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 蜀冈独立 (第1/2页)
蜀冈,扬州府城西北四里。绵亘四十余里,西接仪征、六合县界,东北抵茱萸湾,隔江与金陵相对。上有蜀井,相传地脉通蜀也。 扬州州城在蜀冈东南,城之东南北皆平地,沟浍交贯,惟蜀冈诸山,西接庐滁,凡北兵南侵扬州,率循山而南,据高为垒以临之。楚光启三年,杨行密以毕师铎之乱,自庐州援广陵,军于扬子,并西山以逼广陵,即蜀冈也。既而行密克扬州,蔡贼秦宗权遣其弟宗衡等与行密争扬州,抵城西,据广陵故寨,即行密旧屯处矣。 王安石退隐金陵时,曾有《蜀冈》诗:“城郭千家一弹丸,蜀冈拥肿作蛇蟠。眼前不道无苍翠,偷得钟山隔水看。” 蜀冈历来有龙脉一说。冈身如龙,以东峰为首,一直向西蜿蜒。龙首向水,常饮不绝,依水而生。龙身突兀,静卧小憩,福泽绵延。冈上更一直是古代帝王将相理想的长眠之地,呃,一等一的风水宝地。 一行人在此指指点点,细数扬州历史。 “鲁哀公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此万最早的有关扬州城的文书记载。当时,东周势微,诸侯奋起,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在长江北岸的蜀冈下开邗沟,在蜀冈上筑邗城,史称‘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刘几博闻强识,对这座名城的渊源如数家珍:“据史料记载,吴之邗城西起观音山、东达小茅山,北到古雷陂,南邻蜀冈南沿的长江古岸。城没有南门,因为临江的蜀冈南沿断崖,就是天然的南城墙,城外一片汪洋,没有陆路;也没有北门,只有水关,这是因为城外不远便是雷陂,可引水入城;东西两面有城门,人们出入城门可沿着蜀冈通行。显然,这样的地形十分独特,靠山接水,进可攻,退可守,邗沟的开挖更连通了江南吴地,方便军需补给,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多数古城一样,自从夫差筑邗城后,这里战火频繁,几经兴废。先是吴被越所灭,后楚吞越,斯时的邗城已是一片废墟,楚国乃于旧址重新筑城,因当地广被丘陵,始有‘广陵’之称。”徐元杰一如既往的不疾不徐,语调平稳:“自大昌始,扬州城开始自冈上向冈下扩展。其时扬州在蜀冈之下筑起了南北十五里、东西七里,四周皆有护城河环绕的罗城。蜀冈之上的子城则依然是城市的中心,府衙府学等皆设于此。” 冯过则言之凿凿的说:“蜀冈盖地脉自西北来,一起一伏,皆成冈陵,志谓之广陵,天长亦名广陵,以与蜀通,故云。” 见众人莫名其妙的望着自己,他又说:“蜀井在府城东北蜀冈禅智寺侧,其泉脉通蜀,味甘洌。” 蜀冈上的蜀井是与四川水脉相连的,故而连井水也与蜀水相似?解元公,你确定这不是玄幻小说? 冯过只平铺直叙的说:“苏学士在《书六合麻纸》中说——成都浣花溪,水清滑胜常,以沤麻楮作笺纸,紧白可爱,数十里外便不堪造,信水之力也。扬州有蜀冈,冈上有大明寺井,知味者以谓与蜀水相似。西至六合,罔尽而水发,合为大溪,溪左右居人亦造纸,与蜀产不甚相远。自十年以来,所产益多,工亦益精,更数十年,当与蜀纸相乱也。” 蜀井名蜀,井水似蜀,麻纸近蜀,那么蜀冈得名“蜀”字,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蜀冈井水与四川江河以地下水脉相连,绵延千余里。 就问你们信不信? 信? 资云、徐元杰和刘几听惯了冯过的“胡言乱语”,子不语怪力乱神,儒教门生,怎会去信这种胡编乱造的东西。 沈致信与方兰芝则是半信半疑,微蹙眉头,似是在判断此中的可信度。 资南嘉轻轻抿嘴一笑,这位小师兄又不正经了呢,确也有趣。 方兰芝犹疑良久,终究还是不信,瞪着冯过,恶狠狠地说:“什么乱七八糟的,怎么可能?蜀岗绝不可能通川蜀。” 冯过“哦”了声,问:“那为何名之为‘蜀’呢?” 方兰芝词穷,只大声说:“你不说我怎么知道……” 好吧,你赢了,居然能如此理直气壮的求救于人,这也是没谁了。 “蜀字何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虫部》: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诗》曰:蜎蜎者蜀。《韩非子·說林下》: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可知,蜀的本义是一种野蚕。野蚕性孤独,各据一叶,以保证其食叶充足。故‘蜀’字又引申为‘孤独’之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