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制陶(一) (第2/2页)
揉捏下松软起来,取了一小部分黏土,来到转盘这里,再拿个盆装点清水,就准备开始拉胚了。 大家都是第一次弄这个玩意,弄了好久都不知道怎么搞。 王欣倒是见过怎么弄,只是他手太小了,也没啥力气,示范都做不到,只能口头向蒙描述,怎样去cao做。 蒙也是个三大五粗的糙汉子,看样子,这种精细活还真干不来,转盘一转动,上面的黏土倒是被蒙按压出形状来了,只是这个形状,真的是一言难尽,歪的不成样子。 看着王欣有些嫌弃的眼光,蒙举沾满黏土的双手,嘿嘿笑了起来,也是拿他没办法,真不知道,阿姐看看了他哪一点。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手脚笨了些,但是,其他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只好让蒙让出位置,他去转转盘,换佑来进行拉胚,两人位置一转换,果不其然,佑就做的就好多了,虽然拉出来的胚子还是有些倾斜,但比刚刚蒙做的,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虽然还有些倾斜,好歹还能看得出是个瓶瓶罐罐的模样,多加练习,慢慢的就会好很多,毕竟刚开始,第一次能做成这样,已经很难得了。 这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于是几人在就在这开始练习起来。 鸠在一旁看了会就告辞了,这个活,对于他来说,有些不友好,本来就缺失一臂,还是这种需要灵活的双手才能完成制作的活,干脆早点离开,避免遭受更大的打击。 王欣看着远去的鸠,陷入了沉思,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活,可以让那些身体何时能有些缺陷的人,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但是,很多都是体力活,一般正常人做这个都很艰难,别说身体上有些残缺了。 看来,是时候找些比较轻松,又能够照顾到他们的活计了。 想现在的制陶,好像就挺不错,虽然前期拉胚之类的活,不适合他们做,但是烧窑的时候,也要人来看着,有些技术含量,但是人也不算太累。 另外一个就是老师这个新兴行业了,但是这准入门槛就有些高了,前期不经过一番努力的学习,怎么能去教别人?所以,这个也只能想想,到时候还得选拔选拔再看。 不过现今,总比以前好多了,一系列的变化,多出了好多新的工作岗位,以至于现在部落人手都有些不够了。 三人一阵忙活,直到快天黑才停下来,也终于将挖来的来一筐黏土弄完,由于前面都在尝试阶段,制作出来的胚,大都不合格。 不是形状不对,就是厚薄程度不一致,要么就是有缺口。 佑尝试了好久,才慢慢有些感觉,下午制作出来的,形状和厚薄程度就好了很多,不过咋看都还是有些小别扭,不是特别圆。 于是,拿根绳子和棍子给限位,这样捏制出来的才好看多了。 做了三个罐子,六个盘子,还有几只碗,那一筐黏土及用的差不多了,见还有一筐今天怕是弄不完了,也就没去管了,反正放一边不碍事。 做完这些,还只是完成第一步,离成陶器还早着呢,现在要做的是把它放置在阴凉之处,慢慢晾干,让其慢慢成形后,再放置到窑里进行烧制。 还没成形,就进窑烧制,估计也不会成功,王欣也不知道要放置多久,不过想必硬了、干了,就应该差不多了吧。 放置了一晚,第二天,三人跑来查看,发现有好几个碗和罐子上有裂纹,在仔细看看其他的粗胚上有没有裂纹,没法,有裂纹的只好进行返工。 昨日挖了两筐黏土,还只用掉一筐,今日也没打算继续去挖黏土,就把另外那筐用掉,就准备烧制了。 不管行不行,反正是实验性质的,不行在总结总结经验,然后再针对性地慢慢去改进。 这次拉胚,动作就快速多了,很多事就是这样,一回生、二回熟。 不多时,佑就将那几个有裂缝的粗胚和新的一筐黏土,制作成了陶器的粗胚,花费的时间还不足昨日的一半。 再看看,制作的那些粗胚,有没有变形、裂纹之类的,仔细一检查,还真发现,在瓶底与瓶身的接口处,连接的不是那么好。 于是,只好继续返工,再有裂纹的地方,再添加一些黏土,加点水,在转动转盘,细细打磨,让其融为一体。 做这个真的需要耐心和细心,还要细细打磨,让其外表光滑,不然,一经烧制,就完全定型了,那个时候,再去打磨就迟了。 看起来工作量不大,但是真的不轻松,属实让三人累的不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