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同忧_第二十二章 解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解惑 (第2/2页)

顾不上任何事,以为谢道年已经早早的回去。

    “还没。”谢道年笑道,“报社这么忙,我哪能比你们早走啊。”

    刘尚漫摘下眼镜,手指掐着眉心摁了摁,“你不是编内人员,不用跟着加班。明日还要上学,早点回去吧。”

    谢道年环顾周围一圈,小声说:“主编,有句话我不知道该不该问。”

    刘尚漫看着他拘谨的模样,笑了笑说:“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畏畏缩缩了,有什么想问的直接问!”

    谢道年挠了挠头,“可能有些冒昧。”

    刘尚漫站起身,绕过桌子往报社外走,“走,跟我出去转转。”

    谢道年点了点头,跟着刘尚漫离开报社。

    两人从报社走出来,沿着门前的街道一直往前走,秋分过后的凌晨街道冷冷清清,再加上天气越来越冷,露天的小商小贩也早就回了家,此时想喝口热汤都要不太可能了。

    谢道年打了个冷颤,刘尚漫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酒壶递给他,“喝一口,暖暖身子吧。”

    谢道年惊讶的接过他递过来的小酒壶,“您还随身带着酒?”

    “天气冷,随身带着暖身子的。”刘尚漫笑着说。

    谢道年喝了一口酒,胃里顿时燃烧起来,“这酒够烈的!”

    刘尚漫拿过小酒壶也喝了一口,“你想问什么,现在可以问了。”

    谢道年侧目看了他一眼,“您让我去送的那封信,到底是什么啊?为什么会是个女人?那个女人跟您是什么关系?嫂子知道吗?”

    刘尚漫猜到他果然把事情想偏了,笑道:“不知道。”

    谢道年瞪大了眼睛,拉住他的胳膊站在空无一人的街边,“不知道?主编,您该不会跟那个女人真的是……”

    “不是!”刘尚漫没等他说完立刻接话道,“我跟她只是单纯的革命同志关系。”

    “革命?同志?”谢道年是接受过新青年思想的人,他清楚革命和同志的意义是什么,错愕的看着刘尚漫说,“你和她,你们……主编,您难道是……”

    “没错!”刘尚漫盯着他的眼睛说,“道年,从你进报社到现在,我就一直在观察你,不,应该说是考察你。”

    “考察我?”

    “嗯。那个女人叫苏蔓,她的丈夫是我的挚友,可惜在战争中牺牲了。”刘尚漫说着话继续往前走,谢道年跟在身旁。

    “自北伐战争开始到现在,全国各地陷入一片战火之中。你没发现最近报社的军事报道越来越多吗?”

    “嗯,发现了。”谢道年点头说道。

    “据可靠消息,十月中旬北伐第四、第八军将再次对武昌城发起总攻。”刘尚漫叹了口气。

    “真的要打仗了?前几日在学校听到这个消息,很多同学还议论说不太可能,毕竟武昌刚刚经历了一次战火,这才两个月不到,未必再来一次。”谢道年说。

    “是真的。”刘尚漫又喝了口酒,“苏蔓的丈夫是共产党员,今年5月他追随北伐先锋部队前往湖南,死在了前线。得知消息的苏蔓带着刚满一岁的孩子往湖南赶,可惜在路上遇到打仗,孩子丢了,等她到达湖南的时候只见到了丈夫的骨灰。”

    “她也是共产党员吗?”谢道年问。

    刘尚漫点了点头,“我的挚友就是被她介绍入党的。孩子丢了,丈夫死了,苏蔓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两个人先后离开了她,本来想着带着丈夫的骨灰回到广东,将其葬在父母坟旁,但看到军中救护人员紧缺,她便决定留了下来。”

    “她是怎么来到武昌的?”

    “8月北伐军攻打直系军阀到武汉的时候,她随军来到了武昌。”刘尚漫说,“当时我去前线做采访,见到了她,闲聊之中得知她的遭遇。当晚战火逼近,她在救人的过程中受了伤,为了让她能够好好修养,我才把她接出了军营,安排在那处民宅里。”

    “既然如此,您为何不跟嫂子讲?”谢道年疑惑的看着他。

    刘尚漫突然站定,把小酒壶拧紧后塞进怀里,一脸严肃的看着他说:“道年,我能信任你,对吗?”

    谢道年一愣,然后笑着说:“当然!您当然可以信任我!”

    “好!那我就告诉你!”刘尚漫顿了顿,“因为我也是共产党员!”

    刘尚漫的后半句说的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砸在谢道年的心上,谢道年顿时懵了,他不知道该怎么该说什么,直愣愣的看着眼前的这个与他朝夕相伴了许久的人,这个与他亦师亦友的人。

    刘尚漫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怎么?被吓到了?”

    谢道年回过神来,摇着头说:“没有!哦,不是,我是说,我很震惊!没想到您居然是……”

    “道年,我的身份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信仰!”刘尚漫说,“你嫂子是个与世无争的女人,我不告诉她,是不想让她担惊受怕。”

    谢道年突然沉默不语。

    “在想什么?”刘尚漫问。

    “主编,我有个问题想请教。”谢道年说。

    刘尚漫笑了笑说:“你今晚的问题还真是多啊。问吧。”

    “教育和军事,您觉得哪个更重要?”谢道年问。

    “同样重要。”刘尚漫说。

    “怎么讲?”

    “教育是教书育人,为的是提升国民思想,增强人们的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摈弃愚昧无知,让人们懂得明辨是非善恶。而军事是武装自己,为的是提升国民实力,当年八国联军攻进紫禁城靠的是什么?手里的武器,北洋军阀为什么能够横霸全国各地,也是因为他们手里有武器。只要有武器在手,就不怕那些侵犯我们的人!”刘尚漫坚定的说,“道年,教育和军事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军队里没有懂得文化和知识的人,那这军队和山野盗匪有何区别。同理,如果人们只有文化,而没有武器,同样经不起外地的侵略。”

    谢道年点了点头。

    “你要记住,自强才不会被人看不起!”刘尚漫说。

    “嗯!”谢道年说,“主编,我还想问个问题。”

    “你说。”

    “我能像你一样,加入共产党吗?”

    刘尚漫看着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会心一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