬。 霖安想了许多,但监国院的仙人却是不曾深想,仅在眨眼间便消失在了长街之上。倒也不曾立即前往朱家或庙堂,对其盲目展开制裁,而是搜寻罪证,或者说是印证霖安那一纸文书的内容去了。 霖安虽是追着客缘离开了仓库,但梓娴却是不曾跟随,因为他还有这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便是将仓库中千余百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同时也算的上是将肥rou主动送到碧霄庙堂的嘴边,甚至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配合嘟嘟,从而让他吃饱。 早在霖安离去之时,梓娴即将翻到在地的桌案扶起,且是立身桌案之上放声高呼... “都给我住手!!!” 无数百姓已是陷入暴乱的状态,不过见到于桌案放声高呼的是梓娴,便纷纷停下了手中“殴打”客缘的动作,亦是纷纷翘首对着其瞧看而去。 不知为何,往日辛劳虽因梓娴的存在而多付出了许多,但在这一刻...梓娴于无数百姓眼中所呈现出的,依旧是一副值得信任的模样。而在当下,六神无主,不知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的百姓,也依旧想要听一听梓娴怎么说,同时也是发自内心的觉得...梓娴是值得他们信任的。 “我们已是通过往日努力,将足够多的汗水与辛劳呈现于朱家眼中,但我们得到的东西,却是与往日相同。依我之见,我们应得的东西,一定被人在中途克扣了去,而朱家对此也是并不知情,毕竟身为世家的朱家,根本就不差我们这些许钱银。” “说的对!朱家本就富有,纵然不会给与我们过多的,也绝对不会吝啬于给予我们应得的!” “是的!一定是这样的!仔细想想,多给咱们这些人一些又能如何呢?对于朱家而言,不外乎便是一顿饭钱,根本就无伤大雅!” “对啊!我曾见过朱家阔绰的弟子出手即是银票百两,偶尔做东请客便要花销千两纹银,既然如此富有,又岂能做出如此吝啬之举?” 无数百姓随声附和,而梓娴则是立于桌案再度放声高呼道:“我们应该将此事告知给朱家高层,从而拿回我们应得的报酬,而朱家若是得知此事,也绝对不会放过那些克扣咱们工钱的小人!此刻我欲前往朱家,尔等若是有意,不妨跟随我等前往!” “对!将这里的事告知朱家!” “钱可以不要,但绝对不能便宜了小人!” “若是将事实告知给朱家,朱家一定会为咱么主持公道的!” 梓娴话音落下,即是跳下桌案,且是离开了仓库,去往了熙攘的长街之上。而仓库里的百姓见状,也是抱着一股“让朱家为自己主持公道”的意思,跟随在梓娴身后前往朱家去了。 虽然是抱着“讨公道”的意思去往了朱家,但这些百姓似乎并未意识到...讨公道也好,讨工钱也好,要说法也好,根本就不需要千余人一同前往。 人聚集的多了,意味就变了,最起码在城内无数不知情的百姓眼中,这千余百姓不仅看上去“热闹”的紧,且从义愤填膺的神情来看,似是去往某处“玩耍”去了。 虽然千余百姓本没有闹事的想法,也不会做出任何偏激的举动,但只要这人潮一经聚集,很容易便会被人扣上一顶聚众闹事帽子,而这顶帽子也是碧霄城庙堂...很愿意去扣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