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画者 (第1/2页)
“这些画都是一个人所作的吧。”尚志远放下了手机。 “嗯。” “他在画界很有名气吗?” “不,恰恰相反,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 “这个无名小卒是董小姐发现的?” 董梓萱点了点头。 “有一天,他来参观画室的画展,我看他对画展里一幅抽象画很感兴趣,就上去和他聊了一会。我发现他很有想法,就问他有没有自己创作过,他给我看了刚才那幅《海上花》。当时我非常吃惊,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是个非常有潜力的画家,我们就这么互相认识了。 “我想代表画室买下他的画,可是他不同意。我问他是在哪学的画绘,他说是自学的,这种情况很少见,但也并非不可能。我提出想看一下他其他的画,因为有种情况是,画家偶尔能出一幅好画,或者一旦过了创作高峰期,就再也出不了好的作品。我想知道他是哪种情况。” 尚志远没有打断她的话,只要董梓萱愿意讲,他会让她一直继续下去。 “我去看了他的工作室,与其说是他的工作室,还不如说是他生活起居的地方,我感觉画画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几乎没有其他工作,要是没有钱了,他会去做个短工。是那种本地人不愿意做的苦力活,就像建筑工地的搬运工、装卸工这类。他说这类工作很好找,虽然累一点,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他会晚上继续画,他的起居室堆满了各种画纸,颜料…,由于他选择的是油画,作画成本很高,所以他已经很久没能正儿八经画画了。” “于是,我资助了他。”董梓萱停了下来。 见她不说了,尚志远给她倒了一杯茶,“后面两幅画都是你资助他创作的吧。” “嗯。” “这些画是不是你说的有震撼力的作品。” “我是看着那两幅画完成的,所以…,我已经无法用震撼来形容,是无以名状的悸动,我这样说不知道您能理解吗?” 董梓萱的手颤抖起来。 悸动,尚志远琢磨着这两个字,相比激动来说,悸动更多的是指紧张,惊恐,难道董梓萱受到了惊吓? “这个作画者和你有共同的朋友吗?” 董梓萱想了一下,摇了摇头。 “没有,他也从没有让我认识他的朋友,或者,家人。” “家人?”尚志远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的含义来。 “嗯,我…和他…”董梓萱的声音低了下来。 “我明白了。”尚志远点了点头,他明白董梓萱已经开始信任他了。 边上的韦婉茗伸出手来握住了董梓萱的手,对她袒露自己的隐私给予了支持和鼓励。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我起初都没意识到,当它发生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已经陷进去了,再也拔不出来了。” “我想一下董小姐,你说的陷进去,是指他的画,还是他的人,还是他带给你的那种情绪。” 董梓萱愣了一会,从来没有人用这种逻辑问过她,她一时半会不知道怎么回答。 “也许…,都有吧。” “你们产生过直接冲突吗?” 董梓萱眼中闪过一丝惊恐,“我感觉他有暴力倾向。” “他伤害你了?” “那倒没有,他有那种倾向,我也没有为此离开他。” “你觉得他是否只有你这么一个女性朋友?” “我不清楚,因为我感觉他似乎心里有人,但我从来不过问。” “他为什么不愿意展出他的画?” “他说他不满意,他要画到他满意为止,这之前,他说都只是半成品。” “怎么样他才算满意?” “我感觉他走火入魔了。” “走火入魔是指的什么?” “就是,他只想画画,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画上去。” “那真是个有激情的画者。” “他正在创作一幅新的作品。” “你也全程参与了?” “我想退出了。” “哦?为什么?之前你都是全程参与的。” “在他的起居场所里,有成千上百张没上画板的线条画,那些画非常棒。我很喜欢他之前那些线条画,抽象但很平和,意境悠长,我问他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画的,他没有回答我。 “但他不认可这些,也丝毫没觉得那些画有什么好。我记得一位非常知名的画家说过,每幅画都是作者灵魂的写照,都是应该有生命力的,他的每幅画都将会是他生命的延续。 “他在画板上画的只有三幅画,就是我发给您看的那三幅。看了他的这三幅画,我确实被它所表现的张力和渲染的气氛所震撼,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尤其是后两幅,《梦境》和《世界》里男孩的眼睛,甚至让我感到害怕。 “但他似乎很满意他的这三幅画,之后,他在画纸上又开始创作线条画,我终于明白了,他是在构思,一旦构思完成或者有了成熟的想法,他就会在画板上画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